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慶啟動一重大疾病防治技術攻關項目
華龍網  2019-02-26 10:33:51

  原標題:重慶啟動一重大疾病防治技術攻關項目 欲打造顱內血管內治療“中國標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2月25日20時36分訊(首席記者 黃宇 通訊員 曾理)日前,由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神經內科牽頭開展的“比較顱內血管成形支架植入聯合最佳藥物治療與單純最佳藥物治療症狀性顱內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的多中心、前瞻性隨機對照臨床試驗(ASSIST)”正式啟動,該研究項目將利用三年時間,聯合國內60家醫療機構評估症狀性顱內動脈粥樣硬化狹窄顱內血管內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據了解,該項研究獲得重慶市300萬元經費資助,這也是目前重慶資助額最大的一項重大疾病防治技術攻關項目。此外,本課題還受陸軍軍醫大學臨床技術創新培育項目和陸軍軍醫大學臨床醫學科研人才培養計劃一類計劃資助,總研究經費達1200萬元。

  據該項目研究負責人、新橋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楊清武教授介紹,顱內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ICAS)是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國人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亞型。中國國家卒中登記數據庫研究顯示,大動脈粥樣硬化性卒中約佔所有缺血性卒中的45%。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發生率,歐美人群為8%至10%,亞洲人群為30%至50%。中國顱內動脈粥樣硬化研究發現,中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ICAS的患病率可高達46.6%,大數據統計顯示,國人發病率是歐美人群發病率四倍,腦卒中已成為我們臨床致死、致殘的重要原因。

  有臨床研究試驗發現,對於ICAS引起的顱內動脈狹窄,雖然進行顱內血管成形術和支架植入術安全可行,但此前國內外一系列研究顯示顱內支架治療結果並不穩定。而此前多項臨床試驗對於患者選擇性不強,參研單位水準參差不齊,研究部位混雜,導致結果不理想。因此,該研究項目專家計劃開展一項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以更全面評估顱內血管成形支架植入術治療症狀性顱內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據了解,該研究覆蓋了重慶、北京、上海、四川、山東、廣東、浙江、吉林、安徽、湖北、湖南、陜西、雲南等國內60家醫療機構,對患者治療一週內、30天、90天、6個月、1年、2年、3年時間相關治療情況進行全面評估。通過大量臨床數據篩選出適宜進行血管內治療的最佳獲益人群,從而為進一步優化腦卒中的臨床治療提供有力數據支持。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