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慶自然博物館上演“熊貓之夜”
華龍網  2019-01-29 09:51:56

  原標題:重慶自然博物館上演“熊貓之夜” 開啟探索大熊貓世界的神秘旅程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28日21時35分訊(記者 吳思佳 攝影報道)大家都知道熊貓是圓圓胖胖、憨態可掬,但800萬年前的祿豐始熊貓體形類似狐狸,食物以肉類為主,它經歷了怎樣的變化你知道嗎?

  28日晚,在重慶自然博物館“熊貓之夜”裏,“熊貓時代——揭秘大熊貓的前世今生”特展正式開幕,展覽持續至4月28日。在特展裏,關於大熊貓的種種秘密,你可以一探究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ae9abca-78a7-4ac7-a383-eaadda43d3c1

塑化大熊貓“新妮兒”

  世界首套大熊貓塑化標本亮相

  走進特展廳,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首先看到的是塑化大熊貓“新妮兒” ,它于2016年因患十二指腸梗阻離世。走上前仔細觀察,還可以看到它因輸液,前肢部分毛髮被剃掉後裸露的皮膚。

  據了解,這是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和生命奧秘博物館精心製作的世界首套大熊貓塑化標本。塑化標本無毒無味,不會有傳統標本常有的福爾馬林味兒,還可以展示內部結構。在特展廳裏,觀眾不僅可以看到它的皮毛,還能觀察它的骨骼和內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6f113e4-bdcc-4031-91a7-1edeed057e19

展覽現場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了解到,該展以“熊貓大事件”“揭秘大熊貓”“大熊貓演化”和“保護大熊貓”為線索,集合不同演化階段的熊貓化石、現生大熊貓標本和古人類化石模型,追蹤大熊貓的演化軌跡,復原大熊貓的宗族家譜,講述與人類同行800萬年的故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addc2260-dd21-4757-87d7-2864b909b5e3

巴氏大熊貓骨架化石

  在“熊貓大事件”區,你可以了解從1869年至今,關於熊貓的重要事件,如世界自然基金會為何會把大熊貓圖案作為自己的形象標誌;在化石珍品室,你可以看到完整度接近70%的巴氏大熊貓骨架化石;在“揭秘大熊貓”區,你可以得知關於大熊貓的小知識,如新生大熊貓為何要吃母親的便便……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8874b32-83b2-4c71-b98c-029961c87400

祿豐始熊貓骨架

  科學與藝術結合 增添展覽感染力

  據了解,該展由四川美術學院與重慶自然博物館合作,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任首席科學家,四川美術學院教授周宗凱任首席藝術家,利用數字化技術,掃描化石並復原其完整形態,3D列印古熊貓骨架、頭骨等展品,提高了展覽的科技、藝術含量。

  此外,展覽還配套生境模擬、多媒體三維影像、裝置藝術等多種形式,活躍展覽氣氛,為觀眾帶來立體的、靈動的、沉浸式的觀展體驗。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7735335-8c01-4a8a-aeca-13e112d1e1d8

黃萬波與大熊貓玩偶合影

  20多年前,黃萬波就有策劃舉辦關於熊貓展覽想法,可是由於種種原因耽擱了。如今,已是87歲高齡的黃萬波終於實現了願望。“僅僅依靠我們科研人員保護大熊貓是不夠的,還需要號召廣大群眾。”黃萬波介紹,此次展覽的意義就是讓人們從科學的角度了解大熊貓的歷史,增加他們的基本知識,讓大家保護大熊貓。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fd467a08-d9a2-4ea4-abd7-9eada82a14ad

展覽現場。重慶自然博物館供圖 華龍網發

  “75年前,大熊貓標本曾以生境復原的方式在中國西部科學博物館公開展出,這家博物館就是重慶自然博物館的前身。”重慶自然博物館館長歐陽輝感慨,幾十年過去了,大熊貓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愛,成了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的旗艦物種,如今博物館舉辦大熊貓主題不僅是為了追溯歷史事件,紀念大熊貓的科學發現,更是為了宣傳中國保護研究大熊貓取得的卓越成就。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