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創造高品質生活 我們這樣努力
重慶日報  2019-03-12 09:24:54

  原標題:創造高品質生活,我們這樣努力——重慶代表團代表、四位區委書記分享各自做法和體會

  去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希望重慶努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兩高”相互緊密聯繫,高品質生活要通過高品質發展來實現,高品質生活也能夠促進高品質發展。今年全國兩會上,“重慶如何為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成為代表熱議的話題。

【頭條】創造高品質生活 我們這樣努力

周少政

  全國人大代表、涪陵區委書記周少政:

  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增強高品質生活的切身感受

  “高品質生活體現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本質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全國人大代表、涪陵區委書記周少政説。

  周少政表示,高品質生活的前提和基礎,來源於高品質的發展,這是奠定高品質生活的物質基礎。基於這樣的認知,涪陵區以大數據智慧化為引領做強工業,提質存量、做優增量,預計到2020年將建成5個智慧工廠、30個數字化車間、300條數字化生産線。

  “我們要抓好城市提升和鄉村振興兩大基本面,著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周少政表示,一方面要推動新城區加速崛起,老城區有機更新,使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另一方面,要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發展壯大龍頭産業,重點培育榨菜、中藥材兩個百億級産業集群,推動農業“接二連三”,建立農民增收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富起來,使鄉村讓人們更嚮往。此外,涪陵還將奮力建設對外開放平臺,高起點建設涪陵綜保區,高標準創建國家高新區,高水準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

  “優化城鄉環境是高品質生活的綠色本底。”周少政表示,涪陵區正緊緊圍繞構築綠色屏障、發展綠色産業、建設綠色家園,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涪陵。

  為全力構築綠色屏障,涪陵全面推行“河長制”“河庫警長制”,運行“智慧河長”系統,對長江、烏江涪陵段實時在線監管,確保長江、烏江涪陵段水質穩定保持在優良,境內長江兩岸第一道山脊線內應綠盡綠,守護好一江碧水、兩岸青山。

  涪陵還積極發展綠色産業,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加快武陵山大裂谷創5A級景區和816地下核工程景區提質,充分發揮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區優勢,唱響春賞花、夏避暑、秋採果、冬品菜的“四季歌”。

  加快建設綠色家園,狠抓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推動鄉村“綠化凈化”,實現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全覆蓋。大力實施“增綠添園”“增花添彩”工程,加快城區閒置地綠化、城周山體公園化,實現開門見山、推窗見綠。

  “我們還要千方百計補足民生短板,增強高品質生活的切身感受。”周少政表示,高品質生活就是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因此要切實辦好民生實事,注重擴大惠及面、增強實效性。

  周少政認為,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必須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強化産業扶貧,每個扶貧村有1-2個特色主導産業;強化金融扶貧,擴大扶貧小額信貸覆蓋面;把防止返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確保今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2000人以上,全力抓好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意見整改落實。

  其次,要著力辦好民生實事,堅持穩就業,確保新增城鎮就業2.3萬人;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範圍,穩步提高社會保險待遇水準;新分配800套公租房、廉租房,保障低收入群眾“住有所居”;著力緩解城鎮學校“大班額”現象,力爭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6%;全面推動公辦養老機構標準化建設,努力增加高品質民生産品和服務供給,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充實高品質生活的豐富內涵,更加注重從精神層面創造高品質生活。”周少政認為,高品質生活切不可忽視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

  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是堅持以“德”立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增強廣大群眾愛國愛家愛涪陵的歸屬感、榮譽感,爭做有夢想有追求的涪陵人,繼續傳承弘揚涪陵精神,進一步凝聚全社會共推發展的強大合力。

  另一方面是堅持以“文”化人,深度挖掘巴枳文化、易理文化、白鶴梁題刻文化、榨菜文化等地方傳統文化,塑造文化符號,彰顯文化底蘊,增進文化認同,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造“人文涪陵”“書香涪陵”。

  另外,持續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加強家風家教、企業精神、鄉賢文化等建設,深化拓展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開展“小手拉大手”、文明禮儀“六進”等活動,全面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養。

【頭條】創造高品質生活 我們這樣努力

黃玉林

       全國人大代表、渝中區委書記黃玉林:

  努力把高品質發展的成果 體現在群眾高品質生活上

  “致力於創造高品質生活,既是廣大群眾的熱切期盼,也是區委區政府工作的重點,是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全國人大代表、渝中區委書記黃玉林説,渝中區正努力把高品質發展成果,體現在群眾高品質生活上來。

  “比如在城市解困方面,我們兜底保障有溫度,居民獲得感更強。”黃玉林説,2018年,渝中區救助體系更加完善,幫扶政策更加精準,保障水準再上臺階。低保兜底應保盡保、特困人員應養盡養、臨時救助應救盡救,各項救助標準持續提升。人生關懷工程投入1.8億元,惠及53萬人次。同時,強化分類施保、精準施策,不斷加大對重病重殘、老人、兒童等群體的救助力度。扶貧濟困基金、政府性救助保險、民政惠民濟困保等“補充性救助體系”作用發揮明顯,困難群體得到更好保障,生活更有尊嚴。

  又比如在群眾關心的教育問題上,渝中區一邊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優質學校帶一般學校(從中學到小學到幼兒園)的全覆蓋;一邊對流動人口子女的入學,嚴格按照“兩為主”原則(即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執行,全區流動人口子女入學佔了全區學生的42%。與此同時,還狠抓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隊伍專業素質,各種名優教師佔全區教師總數達到21%。

  在就業方面,渝中區將其視為“優先戰略”,將“穩就業”作為政府全年的工作重點,推出一系列舉措,包括:著力落實就業幫扶政策,多渠道開展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服務;出臺2個創業扶持政策,組織開展“泛海揚帆”創業行動,以創業帶動就業;發揮失業保險穩定就業作用,發放穩定企業崗位補貼0.98億元,穩定就業35萬人;打造“才聚渝中”引才品牌,開展“民營企業招聘周”“現代服務業”等系列活動57場次,提供就業崗位兩萬餘個;組織職業技能培訓266期共計7959人,積極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等。2018年全年,渝中區城鎮新增就業4.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2.68%。

  在環境治理方面,渝中區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主線,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碧水保衛戰、推進凈土保衛戰,生態環境品質進一步改善,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全面整改並長效鞏固,區域環境安全連續多年保持“零事故”。2018年,實現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06天、同比增加35天,PM2.5年均濃度同比降低11.4%,重污染天數僅3天,均達到歷史最好水準;長江、嘉陵江渝中段地表水水質達到II類標準、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全區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100%;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涉及的10個整改問題、23項整改措施整改完成率100%。

  在社區服務方面,渝中區社區治理有深度,居民歸屬感更強。社區治理機制更加完善、基礎更加夯實、抓手更加多元,社區硬體設施持續改造升級,“三社聯動”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經驗獲市改革辦充分肯定,居民自治、社區協商能力持續提升,社會組織全方位參與社區治理,專業社會工作直接服務人群1.6萬人,有效化解矛盾、促進和諧。

  黃玉林表示,今年,渝中區將堅持實施以需求為導向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動計劃,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頭條】創造高品質生活 我們這樣努力

鄭向東 

       全國人大代表、南岸區委書記鄭向東:

  共建看得見的美麗城市 共享可感知的美好生活

  全國人大代表、南岸區委書記鄭向東表示,推動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工作的殷殷囑託和對重慶人民的親切關懷,包含民生和發展的辯證統一,既有戰略性、前瞻性,也有現實性、針對性。

  “我們理解,高品質生活既體現為看得見的美麗城市,更體現為可感知的美好生活;既需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更需要群眾發揮主體作用。”鄭向東説,在實踐中,南岸區把建設“生産、生活、生態”最優空間、“宜居、宜業、宜遊”品質城市作為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具體抓手,突出“創新融合、共建共享”理念,著力構建“三生”空間相宜、“三宜”環境相適、自然經濟社會人文相聯、人城境業相融的高品質生活複合系統。

  為此,南岸區致力讓公共服務更均衡。努力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建設成果初顯,西部産教融合示範區加快建設;成功創建全市首個充分就業區,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城南家園、江南水岸等公租房小區建成投用,入住人口超過10萬;城鄉醫療和養老保險參保率保持在95%以上,低保標準差距縮小到1:0.8。

  致力讓生態環境更優美。按照“望山、理水、留空、融合、宜人”理念,科學規劃、精心設計,充分展現依山傍水、城林交融的城市個性,全區生産、生活、生態空間佔比為25.9:25.7:48.4。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四治行動”“五長制”“六化工程”,開展以“五沿”區域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城靚鄉美格局加快成型。廣陽島長江生態文明創新實驗區破繭而生,南濱路25公里濱江親水帶成為城市最靚風景線,“看見重慶、自在南山”城市山地公園蓄勢待發。

  致力讓城市生活更便捷。獲批國家首批智慧城市試點,以17個重點項目為抓手,推進産業融合智慧化發展,促進民生服務智慧化建設,提升社會治理智慧化水準。高鐵重慶東站和軌道10號線二期開工建設,軌道環線東北環通車,規劃建設軌道交通新增91.5公里、密度位居主城第二。啟動建設“四好農村路”82公里,村民小組通達率98%、通暢率96%。

  致力讓商旅文體更繁榮。深入推進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統籌推進國家全域旅遊先行區、南濱路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建設。長嘉匯、東原1891、金輝銅元道“三點一線”商業全面運營,彈子石、龍門浩歷史文化街區建成投用,“互聯網+圖書館”覆蓋150個社區和10家社會圖書館,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居全市第一,重慶國際馬拉松成為金牌賽事,成功舉辦首屆重慶全球旅行商大會,全區旅遊收入增長38.2%。

  致力讓社會治理更和諧。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揮自治、法治、德治“三治”作用,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通過民政部驗收,“四公”治理模式獲評全國創新社會治理最佳案例,“三事分流”工作經驗在全國推廣。

  致力讓城市精神更溫暖。在分享看得見的美麗同時,更注重培育群眾心中的美好。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率先在全市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及181個站所,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發揚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結合起來,做到家、做到人,使每一個家庭成為城市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讓個人修養、家庭文化的涓涓細流匯聚成南岸文明的源源江流。

  “下一步,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尊重規律、尊重實際、尊重群眾,讓風景成為生活,讓生活成為風景,讓南岸成為美麗之地、生活之城。”鄭向東説。

【頭條】創造高品質生活 我們這樣努力

曹清堯

       全國人大代表、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品質發展 以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品質發展,以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全國人大代表、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説。

  曹清堯表示,工業是一個地方實力的象徵,也是穩定就業的基礎。榮昌正以國家高新區為引領,大力實施工業振興。榮昌高新區去年成功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不僅加快了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發展品質提升,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對就業的保障能力。

  曹清堯透露,去年引進的尚上服飾,今年春節後到現在就招了2000人。榮昌職業教育中心2017年增辦陶瓷製造專業,50名學生還沒畢業就被新引進的“馬可波羅”“惠達”等陶瓷企業“訂購”一空,待遇比大學本科畢業生還高。

  2018年,榮昌新增城鎮就業人員16715人,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97.1%,城鎮登記失業率2.79%、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

  同時,榮昌積極鼓勵創業,培育新動能,壯大就業“生力軍”。通過釋放更多的財政金融政策,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去年榮昌建立1000萬元創業擔保基金,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發展,新增市場主體13157家,其中小微企業和個體戶12801家,帶動就業2萬餘人。

  “高品質生活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環境。我們必須嚴守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品質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三大紅線’。”曹清堯表示,要建立農業生産、城鎮建設、生態保護協調統一的空間規劃管控體系。

  曹清堯介紹,榮昌嚴格執行“河長制”,系統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和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瀨溪河、大清流河水質已穩定保持Ⅲ類標準,榮峰河獲得全市“最美河流”第一名。另外,全區完成營造林5.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8%以上,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曹清堯説,榮昌建設“四河八岸”棠城慢行系統,植入生態和人文景觀,打造安全、便捷、舒適、循環的城市綠道,培植城市綠肺。實施海棠種植“511”工程,黃金坡城市休閒公園、玉帶河生態文化公園、瀨溪河體育文化公園、何家坡海棠園、百竹園、八景園相繼建成,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平方米。

  同時,改造升級城區老舊菜市場8個,整治違法建築3萬平方米,2.4萬平方米城區“菜地”變“綠地”。整治“三無”老舊小區197個,改造棚戶區16.7萬平方米,百姓居住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創造高品質生活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一體推進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讓農村生活更美好。”曹清堯説,2018年榮昌建成農村人行便道1215公里、“四好農村路”422.4公里,大力實施産業振興工程。目前,全區農村已形成以生豬為主導,竹、麻、茶為優勢,生薑、晚熟柑橘、蔬菜、花椒等為重點的“1+3+N”産業體系,新發展“豬—沼—竹”生態循環示範基地2000畝,新增農業標準化生産基地3個、“三品一標”認證産品60個,“香海棠”公共品牌享譽全國。

  此外,榮昌還出臺“鄉村人才振興十四條”,回引農村勞動力返鄉創業6825人,開展技能培訓2200余人。

  曹清堯説,榮昌在實施鄉村文明工程和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上做了不少探索,例如清江鎮河中村探索嘉許獎勵機制。村民通過參加志願服務等10方面內容掙取相應積分,然後以積分兌換日常生活用品,大大調動了農民參與建設文明鄉風的積極性。

  目前,榮昌區創建市級美麗宜居村莊5個、市級綠色村莊13個,5個村成功創建全國首批綠色村莊,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2%,集中供水率達80%,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全區6423戶脫貧戶、20198人脫貧人口無一返貧,貧困戶、脫貧戶整體生活品質明顯改善、精神面貌明顯提升。(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陳鈞 記者 陳波 本版圖片由記者熊明、巨建兵攝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