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慶汽車如何實現換擋升級
重慶日報  2019-03-19 16:38:24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a002700000c1dfa639e07

兩江新區長安汽車物流中心,新車整裝待發。記者 萬難 張錦輝 航拍

  包括重慶在內,全國汽車産業碰到了“天花板”。

  2018年,全國汽車銷量出現28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整個行業下滑2.76%。對重慶來説,這一數據的衝擊力不容小覷——

  因為在重慶的工業“總盤子”裏,汽車製造業與電子製造業佔據了半壁江山。

  然而,與之形成強烈“反差”、讓人更感覺形勢嚴峻的是:2018年,重慶工業經濟的“6+1”支柱行業(電子製造、材料、化醫、裝備製造、消費品、能源、汽車)中,僅有汽車製造業出現大幅下滑,下降了17.3%。

  重慶汽車産業到底是怎麼了?

  3月1日-3月9日,重慶日報記者對重慶部分車企進行了採訪。這些企業坦承,重慶汽車産業在經過一輪高速發展後,目前確實遇到了一些難題:既有行業增速放慢的宏觀大勢,也有産品結構不足的微觀短板;既有智慧化、新能源帶來的技術革命,也有對新技術掌握不足的瞻前顧後;既有競爭對手的迅速崛起,也有自身品牌影響力的不足。

  為此,今年1月,重慶出臺《關於加快汽車産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重慶汽車産業轉型升級要初見成效,年産汽車超過3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超過20萬輛、智慧網聯汽車超過80萬輛,實現産值超過5400億元。

  這是重慶在政府層面對汽車産業未來發展的“指導意見”。而各個車企有各自的實際情況,碰到的難題也不盡相同,所以,其著力點也不盡相同——有的強調“國産品牌總體向上”,有的談的是精良製造,有的則希望通過深耕數據、優化管理突圍……

  重慶整個汽車行業“換擋”、轉型、升級卻是必須的。因為它們要打的,是一場不能輸的大仗。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3-19-0093

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總裁 朱華榮

  2019年乃至未來若干年,重慶汽車企業打算怎麼幹?

  重慶日報:全國“兩會”期間,你提出“中國品牌向上”的建議,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長安作為重慶汽車業龍頭,正在進行第3次創業。你認為國産品牌“向上”是汽車行業突圍的根本之策嗎?

  助推中國汽車産業品牌總體向上

  改革開放以來,長安經歷了3次創業——

  改革開放之初,長安由一家傳統軍工企業轉向民用汽車,造出了當時中國第一批小型汽車;

  第二次創業則在2006年後,長安從小型汽車製造領域轉向自主乘用車。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2014年,“長安係”汽車産銷累計突破1000萬輛,成為第一家跨入“千萬俱樂部”的中國品牌。截至目前,“長安係”汽車中國品牌用戶累計突破1700萬。

  面對當下嚴峻的市場挑戰,長安從2017年10月發起了“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從傳統汽車製造企業向智慧出行科技公司轉型。

  作為國內第一家跨入“千萬俱樂部”的中國品牌,長安儘管實現了研發實力連續5屆10年位居中國汽車行業第一,也有著完備的産品線,但我們深刻意識到,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品牌競爭力成為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産業,中國汽車工業經過多年發展,産業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一,國民也對汽車消費的品牌、價值主張、審美有了更高層次的訴求。中國車企雖然已建立了體系、品質、服務的全方位能力,但在外資品牌多年來的策劃資源、廣告輿論攻勢下,國人對中國品牌汽車“廉價、低端”的負價值認知依然存在,推動品牌向上已成中國汽車産業的當務之急。

  因此,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通過《關於助推中國汽車品牌向上的建議》再次呼籲:

  一、建議大型官方活動積極使用中國品牌汽車並充分展現中國汽車品牌形象,中國駐外使領館、國際援助行動中更多展現中國品牌汽車。

  二、發揮重量級媒體平臺功能,引導對中國品牌更多的認知,助推中國汽車産業品牌向上,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完善網絡管理機制,共塑一個健康的汽車行業輿論環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3-19-0094

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總裁 馬可

  重慶日報:一方面,有數據顯示,中國汽車行業産能過剩。但另一方面,不少互聯網企業攜技術和資本,又涌入這個行業。對此,你如何看待?力帆有什麼計劃?

  再造全新的汽車生態圈

  我們首先要直面力帆在汽車産業存在的問題:首先是産品上,品種追求大而全,但缺少爆款;其次是在品牌戰略上將汽車和摩托車混在一起;另外在發展過程中,有的項目戰略構想過大,而忽視了自身承載力。

  力帆存在的問題,其實是很多傳統製造企業共同的問題。目前汽車産業,無論是智慧化的功能切換,還是互聯網的技術升級,以及行銷模式、服務模式都在發生深刻變化,而力帆正在做的,就是如何切入這一全新領域。

  力帆內部正在推進“關停並轉”,集結資源全力推進新的汽車計劃:一是打造全新的新一代智慧化新能源車,另外就是做一個針對所有乘用車品牌的汽車後服務平臺。

  不管是新能源車,還是後服務體系,力帆汽車上上下下均認為,最核心的都是對數據的採集、加工和運用。比如在駕駛過程中,踩剎車、油門等駕駛行為,以及溫度、轉向等物理狀態,都會産生大量數據。這些採集的實時數據,是保險公司、維修商、配件商等所需要的。

  我們認為,未來造車不一定賺錢,但汽車的“信息化”一定是賺錢的。

  因此力帆汽車的未來一是“看得見”的汽車,一是“看不見”的大數據。這種格局有點像蘋果手機和IOS系統,我們希望能夠再造一個全新的汽車生態系統。

  從去年開始,力帆加強了與互聯網企業、軟體企業的合作。除了與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後續還會有一系列動作,目的都是增強我們的數據加工、落地能力,為傳統的製造企業賦能。

  根據進度,力帆汽車將在今年年底發佈全新的服務品牌,而在明年年底,將推出全新智慧汽車品牌。我們對其年銷量的初期規劃是3萬台,這一定是一個小而美的産業平臺。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3-19-0095

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張興海

  重慶日報:在全國“兩會”期間,你聲稱花了70億元去打造下一代智慧汽車。在産品變革的倒逼下,“重資産”的突圍方式背後,能給重慶汽車産業帶來哪些思考?

  為消費者提供“定制”需求

  2018年對於小康集團來説,傳統汽車業務發展基本達到預期,在國內非公經濟整車企業中,排名僅次於吉利、長城、比亞迪,位居第四。智慧電動汽車業務的發展超出預期,最大的亮點是金康大數據智慧工廠已建成並小批量試産。

  近幾年,小康集團一直在致力於推進“汽車新製造”之路。小康“汽車新製造”的核心載體是全資子公司金康汽車,這個工廠位於兩江新區魚復工業園,佔地733.6畝。工廠全部生産線依據德國工業4.0、中國製造2025及工業互聯網的要求,結合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包含了衝壓、焊裝、涂裝、總裝及電池PACK五大工藝,擁有機器人近1000台。

  除了先進的智慧化車間,“汽車新製造”體系還包括了在美國矽谷建立的研發中心;此外,小康正在與阿裏、華為進行技術合作,與埃森哲合作打造全球運營模式,進行數字化轉型,全面提升組織能力,最終實現汽車新製造。

  相較于傳統汽車製造企業“重製造、輕服務”,以及一些造車新勢力“重資本、輕製造”,小康提出的“汽車新製造”最大的創新之處是利用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基礎的汽車智慧製造,來滿足消費者需求。

  站在用戶端,在不遠的未來將獲得這樣的消費體驗:用戶在小康産品體驗中心,體驗滿意後,可在網上平台下訂單,並根據自己需要定制顏色、配置,平臺會根據用戶的定制需求,自動組織供應商提供零部件,並智慧化組織生産,用戶可在網上實時跟蹤自己訂購産品的生産狀態。實現交付後,工廠還將提供全生命週期的服務。

  2019年對小康集團而言,是智慧電動汽車實現全球市場從0到1,面臨嚴峻的行業形勢,我們要有“拼出一條血路,闖出一條新路”的奮鬥精神,力爭到2023年,達到百萬量級的年整車規模。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3-19-0096

東方鑫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SWM斯威汽車 董事長 龔大興

  重慶日報:當企業之間設備的差異逐漸減少時,管理産生的效益,甚至是持續競爭力就體現出來了。在當前背景下,你如何看待“向管理要效益、要生存”?

  針對不同車型 定下四大策略

  2018年,鑫源控股旗下的金盃商務車和斯威乘用車,銷量增長了17%左右。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還是陷入了某些焦慮:對市場預期的焦慮,對技術路線的焦慮,以及政策法規的焦慮,特別是産業生態的焦慮——現在是一家企業出現狀況,産業鏈、金融鏈,包括員工就可能産生恐慌。

  帶著這些焦慮,我整個春節假期都在考慮該怎麼辦。

  我認為,首先應該從思想上回歸企業的本心和本質。民營企業家當初為什麼要投資汽車?對未來的預期是什麼?按照最初設計,當遇到困難時,企業的底線在哪?説到底還是企業家能否堅持下去的精神問題。

  過去汽車行業是“風很大”,企業躺著都能掙錢,當行業增速下降的時候,企業應該怎麼做?借用馬雲近期的一句話:怪宏觀不如怪自己,90%倒下去的企業跟宏觀經濟無關。我贊同這句話,反過來説,救企業的只能是自己。

  在企業治理的微觀層面,我們提出要把企業做得更紮實,包括重構組織、梳理流程、優化人力資源,我形容為“打掃房間”。

  在發展戰略上,公司定下了2019年銷售20萬輛新車的目標,規劃了“做強商用車,做精乘用車,做實新能源,做專專用車”的策略。

  商務車比拼的是性價比,民營企業在這方面有優勢,我們會繼續在商務車細分市場做大份額。斯威乘用車是一個新品牌,要努力做好技術賣點,提升品牌美譽度。今年我們繼續冠名“重慶斯威足球隊”,另外還冠名了“SWM斯威汽車中國足球協會會員協會冠軍聯賽”,我們相信品牌是慢慢熬出來的。

  今年對鑫源來説的一大亮點,是成立了鑫源智慧化汽車有限公司。像鑫源這樣的企業,在新能源汽車採取的是“手挽手,跟著走”的戰略。我們要找到合適的夥伴,看準時機。

  我們的中遠期目標是每年做到50萬台汽車的産銷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3-19-0097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李開國

  重慶日報:産業突圍,很重要一條路徑就是資源整合。每個廠的資源有限,但如果都耗費在同樣的地方,未必最終都能成功。那麼,重慶汽車産業該如何聯手共謀新的平臺?

  重慶汽車産業群可創新聯合模式

  儘管重慶的汽車産業發展遇到了暫時的困難,但我們對産業發展應該充滿信心,汽車産業絕不是夕陽産業,汽車産業依然充滿機遇。

  從短期看,重慶汽車産業的核心工作仍然是穩定傳統燃油車的市場銷售,我們相信還是會涌現出一些産業亮點,比如以長安為主的自主品牌快速發力,另外福特的轉型也將是值得期待的一件大事。

  除了抓好當下産品的市場銷售,重慶汽車産業應該按照汽車“四化”——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方向,努力為長遠發展做好準備。

  首先我認為重慶汽車産業應該聯手突破新能源汽車、智慧汽車的一些關鍵性難題。比如在電池、電子控制等環節,目前每個企業都有迫切需求,但重慶還缺乏相應的核心技術,政府可以做一些産業引導,就具體項目形成企業間的利益共同體,形成技術,或者資本聯盟。這方面的關鍵是找準國資企業需求,同時發揮民企的積極性。

  其次是攜手做好零部件體系的建設。重慶的主機廠與零部件企業之間,還缺乏一些共同的基礎,協同效應不強,基礎性的零部件産業和系統集成商實力偏弱,以至於開發成本高,産品市場響應週期較慢。優質的零部件供應才能最大程度地促進整車廠的提升,重慶應該梳理零部件配套體系,扶優扶強做好體系建設。

  另外,隨著對外資汽車廠準入門檻的放寬,應吸引更多的外資汽車廠與重慶本地企業在技術、製造、品牌等方面完成合資合作,以提升重慶汽車板塊的整體實力。

  汽車産業在任何時候都充滿了機會,行業不乏像長安、上汽依維柯紅岩這樣的優秀企業發展案例,只要下定決心,強化組織管理,找準市場空白,重慶汽車産業一定可以打出漂亮的翻身仗。(記者 仇崢)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