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求職方式多元化 年輕人更傾向線上投遞簡歷
重慶晨報  2019-03-12 11:00:57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從去年開始,各種線上招聘APP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不少求職者特別是年輕人都選擇直接在網上求職,不用出門“一鍵”投遞簡歷即可。特別是對於90後而言,更傾向於網上求職,招聘渠道逐漸走向多元化。

  根據重慶本地招聘求職平臺匯博網發佈的數據統計顯示,今年節後兩周(2月11日—2月24日),匯博網線上招聘共計迎來求職者156.9萬人次,同比去年增加了26.8%。

  職場新人傾向於網上求職

  有調查顯示,在線招聘APP用戶中,30歲以下的用戶佔比74%,這部分人群多為初入職場的新人。

  2月底,在匯博人才市場舉辦的一場招聘會現場,一家機械公司的招聘代表表示,工廠需求比較大,除了春招,還會組織校招、企業專場招聘等,同時還利用微信、網站等挂出招聘信息。

  趙女士想找一份銷售行業的工作,她表示網上求職和線下的招聘會自己都會參加,但更傾向於網上求職,“因為過了這段時間,這種大型招聘會只有週六才有,如果那天沒時間的話就來不了了。所以我一般都是先在網上了解投簡歷。”趙女士説,自己已經收到了幾個面試通知,“效率還是挺高的,可以隨時同時段投遞多份簡歷。”

  小劉大學畢業兩年,想要換一份工作,在春節期間,他已下載了多個求職APP,查閱到許多招聘信息,看到適合自己的崗位也投遞了個人簡歷。“之前在招聘會預告上看到正好有我投遞過簡歷的公司,今天就過來了,想著能不能通過線下招聘會,與招聘企業現場交流,更好地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相對於線下招聘,求職者普遍表示網上求職更方便,主要體現在其快捷,節省時間和精力。

  應屆生更喜歡線下校招

  而對於在校大學生而言,應屆大四畢業生大多數都會選擇參加雙選會或宣講會的方式求職。每年的9月—11月,各高校會組織秋招,不僅有學校組織的大型雙選會,各學院也會針對本院學生組織專業對口的雙選會。

  相對於次年3月—4月的春招,秋招持續的時間更長,工作崗位更多,國企和大型企業也更多,而春招則是在企業招聘不飽和的情況下進行的“補錄”,此時,考研或考公失敗的同學就可抓住春招,尋找就業機會。而同學們之所以選擇校招,最主要的還是校招企業是受過學校審批的,信息來源安全可靠,可信度高,不用擔心上當受騙。

  衚同學在秋招期間參加了很多企業的宣講會,最終收到了包括中國人壽、江小白等公司的offer。宣講會的信息,可以在學校的就業信息網查看,一般輔導員也會在年級群公佈本週將來校參加宣講的企業的相關信息,或者關注各高校就業信息處的公眾號。同學們會選擇感興趣的企業或崗位去參加。“參加宣講會能對企業以及自己心儀的崗位有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校招的企業通常規模較大,工作崗位全面,口碑較好,薪資比較高,平臺也比較成熟;另外,招聘企業的目的明確,主要針對應屆大學生,對專業及個人能力要求也有針對性;最後,校招生的發展道路也很佔優勢,公司願意投入人力物力資源去培養剛畢業的大學生,更容易成功。

  多種新型招聘方式出現

  新興的求職者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崛起而發展,他們對於新鮮事物具有很強的接受能力,也越來越重視服務的品質。傳統的招聘方式已不能滿足用戶多元的需求,出現了社交招聘模式、垂直招聘模式以及其他新型招聘模式,滿足不同行為習慣、不同細分人群、不同行業領域的求職需求。

  鄒同學目前在杭州一家互聯網公司從事時尚運營的工作,她表示自己一直就想去互聯網公司。於是她開始通過各類招聘網站來獲取信息。

  鄒同學説,雖然通過網站投出去的簡歷經常石沉大海、音訊全無,很少會接到面試通知,但在招聘網站上,能找到更多自己感興趣的崗位,招聘條件也大多比較詳細,利於提前安排時間作準備,可以廣撒網,節省人力物力。

  國家高級職業指導師林浩説,在線招聘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縮小了雇傭雙方的信息鴻溝,提高了工作效率。招聘雙方對招聘信息的真實性、信息的時效性、雙方溝通反饋的及時性要求較高,但招聘平臺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虛假信息多,雇傭者和求職者都很難判斷對方信息的真實性;信息冗余,篩選信息的成本大,意向確認耗時嚴重,成效低。

  多元的招聘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吸引著新用戶去註冊體驗,匯博網人力資源專家建議,無論採取何種求職方式,求職者要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多多了解職場信息,保持職場信息的通暢。(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林祺 實習生 劉蕊)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