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在鐘書閣書店內,書友們一邊體驗“魔幻”書店的設計,一邊選購心儀的圖書。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春節長假,有市民選擇出遊或走親訪友,但也有不少市民選擇讀書“充電”。
2月10日,重慶日報記者走訪我市部分書店後發現,以鐘書閣、方所為代表的實體書店近年來主打“顏值”牌,通過精心設計,讓書店擁有“高顏值”,吸引大量市民走進其中。
店堂設計吸引讀者
下午3點,記者來到位於楊家坪的鐘書閣看到,書店門口依然人山人海,旁邊的櫥窗上貼著一張限流通知,寫著從2月5日起,鐘書閣·重慶店將啟動“不定時限流”機制,以保障讀者的閱讀體驗。
鐘書閣為何如此火爆?這自然和它的“高顏值”密不可分。記者走進書店後發現,書店中庭擁有四面環繞的交錯階梯,屋頂是整片鏡面,置身其中有極其強烈的視覺衝擊,吸引不少市民在此拍照。“書店的設計很適合拍照,樓梯蜿蜒曲折,層次分明,特別像山城的魔幻地形。”市民劉聰笑著説。
“作為第18家分店,重慶店的主題是‘山水’。”鐘書閣重慶店的店長吳佳表示,之所以設計四面環繞的交錯階梯,就是希望能通過這樣的設計把重慶爬坡上坎、山水環繞的感覺呈現出來,進而讓讀者擁有良好的閱讀體驗。
不僅是鐘書閣,我市其餘書店也在“顏值”上頗下功夫。例如精典書店在搬入南濱路後,不僅採用巴渝傳統的吊腳樓設計,還在店內增添了莫比烏斯環、克萊因瓶、超級立方體等藝術元素;曾多年獲得“上海最美書店”稱號的大眾書局在2018年5月入駐重慶後,不僅把書店開在四合院內,還在書店內部打造了弧形轉角樓梯、橋梁鋼結構夾層、竹編藝術特色的閣樓等設計元素,受到不少市民的追捧。
“高顏值”的設計自然給書店帶來了超高的人氣。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鐘書閣重慶店從1月25日開業至今,每天人流量基本保持在6000人次——8000人次,最高的那天,達到上萬人次。除鐘書閣以外,其它如西西弗、精典等書店在春節期間的人氣也有較大增長。
“高顏值”給讀者更好體驗
實體書店為何紛紛走上拼“顏值”之路?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實體書店打“顏值”牌,不僅是中國文化産業轉型的必然要求,也是書店市場競爭的結果,實體書店的“顏值”,可以使書店對書的提供變為“書+服務”的特色過程,把書店變成一種個性化的生活方式選擇,賦予了書籍更加豐富而有趣的靈魂。
“從某些方面來説,現在的書店已經成為文化交流的場所,讀者走進書店不再僅僅只是買書,而是希望從中獲得一種舒適感。”吳佳表示,如果書店的設計不能打動讀者,又怎麼能在電子閱讀大行其道的當下,把讀者吸引進來,進而給予他們舒適的體驗感呢?
重視“客單”效益
根據《2018全球背景下的中國圖書零售市場》顯示,2018年整個圖書零售市場同比上升11.3%,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在圖書銷量日益增長的今天,重慶的實體書店如何把“高顏值”帶來的流量轉換成銷量呢?
“這無疑需要書店根據自身特色,實現差異化發展,為讀者提供合適的圖書。”重慶圖書館館長任競表示,例如精典書店就主打人文牌,不僅通過對用戶數據的分析,隨時調整書籍種類的比例,把市面上最好版本的人文社科書籍展現給用戶,還通過舉行精典大講堂,把一些文化名人請到書店,讓市民能與名家近距離接觸,進而讓精典書店成為一間文化會客廳。
重慶理工大學MBA教授姜維則建議,實體書店還需注重“客單”效益(每個成交客人的平均銷售額)。“實體書店可以通過舉辦頻繁且具有一定隨機性的文化活動來增加客人進店的頻率,並且可通過專業性、個性化的指導學習或閱讀的方式,現場搭配組合銷售成套圖書給讀者,從而增加消費金額等。”( 記者 黃琪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