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國人大代表肩負人民重托 朝夢想奮力奔跑
重慶日報  2019-03-04 11:43:32

  原標題:“我當代表這一年”——肩負人民重托 朝著夢想奮力奔跑

【要聞 摘要】全國人大代表肩負人民重托 朝夢想奮力奔跑

吳彥㛃 在圍繞科技創新延長産業鏈上,公司一直在向前奔跑。多一個新産品,就意味著為老百姓致富增收拓寬一個門路。

【要聞 摘要】全國人大代表肩負人民重托 朝夢想奮力奔跑

史浩飛 去年全國兩會上,我就科技轉化過程中的股權激勵提出建議。重慶市級有關部門積極響應,出臺相應政策,對股權激勵予以明確,激發了科研工作者幹事創業的勁頭。

【要聞 摘要】全國人大代表肩負人民重托 朝夢想奮力奔跑

冉慧 去年我結合自身工作,以問題為導向,提出了4份建議,均受到國家相關部委關注,並得到了滿意的答覆,讓我深受鼓舞。

【要聞 摘要】全國人大代表肩負人民重托 朝夢想奮力奔跑

張傑 希望自己能夠更好發揮代表職責,想百姓所想,謀百姓所謀,更多為基層技術工人發聲。

  3月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召開首場專題記者會,主題為“我當代表這一年”。

  記者會上,吳彥㛃、史浩飛、冉慧、張傑四位全國人大代表,暢談他們過去一年的履職工作。一年來,代表們一邊把黨中央決策部署傳達下去、落到實處,一邊傾聽群眾的呼聲要求,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在本職崗位上建功立業,在為民服務中擔當盡責,在新時代人大工作中貢獻力量。

  全國人大代表吳彥㛃

  科技創新拓寬鄉親致富門路

  在北京的這幾天,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彥㛃,一邊忙著為全國兩會作準備,一邊抽空催促公司在以橙花製作護膚品的項目上加緊研發。

  “多一個新産品,就意味著為老百姓致富增收拓寬一個門路。”吳彥㛃説,相關試驗一旦成熟,公司就會向果農收購橙花,讓産品走向市場。

  “我們公司與農戶建立起了很強的利益聯結機制。”吳彥㛃告訴記者,公司在重慶涪陵、渝北、忠縣等8個區縣管理著22萬畝柑橘産業基地,涉及果農10多萬人。與很多農業産業化公司不同的是,派森百並沒採用租地、讓農民在土地上務工的方式,而是公司與農戶簽訂包産包銷協議,也就是土地使用權與果樹仍是農戶的,但果樹的科技投入、養護規則、成本控制等管理屬於公司。到了收穫季節,公司會對整棵樹的果實進行收購,讓果農有穩定的收入。而新産品的推出,延伸了産業鏈和價值鏈,無論對公司和果農而言,都是好事。

  在去年全國兩會上,吳彥㛃提出通過種養結合建設生態循環産業鏈實現精準扶貧的建議。一年來,公司與果農合作,利用柑橘皮渣有機飼料進行生豬無抗生素試驗養殖,對每畝柑橘林地承載散養生豬能力、生豬糞便處理利用、散養和圈養時間的合理結合等內容進行了多次試驗並制定了標準。

  吳彥㛃表示,公司計劃今年開始逐步推廣這個種養結合模式——公司免費為農戶提供仔豬、柑橘皮渣有機飼料、生豬保險和日常技術指導。10個月後,公司向農戶收購生豬時,按豬的數量支付報酬。農戶飼養一頭豬,可收入500元左右。

  她説,在圍繞科技創新延長産業鏈上,公司一直在向前奔跑。經過摸索,公司讓柑橘從畝産五六百公斤增長到2000公斤,與此同時,成本卻從一畝600多元降到300元左右;通過自主研發,公司實現了國內非濃縮冷鮮橙汁産業無菌大罐技術的首次産業化運用;利用柑橘皮渣有機肥種植蘑菇、用橙肉製作果醬,柑橘皮丁出口日本、歐洲等。

  吳彥㛃説,過去一年,公司申報各項專利39件,專利數量較2017年增長52%,企業現已擁有的和正在申報中的專利總量達120件。這些專利逐步轉化到産業中,讓公司的甜蜜産業更加興旺,讓果農持續穩定增收,為促進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貢獻了力量。

  巡迴參加全國兩會精神宣講;參加20多次執法檢查、調研,2018年,吳彥㛃一直在努力奔跑。

  為助推美麗鄉村建設,今年全國兩會,吳彥㛃帶來了關於持續支持田園綜合體發展等建議。正在忠縣建設的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是全國首批18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項目之一,也是重慶市和三峽庫區目前唯一的國家級田園綜合體。

  吳彥㛃説,田園綜合體目前在國內還處於初級階段,産業鏈延伸的空間十分有限,需要龍頭企業充分挖掘各種農業、農村資源,包括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生態等,建議健全相關配套政策,推動農業經濟向縱深發展,使田園綜合體真正“綜合”起來,讓美麗鄉村更加具有文化厚度,讓鄉村在發展中實現産業、文化與生態的互促共贏。

  “未來繁花似錦,源自我們當下之努力。加油2019,翻山越嶺,繼續前行!”吳彥㛃在微信中這樣寫道。

  全國人大代表史浩飛

  為營造更好科研環境而努力奔走

  “今年全國兩會,我將圍繞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轉化等提出建議。”記者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慧技術研究院微納製造與系統集成研究中心主任史浩飛説。

  為破解核心技術難題,這位80後科學家,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原始創新研究。在他看來,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原始創新是推動科技發展的基礎和源泉。

  “加強原始創新,必須加強基礎研究。”2018年,史浩飛在基礎研究上投入更多精力,在石墨烯的研究上不斷進步。同時,他也努力推動成果轉化,研製由石墨烯材料製成的感測器、光電探測晶片等産品。

  史浩飛説,做科研如果基礎沒打好,就不容易出成果。當科研成果進入生産線後,要使材料得到本質上的提升,還需要從材料的原理、機理上進一步加強研究。

  “這一過程需要時間,有時還比較漫長,需要沉心靜氣,多積尺寸之功。”史浩飛説,做好科研需要營造好的環境。在去年全國兩會上,史浩飛就科技轉化過程中的股權激勵提出建議。重慶市級有關部門積極響應,出臺相應政策,對股權激勵予以明確,激發了科研工作者幹事創業的勁頭。

  “積累不夠、評價不夠科學、産業鏈未打通等仍是制約當前國內原始創新的短板。”圍繞如何提升國家的原始創新能力,過去一年,史浩飛走訪了很多高校和科研機構,並與不同領域的研究人員進行了座談和交流,系統了解影響原始創新的癥結。

  他説,特別是在評價方面,現在很多評價體系促使年輕人著重追求虛的、浮誇的成果和獎勵,如片面追求論文數量等,“耐不住寂寞”。“功底沒練好,想要催生高水準的成果,難度是很大的。”

  史浩飛舉例説,調研中,他在一所高校了解到這樣一個事例:學校的一名教授構想了一款新型電子顯微鏡,如果該設備研製取得成功,將在空間解析度和時間解析度上達到很高水準,可極大促進材料、物理、化學等方面的研究。為此學校為他專門組建了一個科研團隊。由於這個科研項目週期較長,短期內難以有突破,而團隊中的成員又以副教授和講師為主,他們需要儘快出成果才能發表論文,進而在職稱方面獲得提升。一直見不到成效,團隊中的一些成員中途退出,新來的成員又不太熟悉情況,致使整個研究的進度受到一些影響。

  為此,他建議,國家在進行科研評價時,應考慮成果的不同形式,在某些領域減輕對論文數量等的關注,將更多的重心放在科研對國家乃至世界的實際貢獻上,好讓科研工作者潛心搞科研。

  在産業鏈打造上,史浩飛建議打通原始創新、基礎科學研究、關鍵技術、應用的鏈條,避免出現做技術的只關心抽象的技術,而做産品的則苦於找不到高新技術而常常開發一些低端産品等現象。

  史浩飛表示,科研工作者應該把個人興趣與國家的需求結合起來,站在更高的層面來審視自己的科研工作,才能做出更有價值的科技成果。

  全國人大代表冉慧

  四份建議得到國家部委關注

  “一年過去了,我又來到全國兩會的會場。”全國人大代表、重慶酉陽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委會主任冉慧説,作為一名新代表,她深知責任重大,“我希望自己能更好地履職盡責,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

  去年全國兩會閉幕後,冉慧回到了家鄉天山堡村。回到家鄉後,冉慧沒有清閒下來,而是第一時間來到機關、學校、社區等,開展多場宣講活動,將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自己現場聆聽總書記講話的感受,以及自己參加全國兩會的經歷,用深情、樸實的話語講給家鄉的老百姓們聽。“1個多月時間,我連續講了12場。”對部分行動不便的老黨員,為了讓他們也能及時了解中央精神,冉慧還專門上門進行宣講。

  一年來,冉慧不斷加強自我學習。為了第一時間掌握國家方針政策和惠農政策等,每天的《人民日報》《重慶日報》,央視《新聞聯播》等,冉慧一定不會錯過。同時,她積極參加由全國人大組織的各項履職培訓班,認真學習《代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並特地向老代表們請教。積極參加市人大組織的調研活動以及法院、檢察院組織的調研活動。通過多方學習,受益匪淺,使她對人大代表的責任意識、法律意識得以明顯增強,工作方法、調研能力和建議水準不斷提高,大大提升了她履行代表職責的能力。

  作為一名村委會主任,冉慧不忘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帶領鄉親致富上,幹得有聲有色。

  酉陽地處武陵山腹地,自然風光絢麗,風景宜人。近年來隨著旅遊開發,酉陽桃花源5A級旅遊景區逐漸成為一片吸引中外遊客的旅遊熱土。冉慧所在的天山堡村緊鄰桃花源景區,優越的地理位置,為他們發展鄉村旅遊提供了條件。

  在冉慧帶領下,村裏將村民們閒置的房屋等,通過集體租賃等方式整合,打造成以“桃源人家”品牌為代表的農家樂,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百姓搭建起致富平臺。

  “去年,我結合自身工作,以問題為導向,提出了4份建議,均受到國家相關部委的關注,並得到了滿意的答覆,讓我深受鼓舞。”冉慧説,今年全國兩會前,她繼續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進行調研,深入田間地頭、社區村落,聽群眾心聲,談改革變化,精心梳理並形成了關於將渝湘高鐵重慶市黔江-酉陽段納入國家鐵路規劃建設等多份建議。

  “我將努力把基層群眾的聲音帶到全國兩會上,為國家經濟發展建言獻策。”冉慧説。

  全國人大代表張傑

  更多為基層技術工人發聲

  “去年全國兩會上,我近距離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備受鼓舞。”全國人大代表、重慶軌道集團有限公司運營三公司工務維保部副經理張傑説,一年來,總書記的殷殷囑託言猶在耳,激勵著我在自己的崗位上奮發有為,以實際行動貫徹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

  “作為一名新代表,我積極參加了全國人大和市人大組織的代表履職培訓班,讓我更深入更清晰地了解到人大代表的責任。”在張傑看來,作為人大代表,知識面一定要廣,在與老代表的交流中,他深刻感受到自己知識儲備的不足,為此,他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去年兩會後,我先後在自己所在單位和系統開展了30余次宣講,將總書記對重慶的殷殷囑託和兩會精神傳遞到廣大基層隊伍中。”張傑説,在努力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他還積極參與了法院、檢察院等組織的交流座談會,豐富了自己的法律知識,提高了履職能力。

  “去年,個人所得稅減免等新政的實施,給老百姓帶來了更多實惠。”張傑説,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他目睹了這些新政策、新法規對人民群眾的影響,深感自己責任重大,為此,他希望自己能夠更好發揮代表職責,想百姓所想,謀百姓所謀。

  “今年,我帶來了將軌道交通戶外夜間作業納入特殊工種等建議,這些建議,正是來源於我這一年的工作和調研走訪。”張傑説,作為一名來自軌道交通系統的代表,他十分關注軌道交通行業的發展。在日常工作中他了解到,軌道交通有許多戶外夜間作業的崗位,這些崗位每天最忙碌的時候正是淩晨1點到4點之間,因為這個時候軌道交通停止運行,維修、檢修工作不會對人們出行帶來影響。“但是這個時間段,正是最冷、最潮濕的時候,對人體的傷害也最大。”張傑負責的單軌道岔維護維修和技術改造工作,也主要是在這個時間段進行,相比于一般軌道交通,單軌的許多軌道都在高空中,因此半夜作業難度更大。

  “據了解,鐵路系統分工很細,有許多特殊工種,但是軌道交通系統的特殊工種就很少。”張傑説,未來他還要去鐵路系統詳細了解工種分類,為軌道工人鼓與呼。

  “作為基層工人代表,在這一年的履職盡責中,我深深感受到,我的能力離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不少差距。”張傑説,他還要努力學習,吸納更多民智,為基層技術工人發聲。(重慶日報記者 陳國棟 周松)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