分享

渝中 市政設施提檔升級 城市更顯氣質魅力
重慶日報  2019-01-17 11:00:28

【渝中中文專題 城建渝中 右側圖文摘要】渝中 市政設施提檔升級 城市更顯氣質魅力

菜九路人行護欄涂裝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城市市政設施事關城市形象、品質,更直接關係到市民生活,需要在管理上精益求精與時俱進。

  今年以來,重慶市渝中區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對城市管理工作“精細化、智慧化、人性化”和“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的要求,以市政設施品質提升行動為抓手,在市政設施管理工作中不懈探索,統籌抓好城市道路、橋梁、隧道等基礎設施管理工作,讓城市顏值更高、氣質更佳,讓人民群眾在城市裏生活得更便捷、更舒適。

  大城細管

  精心修繕和平隧道

  渝中區是重慶“母城”所在地,曾經有“九開八閉”17座城門。然而,歷經數百年滄桑變遷,目前只有通遠門還殘留著一段古城墻。

  1947年,通遠門和平隧道建成,成為貫通老重慶城內外公路的一條要道。時至今日,和平隧道歷經數十載,仍然在發揮著重要的通行功能。但天長日久,隧道內結構表面風化粉化、水漬污漬較多,不僅影響美觀,也給隧道內車輛行人安全帶來了隱患。

  如何保護好和平隧道,使其在發揮交通通行作用同時又不致受損?

  在廣泛徵求文保、交通等部門意見基礎上,今年4月,渝中區將其納入全區市政設施品質提升項目之一,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隧道進行維護改造。

  為保護好古跡,同時避免交通擁堵,渝中區設施維管單位利用夜間僅有的6個小時精心修繕和平隧道,通過手持式電動工具對隧道基層結構表面進行打磨清理、對隧道墻體基層細微裂縫採用環氧樹脂膠進行封堵嵌填。

  工程項目負責人介紹,環氧樹脂膠為環保無污染膠,灌封固化後不易老化,具有耐高溫、低溫,熱穩定性良好的優點,在防潮、防水、防塵、防腐蝕、耐臭氧、耐氣候老化等方面的效果優異,可有效保護和平隧道免受潮氣、汽車尾氣對隧道帶來的損害。

  目前,和平隧道維護改造工作已順利完工,原貌依舊、病害無存。設施維管單位將進一步加強對和平隧道的維護管理,傳承好母城文化,推進全域旅遊示範區打造。

【渝中中文專題 城建渝中 右側圖文摘要】渝中 市政設施提檔升級 城市更顯氣質魅力

八一向陽隧道口棚架涂裝及銘牌清洗後

  精雕細琢

  讓城市浮雕光彩重現

  近年來,作為外地遊客來渝的必看景點,李子壩輕軌站“輕軌穿樓”引來無數遊人嘖嘖稱讚。與此同時,李子壩輕軌站旁的浮雕作品“岩之魂”,也吸引了遊人們的目光。

  據介紹,“岩之魂”浮雕文化墻建於2001年,是由著名美術家、時任重慶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江碧波設計。

  設計之初,為了讓浮雕墻能夠充分展現“岩之魂”的意境,在江碧波的設計方案中,整個浮雕是由天然礦石、陶瓷等10多種材料組合而成,不僅材料複雜,而且色彩多樣。10多年來,該浮雕文化墻因常年飽受日曬雨淋,表面瓷磚暗淡無光,局部出現脫落現象,展示效果大打折扣。

  今年4月底,按照市、區各級領導對於提升熱門景點旅遊品質的相關工作要求,渝中區城管局組織人員啟動了對李子壩文化墻容貌整治工程。通過規範搭設腳手架、布設安全防護網,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對文化墻進行了清洗,修復墻面文字部分以及破損、脫落的瓷磚,對800余平方米的文化墻進行涂刷。其中,瓷磚涂刷工序最為複雜,共安排了7個班組同時進行作業,採用3道涂刷工藝加緊推進,由於涂刷施工受雨天影響,期間因連續下雨,文化墻被雨水浸泡,為保證涂刷品質和效果,項目組對雨水浸泡的部分進行重點涂刷。

  “這座文化墻從每個角度看都有不同的美。”一位從山東來渝的遊客表示。如今,“岩之魂”浮雕墻經過翻新美化,又恢復了昔日的光彩,每天都吸引了不少遊客拍照合影。

【渝中中文專題 城建渝中 右側圖文摘要】渝中 市政設施提檔升級 城市更顯氣質魅力

中興路地通道整治後

  借力新技術

  非開挖修補市政管網

  地下管網是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是保證城市功能整體正常運行的“地下生命線”。隨著使用年限的不斷增長,城市地下管網的各種病害也越來越多。過去,地下管道的常規修復手段是開挖修復,這種施工方式需要開挖路面佔道施工,不僅影響交通,還會引起揚塵和噪音,對人們的生産生活影響也很大。

  “現在,我們不用開挖施工,只需要做一個‘微創手術’,就能對城市地下管網進行修復,既縮短的施工期,又不會影響人們正常的生産生活。”渝中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近日,渝中區城管部門對嘉韻山水城小區附近創新性地採用CIPP非開挖修復技術,高效、環保地完成了城市排水管渠的管理維護。

  據介紹,嘉韻山水城排水管網改造工程難度極大,施工位置位於住宅小區內的斷崖邊,側畔是嘉陵江,管道上是城市道路和小區建築物,完全不具備開挖條件。此外,該工程還有修復管徑大、線路長的難點,“一般的管道修復是30米-50米為一個管段,該工程的整段修復線路達150米,這在國內都很罕見。”

  此次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只利用管網檢修口找到修補管網端口,通過在端口塞進涂有樹脂的內襯軟管,之後通過往管中灌水,利用水壓將軟管翻轉送入地下管道,再經過設備對水進行加溫,將水溫升至85度,讓內襯軟管樹脂硬化成型。

  工程負責人介紹,CIPP非開挖修復施工最早在歐洲等國運行,這種修復施工不需要開挖路面佔道施工,揚塵和噪音都大大減少,同時將對周邊交通影響降到了最低。相比傳統修復方式動輒個數月的工期,採用非開挖新技術,加上施工前期處理,修復時間可控制在40天左右。

【渝中中文專題 城建渝中 右側圖文摘要】渝中 市政設施提檔升級 城市更顯氣質魅力

李子壩匝道整治後

  提升品質

  智慧城管為市政設施賦能

  事實上,對和平隧道、岩之魂浮雕的修繕,以及採用新技術非開挖修補市政管網,只是渝中區不斷提升市政設施品質的生動剪影。

  今年以來,渝中區城管部門優化項目時序,規範快捷推進全區市政設施品質提升工作。

  對道路隔離設施,該區主次幹道欄杆以“藍白相間”為基調,背街小巷及步道欄杆統一設置為灰色,完成全區10萬餘米隔離欄杆的提質改造;完成了84座城市橋梁容貌提升,累計涂裝面積達26萬平方米,打造舒適美觀的通行環境;美化整治10座隧道、13座人行地通道、7座車行下穿道,累計整治面積達20萬平方米,對隧道洞門墻體進行修復,處置滲水、乾裂縫等問題,對隧道內拱頂涂刷環保型防火面漆,側墻安裝鋼鈣板,同步完善限高、限寬等標識牌,使城市隧道功能提升容貌換新。

  值得一提的是,該區還大力推進大數據、智慧化在市政設施領域的應用,完成了解放碑地下環道無線WIFI覆蓋工作,在主通道區域實現免費WIFI覆蓋,為駛入地下環道的駕駛人員提供免費無線網絡;推進智慧停車先行試點,將帝都車庫20個車位納入共享停車試點範圍,並配合區國資公司選取了部分路內停車場進行智慧化管理試點,努力構建渝中區智慧停車服務平臺,逐步推進智慧停車工作。

  渝中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局已委託專業機構對全區排水管網基礎數據進行普查,對泵站、雨水井、污水井等坐標和標高進行測量,並將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形成電子檔案,下一步,該區將逐步推進物聯網傳感技術對全區排水管網的智慧化管理。

  盛志信 圖片由渝中區城市管理局提供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