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慶30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春節前投用
重慶日報  2019-01-21 13:10:55

  原標題:用市場化方式提高公共服務的品質和水準 30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春節前投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01c422884731daf49df22

一月十八日,我市首批邊角地修建的社區體育文化公園交付使用。市民正在大水井社區體育文化公園休閒玩耍。記者 羅斌 攝

  ● 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帶給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附近居民紛紛點讚

  ● 社區體育文化公園無論是在設計還是選材用料上,都堅持了高標準、嚴要求

  ● 除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手段的採用,這批社區體育文化公園還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來提升城市管理水準

  新年伊始,重慶市民收到了一份新春“禮包”。1月18日,首批10個在城市邊角地上修建的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正式交付使用,預計在春節前,重慶共有30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交付使用。

  城市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城市工作在全局發展中地位舉足輕重,城市工作要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中心目標。這批公園以及在未來兩年將完工的共計92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是重慶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城市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促進城市品質提升,努力實現“兩地”“兩高”目標的務實之舉。

  “真是一項民心工程,老百姓太受益了”

  小區門口是一個光禿禿的大山坡,上面除了零星垃圾,便是雜草。同時,山坡橫亙其中,出門要繞行很大一圈才能到達公交站臺。這樣的窘況,多年來一直困擾著江北區大水井一帶的居民。

  三個月前,這裡啟動了一項改造工程。就在今年春節前夕,一座嶄新的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在此誕生。

  居民能想到的鍛鍊和休閒設施,這裡一應俱全:一個近20畝的坡地上,佈置了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鞦韆、蹦蹦床、滑梯,以及登山步道和隨處可見的休閒座椅。同時,借助公園裏四通八達的路網,附近小區居民可以從不同入口直接穿越公園抵達公交站臺,解決了一大難題。

  大水井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剛竣工開放,居民們就蜂擁而入。居民戴成鳳説:“真是沒有想到這裡會變成公園,説一百個感謝也不為過。”

  “公園開建時,有些居民不理解周邊會發生什麼變化,今天我又遇到她們,都在説感謝話,這真是一項民心工程,老百姓太受益了。”江北區觀音橋街道負責人説。

  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帶給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附近居民紛紛點讚,這樣的情形,在重慶日報記者採訪中屢屢遇到。

  又如渝北區鳳鳴社區體育文化公園。過去,這裡雖然有一座公園,但設施陳舊,幾乎沒有什麼文化娛樂設施。公園缺乏精細的管護,雨天裏,公園林木深處多年沉積的枯枝爛葉還會發出一股霉味。周邊小區的居民,寧可走很長一段路,橫穿馬路到附近的空港廣場去休閒遊玩,也不願到近在咫尺的公園去。

  就在公園旁邊,多年來閒置著一塊空地,野草叢生的空地被社區用塑鋼圍起來,圍墻和周邊景觀格格不入。

  不過現在,這塊空地已經“廢物利用”,變身一座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它不僅為周邊居民提供了一個休閒和鍛鍊的場所,還成為周邊建築的一個開敞式景觀節點。“又好耍又好看”,這是不少居民對它的評價。

  “站在群眾的立場,真正把好事辦實”

  “民生無小事,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站在群眾的立場,真正把好事辦實。”市規劃自然資源局負責人介紹,社區體育文化公園無論是在設計還是選材用料上,都堅持了高標準、嚴要求。

  為建好這些公園,在景觀設計方面邀請了國際知名的設計單位和一些本土的新銳設計師。

  以鳳鳴社區體育文化公園為例,兒童戲沙池中的沙子,不是一般的河沙或者海沙,而是通過粉碎石英石製成的細小顆粒。後者不會形成粉塵,不污染環境,更重要的是不損害兒童健康。又如地面鋪裝,該公園的地面磚選用的不是天然石材,而是燒制的瓷磚。“天然石材在生産過程中要開挖山體,一定程度上損害環境,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是公共空間,要發揮知識普及和教育引導作用。”

  再如大水井社區公園。山腳的籃球、羽毛球等運動場地,使用的是藍色的地板膠,登山步道用的是綠色的地板膠,而山頂則是黃色和橙色。設計方稱,這種大色塊的分佈,不僅僅是美化,更在於倡導一種現代價值觀和生活方式:藍色代表運動,綠色代表生態,黃色代表活力迸發。

  堅持高標準、切實服務民生,更體現在社區體育文化公園的功能設計上。據悉,這些公園的主要功能,體現在“社區”、“體育”與“文化”三方面。

  所謂社區功能,即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是一個公共空間,也是一個重要的溝通交流平臺。“我們要利用好社區體育文化公園的社區屬性,讓更多的市民融入進來。”市規劃自然資源局負責人表示,後期,將會不定期的在各公園組織開展更多的展覽、活動,讓市民可以經常地參與其中,從而形成更好的社區氛圍和環境。

  所謂體育功能,即各社區體育文化公園不僅會根據地形特點設計基本的體育功能屬性,還會在各類運動場地植入科學健身法則,幫助市民更加科學地健身。如中小學體育課程相關的跳遠標準刻度,50米、400米跑道設計等。

  所謂文化功能,以發源和流傳于兩江新區復興場的著名的賀家拳為例,項目設計單位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拳術現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目前在復興仍有較廣流傳,復興南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會將復興賀家拳的拳功運法融合到場地設計中,增加石鎖、梅花樁等武術訓練器械,讓市民在鍛鍊的同時了解傳統武術文化。

  城市管理和服務創新的一種嘗試

  切切實實為民辦實事,讓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成為居民鍛鍊、休閒和娛樂好去處,在建成之後,管護就成為最重要的問題。

  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已與中標總承包單位簽訂協議,委託後期管理20年。目前,中標總承包單位已經成立專門的事業部,將根據全市92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的地理分佈,實行分片管理。中標總承包單位還開設了400免費電話,讓廣大市民也有機會參與管理,共同維護公園後期運營的高品質。

  同時,為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發揮社區體育文化公園服務民生的功能,公園在後期運營中將採用智慧管理系統。

  例如,公園的下水道井蓋裝有感知裝置,當井蓋發生傾斜就會自動向管理中心報警,避免遊人跌入下水道;公園路燈上的感知設備,能根據自然光的亮度自動開關路燈,滿足需求又能節能降耗;公園裏的噴灌設施能夠根據土壤的溫度和濕度自動啟停。

  除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手段的採用,這批社區體育文化公園還有更大的創新價值,即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來提升城市管理水準。

  重慶大學教授季曉明説,類似這樣的城市公共服務項目,引入民間資本融入公共服務,不僅能用市場化方式提高公共服務的品質和水準,而且為城市公共服務管理探索出一條新路。(記者 吳剛 楊駿)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