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個月把渝北烏牛村700畝荒山變果園
重慶日報  2019-01-28 10:50:09

  原標題:6個鄉村振興報告團的年輕人到烏牛村抱團發展 一個月把700畝荒山變果園

  6個年輕人商議,大家分工協作,分別負責産業技術、基地管理、産品加工、産品宣傳、品牌建設、市場銷售。同時走品種多樣化道路,種下了十幾個珍稀品種的李樹苗,讓每年6至11月,村裏月月有鮮果。

  前不久,6個年輕人來到渝北區古路鎮烏牛村,幹了一件令村民們瞠目結舌的事——

  僅用一個月時間,6人就帶領村民將村裏的700畝荒山開墾出來,種上了李子、無花果、金絲葡萄等果樹。就連新修2公里沿湖公路兩旁,也擺上了10000多盆盆景每一盆可挂5種水果。

  如此果敢、實幹又有創意的6個年輕人,究竟是何許人也?

  1月24日,重慶日報記者前往烏牛村一探究竟時,正在果園忙碌的村支書闕興國驕傲地説:“這些年輕人可是市裏鄉村振興報告團成員,我與他們結緣的故事,還得從去年夏天的一場‘災難’説起。”

  産業陣痛——

  20萬斤仙桃李爛在樹上

  烏牛村地處渝北區北部,交通較為便利,距江北機場僅19公里。然而,隨著近年進城務工村民增多,村裏人煙日漸稀少,5000多畝土地中,有六成淪為閒置地。

  “我們小時候,村民為了爭奪一小塊邊角地,常常‘短兵相接’。如今,上好的土地都無人種,實在太可惜。”烏牛村村支書闕興國介紹,2014年,為了將村中的閒置地利用起來,他號召村幹部帶頭出資成立烏牛農業股份合作社,“種一畝糧食,最多能賺一兩百元。而仙桃李進入豐産期,每年畝産值可達兩三萬元,純利潤不下兩萬元。”

  仙桃李是由美國“布朗李”與本土“仙桃一號”嫁接培育而成,這個新品種一時間激發起300多戶村民發展産業的信心,村民將3000多畝閒置地全部入股合作社。不久,合作社開墾了其中的500畝土地,帶領村民歡欣鼓舞地種上了仙桃李。

  經過5年的精心呵護,合作社的500畝仙桃李如期豐産了,産量達到了30多萬斤。“如按照20元每斤的市場價計算,合作社一共可收入600萬元。”算起這筆賬,闕興國高興地夜不能寐,“村民幾年沒得土地收益了,這下終於有個交代了。”

  然而,隨即發生的狀況,卻給了闕興國當頭一棒。2018年7月中旬的仙桃李採摘期,果園內的氣溫節節攀升,土地被太陽曬得滾燙。20天內,30萬斤仙桃李如不採摘裝入冷庫再打包發送市場,將被火熱的太陽“烤爛”枝頭。

  “仙桃李果肉多汁、外皮脆嫩,包裝運輸要求高。無論如何,我們都要與老天搶時間。”闕興國急了,一方面,他通過微信、網絡等平臺打出廣告,呼籲市民前來村裏採摘仙桃李;一方面,他安排人手加緊採摘,跑超市、市場、網站,多方聯繫銷售渠道。

  在這個節骨眼上,缺乏經驗的合作社也是狀況連連:採摘人員短缺、冷庫建設容量不夠、包裝設計不合理、銷售渠道不暢……最後,30萬斤仙桃李才賣出去12萬斤、收入80余萬元,其餘的20多萬斤全部曬爛在枝頭。

  “這個教訓太大了,我對不起村民的信任啊!”看著一輛輛卡車將爛掉的仙桃李運出村處理,闕興國的心像喝了冰水一樣涼,獨自坐在果園地上一根接著一根抽悶煙,“産業發展不能僅靠村幹部低頭蠻幹,各個環節都要有專業的人才行。烏牛村的仙桃李産業要做大做強,到哪去找來能人呢?”

  巧得機遇——

  6個報告團成員抱團來村

  一天,回想起自己5月份聽過的一場“在希望的田野上”鄉村振興報告團宣講會,發愁的闕興國突然有了一個主意。

  原來,為了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各項部署,激勵更多人才留在農村、回到農村、去到農村幹事創業,市委宣傳部牽頭,會同市委組織部、市教委、市農委共同主辦了“在希望的田野上”鄉村振興報告會。

  報告會的6名宣講人都不簡單:精於發展品牌農業的劍橋女博士彭陽、善於搞鄉村旅遊事業的致富帶頭人晏洲、熱衷於在農村創新創業的青年榜樣簡義相、巧于發展電商産業帶領鄉村發展的大學生村官張雪,樂於紮根農村帶領鄉親奔小康的優秀共産黨員楊大可,安於脫貧攻堅一線艱苦奮鬥的第一書記嚴克美。

  “這些年輕人懂技術、會管理、善銷售,我們村能引來這樣的人才,該有多好啊!”回想起六位報告人精彩分享的奮鬥故事,闕興國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經過多方打聽聯繫,去年11月,闕興國終於通過古路鎮政府找到了楊大可的聯繫方式,並冒昧向這6個人拋去了邀請來村興業的橄欖枝。

  誰知,他的這一邀請竟與這6個人醞釀的一個計劃不謀而合!

  “我們不僅僅是鄉村振興報告團的宣講員,還要當鄉村振興實踐團、做脫貧攻堅的實干家。”楊大可等6人完成了宣講任務後約定,要改以往各自單打獨鬥為抱團協作發展,去尋找一個平臺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而闕興國所介紹的烏牛村,有産業基礎、有交通優勢、有組織保障,又經歷了一場失敗正尋求幫助,一下子便將6人説服了。

  “只要你們幫助合作社把仙桃李做大做強,啥子事情村裏都積極配合。”11月16日,6人前往村中考察時,闕興國代表合作社作出承諾:只要6人願意來村裏投資興業,由你們進行整體規劃、打造及運營,雙方按6:4的比例分配項目範圍內所有純利潤。

  雙方一拍即合。僅僅10天后,楊大可等6人便在烏牛村成立了“聚牛興農業發展公司”,接管了合作社集約的3000多畝土地。

  6人商議,由楊大可、簡義相、晏洲負責産業技術、基地管理與産品加工,由彭陽、張雪、嚴克美幫助産品宣傳、品牌建設與市場銷售。

  三産融合——

  3000畝荒地要成景點

  於是,便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這,是我們此前想都不敢想的!”闕興國告訴重慶日報記者,6人進駐烏牛村的第一個月,他們喊來十幾臺挖機、請來幾十個村民,硬是加班加點將700畝滿是荊棘的荒地,變成了現代農業基地。

  “我們走品種多樣化道路,種下了十幾個珍稀品種的李樹苗,讓每年6至11月,村裏月月有鮮果。”楊大可説,如今接近年尾,6人又各司其職,著手謀劃了“四件大事”。

  一是由楊大可負責種植板塊,佈局3000畝立體循環經濟林,5月至10月在果樹下種植金絲黃菊;11月至次年5月種植蔬菜等,讓一畝地産生出三畝地的價值。

  二是由簡義相負責農産品深加工板塊,負責籌集800萬元資金,建設全自動水果分選線及李子深加工生産線,確保鮮銷李子標準化包裝入市,讓原本淘汰的過密過多的小果“變”成青梅李幹。

  三是由晏洲負責鄉村旅遊板塊,讓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租下閒置農房打造鄉村民宿,養殖松鼠、孔雀、羊駝等建設親子互動樂園,利用四季花海開發賞花經濟,集合優勢發展鄉村休閒旅遊。

  四是由彭陽、張雪、嚴克美義務做好品牌推廣、超市對接、線上行銷,提前為今年仙桃李的銷售造勢。

  “村裏信任我們,把種好的産業直接轉給我們,這‘4件大事’,我們一定要幹好!”站在漫山遍野的新墾果園裏,楊大可對重慶日報記者説,“你看,果園裏的這些邊角地,我們全要擺上盆景、種下花卉,讓荒山變果園,讓果園成景點。”

  一旁的闕興國也開心不已:“有你們6個年輕人在,我對村裏的産業發展有信心了,村民的幹勁也更足了。”(重慶日報記者 湯艷娟 實習生 吳志傑)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