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發展態勢初步顯現
主城片區的科技型企業有5051家 佔全市53.4%
渝西片區的科技型企業有3936家 佔全市41.6%
區縣培育情況
2018年,全市各區縣平均新培育科技型企業110.3家,科技型企業平均數量上升至282.7家
數量排名前10位
渝北區、九龍坡區、巴南區、南岸區、涪陵區、江北區、江津區、北碚區、長壽區和璧山區
共培育科技型企業5890家,佔全市總量的53.4%
逐步步入高品質發展軌道
■科技型企業規模在逐年擴大
全市科技型企業中,大中型企業佔比11.5%,小型企業佔比52.5%,微型企業佔比36.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佔比22.8%,主營業務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佔比16.4%
■科技型企業仍以工業企業為主導
工業企業佔比達到54.5%,第三産業的科技型企業數量僅佔30%,但其産品服務收入達到了936.3億元,佔銷售收入總額的比重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民營科技型企業已成為重慶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科技型企業中,民營科技型企業數量佔比達99%左右,主營業務收入近9000億元
2月14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科技局獲悉,全市科技型企業數量已累計達到11026家,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
主城、渝西片區科技型企業佔比超九成
根據《重慶市科技型企業管理和服務實施細則》,科技型企業應在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和經費支出、高層次科技人才或科技成果方面具備一定條件,經過自願申報並審核後納入全市科技型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統一管理(可簡稱入庫企業)。
從區縣培育情況看,2018年,全市各區縣平均新培育科技型企業110.3家,科技型企業平均數量上升至282.7家。科技型企業數量排名前10位的分別是渝北區、九龍坡區、巴南區、南岸區、涪陵區、江北區、江津區、北碚區、長壽區和璧山區,共培育科技型企業5890家,佔全市總量的53.4%。
此外,全市科技型企業還呈現出明顯的區域集聚發展特徵。主城片區的科技型企業有5051家,渝西片區的科技型企業有3936家,分別佔全市53.4%和41.6%,科技型企業集聚發展的態勢初步顯現。
科技型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0593.9億元
從企業規模來看,全市科技型企業中,大中型企業佔比11.5%,小型企業佔比52.5%,微型企業佔比36.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佔比22.8%,主營業務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佔比16.4%。相比過去,科技型企業的規模在逐年擴大。
據統計,截至去年底,全市科技型企業總資産達15489.6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0593.9億元,凈利潤505.5億元,新産品(科技服務)銷售收入4944.3億元,納稅總額600.3億元,出口創匯385.2億美元。企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1.1億元/家,凈利潤534萬元/家,新産品(科技服務)銷售收入0.5億元/家。
由此可見,在如此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下,科技型企業頂住壓力,效益持續快速增長,正在逐步步入高品質發展的軌道。
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500家
據悉,我市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大力推進各項改革試點,使企業內在動力得到激發,創新活力增強,經營效率提高,産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目前,科技型企業仍以工業企業為主導,其佔比達到54.5%,第三産業的科技型企業數量僅佔30%,但其産品服務收入達到了936.3億元,佔銷售收入總額的比重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以大數據智慧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行動計劃的深入實施,新興産業發展呈現出優勢突出、創新成果豐碩的特點。
據統計,先進製造與自動化、電子信息、高技術服務、新材料、生物與新醫藥等領域的科技型企業數量佔科技型企業總數的81.6%,擁有有效專利量、計算機軟體著作等各類科技創新成果佔科技型企業創新成果總數的94.3%。
另外,2018年,我市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908家,科技型企業中,處於有效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500家。
民營科技型企業佔比達99%
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科技型企業中,民營科技型企業數量佔比達99%左右,主營業務收入近9000億元,可見,民營科技型企業已成為重慶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我們需要不斷為民營科技型企業營造更好發展環境,幫助民營經濟解決發展中的困難,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的創新活力。”重慶生産力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稱。
他表示,總體而言,重慶通過産業技術政策和普惠性激勵方式,採取全面支持和重點培育相結合,大力培育引進以高技術性企業、高成長性企業為重點的科技型企業,已取得一定成效。下一步,我市還將持續實施科技型企業培育“百千萬工程”,大力培育引進科技型企業,預計到2020年,全市培育科技型企業將達到2萬家,進一步助推重慶經濟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