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慶公共交通滿意度位列全國第八
重慶日報  2019-03-19 11:32:41

  原標題:重慶公共交通滿意度位列全國第八 軌道交通將加速成網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3-19-0076

隨著軌道交通的延伸,市民出行越來越便捷。重慶交通開投集團供圖

  1月25日,重慶軌道交通5A線、4號線二期、5號線北延伸段三條線路集中開工,標誌著重慶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3條、共70公里新建線路全面落地,全市在建及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總里程突破了500公里。

  “今年來,包括軌道交通建設在內的多個項目實現開門紅,呈現出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重慶交通開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方宇表示,今年1月,在中國社科院發佈的2018年《公共服務藍皮書》中,重慶公共交通滿意度入圍全國前十,位列全國第八。

  提速城市交通一體化建設

  推進軌道交通加速成網

  今年,除了軌道交通三條線集中開建外,重慶市還將提速軌道建設,在引領城市發展格局上全面發力。重慶交通開投集團稱,軌道交通建設將按照“中心加密、兩槽提速、兩翼聯通、週邊輻射”原則,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加速成網,提速城市軌道交通二期、三期等208公里在建項目,全速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四輪項目,力爭動工璧山至銅梁線,籌劃實施城市軌道交通TOD項目。同時,今年重慶市有望開通兩段軌道交通線:環線西南環(二郎-海峽路)和尖璧線,總長約15公里。軌道交通提速建設,只是重慶市加快公共建設的重要內容。

  目前,重慶正在加快配套建設一批公租房公交首末站。2019年,主城計劃建成公租房首末站項目5個,即界石“樵坪人家”、南岸經開區“江南水岸”、龍洲灣東“龍州南苑”、蔡家南“碚都佳園”和木耳“空港樂園”。到2020年底,主城將再建成8個公租房公交首末站,總數達到25個。

  圓滿交出春運答卷

  公共交通多個指標創下新高

  2019年春運,重慶主城公共交通多個指標創下新高:重慶交通開投集團系統共運送乘客2.55億人次,日均638.45萬人次,最高日客運量888萬人次。

  主城公交車平均每天出車7345輛次,較去年提高1.9%。軌道方面,平均每天上線列車233列,較去年增加17.68%,其中2月22日最高客運量突破330萬人次,達到335.59萬人次。

  據介紹,春運期間,為全力保障旅客出行“最先和最後一公里”,重慶交通開投集團及所屬各單位專門成立了春運工作領導小組,全面加強對春運期間安全運營服務工作的組織領導。

  軌道方面,2月25日啟用了全新的列車運行圖,5號線最小行車間隔縮短1分鐘,全線運能提升15.49%;10號線最小行車間隔縮短40秒,全線運能提升12.96%。特別是軌道交通四號線、環線面臨開線後的首次春運,全網軌道列車服務可靠度正點率、準點率分別達到99.98%和99.91%,均維持在較好水準。

  公交方面,針對客流量較大的火車站、機場、碼頭、高校、各大商圈及周邊線路,重慶交通開投集團安排專人站崗執勤,提供諮詢、問訊、引導服務。利用“互聯網+交通”,及時向公眾提供出行信息。

  實現“開門紅”

  呈現穩中有進良好態勢

  一系列交通項目的建設和管理運營,推動重慶市公共交通建設呈現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

  在資金籌集方面,今年1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成功發行20億元中期票據,認購倍數為3.5倍,發行年利率3.74%,較銀行貸款相比可節約各類費用約6000萬元。

  運營方面,重慶市已開通的14條公交優先道,早晚高峰平均運行時速較實施前提升了30%;已累計開行觀光巴士、定制公交、機場快車等新興市場線路120條,為1900萬人次提供個性化出行服務。

  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重慶交通開投集團積極探索創新投融資模式,持續規範推進多個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同時,積極穩妥推進所屬市場化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強和規範經營性資源管理等。

  將持續推進公交優先戰略

  積極推動“三鐵融合”發展

  “今後,我們將持續推進公交優先戰略,大力推動‘三鐵融合’(城鐵、市域鐵路和高鐵)發展。”李方宇表示,重慶交通開投集團將全面強化運營服務,在提升群眾滿意度上全面發力。

  持續推進公交優先戰略落實,全面提升軌道交通運能,持續優化公交和軌道交通換乘接駁,持續深挖常規公交潛力,全面提升行業服務能力和水準。

  到2020年,主城區中心城區500米站點覆蓋率力爭達100%,新增和優化公交線路200條以上,社區巴士線路達到200條,公里優先道達到210公里,公交便捷度、舒適度,市民滿意度、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完善鐵路網絡,加快推進“米字型”高鐵網、市域鐵路和樞紐站場建設,全面助力內陸開放高地建設。

  深化改革創新,在探索集團轉型發展上全面發力。集團將市委、市政府按照國企國資改革方案精神,以及“三鐵融合”發展建設、運營、管理主體的定位要求,突出“專業化”“市場化”“智慧化”改革。(記者 楊永芹)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