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極少在公司總部以外進行項目投資的華為緣何落戶永川——打好“職教”牌 改變一座城
重慶智慧工程職業學院暨華為(永川)聯合技術創新中心的建設,標誌著永川在推進産教融合、校企互動上已進入一個新階段:華為公司把創新中心建在重慶智慧工程職業學院校內,在教育上可依託華為的人才優勢、創新優勢和平臺優勢,把學院建設成産學研高度融合、智慧信息技術優良、創新服務實力強勁的高水準特色高職院校。在産業上,華為將以重慶智慧工程職業學院為載體、科研創新為基礎,整合職教城資源,打造智慧産業基地
3月18日,重慶智慧工程職業學院暨華為(永川)聯合技術創新中心奠基儀式在永川區舉行,標誌著華為公司正式落戶永川。這既是永川大數據智慧化産業發展的一大步,也是永川深化推進産教融合、校企互動的一大步。
華為作為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擁有強大的高端人才團隊和自主創新能力。該公司業務範圍雖然遍及世界各地,但更多的是作為信息和通訊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極少在公司總部以外進行項目投資。此次,華為公司為何要到永川建設華為(永川)聯合技術創新中心?
職教項目成招商引資“突破口”
“華為(永川)聯合技術創新中心的落戶,首先得益於重慶市政府與華為公司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永川區教委主任趙德君説,2018年5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會見了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市政府與華為公司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深化在智慧終端製造、智慧城市、科技研發和人才培養等領域的合作,這讓永川看到了機遇,開始把華為公司作為招商引資重點目標。
可進入實際操作階段,永川區遇到了極大困難:不僅缺乏接觸對方高層的渠道,也難以找到適合華為的投資項目。恰在此時,西凱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程前找到永川區有關部門,表達了想在永川投資建設一所高職院校的意願。西凱教育科技集團是一家投資建設和經營管理民辦高校的專業機構,至今先後參與創辦了民辦本科院校2所、專科院校3所,中職學校4所,作為土生土長的永川人,回家建設一所獨立高職院校是程前的夙願。
永川區負責人在與程前交談中獲悉,西凱教育與華為公司有著多年的合作關係。永川區決定從西凱教育入手引進華為,併為華為量身規劃了“重慶智慧工程職業學院+華為(永川)聯合技術創新中心”項目。
2018年12月18日,永川區委負責人帶隊前往華為深圳總部考察,首次與華為進行洽談。2019年1月24日,永川與西凱教育科技集團、華為公司簽署三方合作協議,3月18日,重慶智慧工程職業學院暨華為(永川)聯合技術創新中心奠基。從洽談、簽約到交地、開工,總共只用了4個月時間,體現了“華為精神”,展現了“西凱風采”,呈現了“永川速度”。
據透露,重慶智慧工程職業學院與華為(永川)聯合技術創新中心總佔地500畝,計劃總投資10億元。其中,華為公司在華為(永川)聯合技術創新中心上的投資大概為3億元。
職教推動城市發展與産業升級
永川此番能引進華為公司,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打好了“職教牌”。事實上,多年以來,該區正是通過大做職教文章,有力地推動了城市發展和産業升級,實現了“職教改變一座城”。
據趙德君介紹,永川作為地區所在地時,曾建有永川師專、重慶農機校等1所大專、10所中專學校,1983年地市合併後,這11所學校留在永川,當時共有在校生2萬餘人。這也為永川職業教育發展奠定了基礎。
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永川抓住國家推進教育改革機遇,大力引進和培優扶強民辦職業院校,相繼發展了重慶信息工程技術學院等14所民辦學校。到2003年時,其轄區的職業院校已經達到26所,在校學生4.3萬人。
2004年起,永川將新城建設與職教改革結合起來,推進“城校互動”發展。一方面,該區通過強強聯合、以強扶弱方式整合職業院校,大力推動中專升高職、大專升本科;另一方面,該區將重慶文理學院、重慶水電職業學院等6所職業院校遷建至新城,大幅改善它們的辦學條件。
到2008年,該區職業院校已整合為15所,但在校學生卻增加到10萬人以上。在職業院校帶動下,永川新城區人氣大增,迅速完成了5.8平方公里新城核心區——人民廣場組團建設。永川的這種“城效互動”模式又被稱為我國職業教育“第四種模式”。永川由此獲得“西部職教名城”美譽。
2008年,永川區在啟動興龍湖組團建設時,進一步做足職教文章。該區充分發揮職業院校多、人才供應充足等優勢,組建了軟體與服務外包産業園,發展起了軟體與服務外包。目前,該園已入駐攜程網西南客服中心、科大訊飛等274家企業,從業人員達1.3萬餘人,成為重慶主城以外最具規模大數據及信息服務産業基地。2018年,該項産業共實現産值108億元、稅收2.79億元。
在這個過程中,永川“城校互動”的職教發展模式進一步深化為“産城校”互動發展。
2014年起,永川鳳凰湖工業園借鑒這一經驗,充分發揮職教資源優勢,又發展起了以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為主的智慧裝備産業。去年,該園智慧裝備産業實現産值121.5億元,同比增長36.7%。其中,該園數控機床産業的機及零部件企業達到35家,2018年數控機床銷量達到1080台,佔到了全市的1/3。
從職教著手大力推動大數據智慧化發展
2017年11月,永川區委、區政府立足自身實際,審時度勢,再次從職教著手大力推動大數據智慧化發展。截至目前,該區用短短一年多時間,制定出臺了“高端數控機床17條”“職教發展24條”“大數據發展20條”等一系列深化推進産教融合、校企互動的鼓勵扶持政策。
在這些政策支持下,永川去年推動重慶水電職業技術學院與中國普天、德國工商大會上海辦事處聯合建成普天大數據産業學院、中德工程師學院等一批二級學院,全年新增專業17個,新增學生近7000余人,在校生總數達到近13萬人。其中,永川去年新增在永企業實習就業4200余人,佔畢業生人數15.5%。
與此同時,去年永川還引進了阿裡巴巴全球人工智能交付中心、達瓦大數據先進影像中心、科創訊飛等一批企業,推動該區軟體與服務外包産業向大數據、智慧産業進行升級。此外,永川還引進埃馬克、利勃海爾、埃斯維、德根等德國知名高端數控企業,推動該區數控機床産業向高端邁進。
趙德君認為,重慶智慧工程職業學院暨華為(永川)聯合技術創新中心的建設,標誌著永川在推進産教融合、校企互動上已進入一個新階段:華為公司把創新中心建在重慶智慧工程職業學院校內,在教育上可依託華為的人才優勢、創新優勢和平臺優勢,把學院建設成産學研高度融合、智慧信息技術優良、創新服務實力強勁的高水準特色高職院校。在産業上,華為將以重慶智慧工程職業學院為載體、科研創新為基礎,整合職教城資源,打造智慧産業基地。
他表示,下一步,他們將打通企業與職業院校的圍墻,將企業研發中心、企業生産車間建在校園內,將學校課堂建設在企業車間,深入推進産教融合,不斷深化校企合作,把職業院校打造成培育優秀技能人才和優質科技型企業的“搖籃”,為永川打造高品質發展先行區注入強勁動力。(記者 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