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慶“科技青年”給港珠澳大橋做“面子”
華龍網  2019-03-11 12:38:25

  原標題:他給港珠澳大橋做“面子” 鋪重慶首條“熒光跑道”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e2da7dc5-b722-43af-aa57-a9a86ba79aff

第四屆重慶市十佳科技青年獎獲得者郝增恒。記者 伊永軍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10日20時22分訊(記者 伊永軍)2018年10月,世界最長跨海鋼橋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其中,來自重慶的一群建設者,他們負責了港珠澳大橋鋼橋面和海底隧道的鋪裝工程。而帶領這群人挑戰這一世界難題的就是招商局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智翔公司總工程師郝增恒。日前,第四屆“重慶市十佳科技青年獎”揭曉,郝增恒位列“十佳”之一。

  據郝增恒介紹,大跨徑橋梁普遍採用正交異性鋼橋面板,橋面變形大,鋪裝層較薄、剪應力大所帶來的鋪裝技術問題,歷來都是一個世界性難題,這些鋪在鋼橋面上的瀝青材料,夏季要面臨比路面高20℃的使用環境,同時還要面臨比路面變形大幾倍的抗裂要求,如何將材料牢牢粘結在光滑的鋼板上是一個巨大挑戰。

  2014年,郝增恒所在的“智翔鋪道”從全國的鋼橋面鋪裝企業中脫穎而出,成為港珠澳大橋的中標企業,負責鋼橋面和整個海底沉管隧道的路面鋪裝工程。

  “路面鋪裝就是港珠澳大橋的‘面子’,也是中國製造的‘面子’,不能有一點點的瑕疵。”郝增恒回憶,當時正值“回南天”,這是當地特有的天氣現象,對工程造成的影響就是讓整個海底隧道成為了“冷凝管”,水珠滴滴答答從隧道壁上流下來,“水是瀝青最怕的東西,因為會影響瀝青和地面的粘結度。”

  後來,郝增恒想到利用一種特殊的加熱設備,將整個隧道烘乾後再進行鋪裝,終於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eb217e6-6934-464a-9dc9-804147175817

重慶本地很多大橋的鋼橋面鋪裝都由郝增恒主持完成。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除了港珠澳大橋,重慶本地的鵝公岩長江大橋、菜園壩長江大橋、石板坡長江大橋、朝天門長江大橋等大橋的鋼橋面鋪裝全部都是由“智翔鋪道”完成的。

  作為新技術、新産品研發帶頭人的郝增恒,帶領團隊研發了橡膠瀝青、排水瀝青、彩色瀝青等。

  2017年4月,由“智翔鋪道”和萬盛經開區管委會聯合打造的我市首條熒光健身步道正式建成並投用。黑夜中,一條綠色發光“綢帶跑道”穿梭在黑山谷的白果樹公園裏,走在上面,就像步入銀河一樣,酷似人間仙境。

  郝增恒説,下一步,他們還將把瀝青鋪裝與地域文化相結合,採用3D列印技術,定制各種創意色彩和圖案,將路面打造成景點、亮點。

  郝增恒先後主持研究了多個國家級、省部級的科研技術項目,並作為第二負責人主持編寫了交通運輸部首部《公路鋼橋面鋪裝設計與施工技術規範》,獲得了2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

  郝增恒透露,下一步他們將成立智慧道面研究中心,搶佔光伏路面等前沿技術高地,讓路面發電、給汽車充電早日在現實中普及。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