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平農機社會化服務為何全國推介
重慶日報  2019-03-20 17:58:11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3-20-0092

重慶梁平區仁賢鎮仁賢村十二組,收割機正在金黃色的稻田裏收割水稻。

  核心提示

  從省力增收,到新技術新機具應用,再到適度規模經營,並推動整地改土、改善耕作條件,最終引發農民對土地作出不同選擇:有的流轉出去轉營他業,有的乾脆放棄經營權進了城;有的搞適度規模經營,還有部分懂農業、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嶄露頭角。這一系列連鎖反應,正是源於重慶市梁平的農村改革,源於當地探索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的創新。

  從4年前,梁平開始試點探索農機社會化服務,到今年1月,這項服務被農業農村部選為創新典型案例向全國推介,不久前還被多家央媒報道,只因它激發了農業生産內生動力。

  3月13日,重慶日報記者來到梁平區,與當地農民、社會化服務組織負責人、農業部門負責人進行了深入交流,當地幹部群眾普遍認為,這項服務不僅解決了農村勞動力不足問題,而且大大提高了耕地畝産效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3-20-0093

3月13日,梁平區仁賢鎮五一社區十四組,仁賢農機服務股份合作社社員幫助村民進行水稻育秧。記者 王亞同 攝

  未雨綢繆

  “誰來種地、怎樣種地”需要個説法

  梁平區是重慶傳統的農業大區,水稻、梁平柚等特色産業優勢突出。近年來,該區農業機械化水準一直走在全市前列。然而,其仍受制于小而分散的土地資源稟賦,規模化生産阻力重重。同時,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步伐加快,農村人口“一代留、二代走、三代四代不回首”苗頭漸顯,對回答“誰來種地、怎樣種地”更為急切。

  “作為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之一,我們先後承擔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退出、農村集體産權股份合作制改革、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機制創新、農民集體收益分配權退出試驗等國家級改革試點試驗任務。”梁平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5年開始,當地就大力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支撐工程,開展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機制創新試點。

  “新型職業農民,是將來種地的主力軍。”梁平區農業農村委農機管理科負責人吳正遠表示,“誰來種地”問題的根源是農業勞動生産效率低,“種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體現出來的相對效益差。要從根本上解決,通過“以機代人”的農業機械化,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和深度融合丘陵山區特色的産業等,大幅提升勞動生産率和生産效益,讓從事農業生産體面又有尊嚴,使從業者獲益更充分。

  提升勞動生産效率,增加農業生産效益,因地制宜推進農機化是關鍵。對於梁平來説,近年來,當地不斷提升水稻、油菜等作物的機械化率,探索了機插秧、油菜機收、無人機植保等,耕種收機械化率超過全市平均水準10多個百分點。然而,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短板,如農機化服務組織程度不高、農業規模化生産低等。為此,自2015年起,該區選擇通過政府購買的形式,撬動社會力量參與農機社會化服務。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3-20-0094

3月13日,梁平區仁賢鎮五一社區十四組,仁賢農機服務股份合作社派出的“田保姆”幫助村民進行水稻播種、育秧。

  政府購買

  買啥、選擇誰?政府退出之後怎麼辦?

  政府購買公益性服務,是通過發揮市場機制,在本應由政府履職或提供直接服務的事項中,引入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參與,並按約定向提供相應服務的組織支付費用的行為。在面向市場的工、農業生産方面,政府購買相關服務,兼具引導性和扶持性。

  業內相關研究人士表示,農業中的分工和專業化是通過農業社會化服務實現的,而農機社會化服務被認為是對勞動力最好的替代。

  梁平開展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機制創新試點以來,主要從“購買啥、選擇誰、怎麼買和政府退出後怎麼辦”方面實施探索。

  針對購買啥服務?梁平堅持保供和特色優先原則,確定了主導的水稻種植和特色優勢産品梁平柚作為試點産業,既優選關鍵或薄弱環節,又力求服務環節全程化。如水稻選擇機耕、集中代育秧、機插秧、病蟲害統防統治、機收等環節;梁平柚選擇機耕、施肥、統防、修枝等環節。試點向兩大産業的重點區域傾斜。

  針對誰來服務、怎樣服務?梁平則通過向社會公開發佈信息,符合條件的社會化服務組織、經營主體自願申報,區裏組織專家進行評估後,擇優選擇並公示確定。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須具備相應技術力量和經驗,且必須始終按市場化運作。

  針對“政府退出後怎麼辦”,梁平建立了可持續服務機制,確保政府退出後“有人有能力搞服務”。通過技術培訓、補貼購買作業裝備等,引導相關組織建立育秧中心、農資超市、加工中心、烘乾中心、培訓中心等;鼓勵新型職業農民、農村經紀人、高校畢業生等從事農業創業,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確保政府退出後“有人願意接受服務”。補助標準逐年遞減,讓服務對象有一個適應過程,最終實現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發展。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3-20-0095

梁平區仁賢鎮白鶴村三組,梁平區仁賢農機服務股份合作社社員用插秧機為村民插秧。

  連鎖反應

  農業“人”“地”“機”節點的華麗嬗變

  隨著農機社會化服務的深入,梁平農業生産鏈條上的各節點都産生了不同程度的變遷。

  這幾天,梁平區龍門鎮馬鞍村六組正進行水稻集中育秧,有10多畝田要育秧的鄭高兵卻很悠閒。“今年把田託管了,再也不用勞心費力。”今年58歲的鄭高兵介紹,每畝每年花費450元請合作社全程託管,自己只需負責提供肥料和管水,省心之餘增收還有保障。馬鞍村是梁平區託管服務整村推進試點村,今年有1450多畝稻田將開展社會化服務託管。

  負責為村裏提供全程社會化服務的是重慶捷梁農機股份合作社,合作社負責人鄧中告訴記者,相比農民自己耕種收一畝地動輒五六百元的費用,全程託管給農機合作社可以節省不少錢,而且,整村推進的託管服務採用統一的科學種植,每畝還能幫村民增收150斤左右。一減一增,村民種水稻效益畝均增加300多元。

  在村民受益的同時,捷梁農機合作社的利潤也很可觀。“利潤主要來自耕種、植保,收割按市價走不賺錢,加上政府服務補貼,以往每畝利潤在近200元。”鄧仲介紹説,今年在馬鞍村實施了整村託管,整片成規模開展服務,可大幅大降低服務成本。今年,捷梁農機合作社在當地開展社會化服務近2000畝,有望實現盈利23多萬元。今年,梁平將在全區實施水稻社會化託管服務3萬畝。

  在碧山鎮、袁驛鎮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的蔣麗英,今年添置了3台無人機。“花了近40萬元,準備做飛播育秧。”蔣麗英介紹,自2014年投身農機社會化服務以來,自己流轉土地已達400多畝。為節本增效,每年她都拿出部分利潤添置新機器、嘗試新技術。近年來,她購置農機具價值上百萬元,還探索成功了花生全程機械化。今年她還準備用無人機探索植保服務。

  社會化服務降本增效、帶動新技術新機具投用,更促進了梁平相關産業規模化生産經營。水稻種植、梁平柚種植大戶、適度規模家庭農場不斷涌現。目前,梁平區已培養新型職業農民3000多人,專業合作社1100多個、家庭農場975個。截至去年,當地土地流轉總面積3.29萬公頃,流轉率超過50%,土地規模集中度超過40%,比2014年末提高了13個百分點。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3-20-0096

梁平區仁賢鎮仁賢村十二組,收割機將收割的稻穀直接裝入口袋。

(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特約攝影劉輝攝)

  余波深遠

  整田改土呼聲高 “一戶一塊田”加速改革

  “整片推進託管或者社會化服務,每畝至少可以降低成本50元。”鄧中告訴記者。

  為促進現代農業生産發展,梁平區也在不斷採取措施。如實施宜機化改造,將田地小改大、連成片、陡坡改緩坡、不規則田塊改造成條田,讓中大型農機能夠下地作業。建設高標準農田,改善農機作業基礎條件,方便高性能、大中型農機具自由進出,提高農機作業效率。解決農機、農地、農藝配套融合,推動“以地適機”。

  據統計,近年來,梁平區已累計投資10.47億元,在安勝鎮、柏家鎮、碧山鎮等29個鄉鎮實施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改善農業生産基礎條件。截至目前,該區共建成高標準農田57萬多畝,糧油産能提高10%以上,平均每畝可帶動農民增收近300元。

  同時,該區還加快從體制、機制上改革。去年8月,該區在新橋鎮兩路村開始探索實施“一戶一塊田”改革,破解農村零碎化田地種植難、經營難、發展難。經過多輪開會討論方案,兩路村四組72戶村民將375畝土地集中起來,在區裏投入100余萬元資金的支持下,于當年11月完成基礎化改造,還修建了1.7公里的機耕道,隨後又按戶進行了整片分田。

  村民余先亮對自家分配到的15畝成片機耕田滿是歡喜。“以前15畝田東一塊西一塊,面積不大相距卻很遠,來回跑路累還不説,收割機聽説後擺手就走。”余先亮説,如今,重新分配後的田地集中到了一塊,困擾他多年的機械化種植問題成為歷史。曾經被村民放棄的小塊田,現在也聚到了一起,或自己經營或流轉出去,效益都不錯。

  隨著梁平農村改革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深入,規模化經營、新型職業農民的入場,吸引新型職業農民投身規模化經營成為新趨勢。

  此外,當地還針對進城農戶自願有償退出承包經營權,探索出三種承包經營權退出方式:以農戶退地需求為導向,整戶退出,集中用地;以業主用地需求為導向,整片退出,定制用地;以現實問題和産業發展為導向,整社退出,統一用地。截至去年,梁平已有139戶農民自願退出承包地經營權21.5公頃,獲得退地補償金200多萬元,有效解決了當地農村“人地分離”及耕地閒置現象,實現了多方共贏。

  重慶農機社會化服務提檔升級正當時

  ——對話市農機化技術推廣專家委員會主任、正高級工程師 田貴康

  重慶日報記者:目前,重慶市農機社會化服務現狀怎樣?

  田貴康:近年來,隨著國家惠農補貼特別是農機購置補貼,及重慶市相關扶持政策實施,重慶市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漸成規模,服務能力也不斷加強,服務功能更完善,服務範圍逐步拓寬,有效提升了農業機械化生産能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

  重慶市現有農機化作業服務組織5560多個,從業人員8.9萬餘人。農機專業合作社830個、6.4萬餘人。農機化作業服務專業戶18.1萬多戶、22.6萬多人。全市農機化仲介服務組織249個,維修服務網點3481個,農機經銷企業292個,拖拉機駕駛培訓機構18個。

  至2018年,重慶市主要作物綜合機械化水準已達48%,全市農業生産已實現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轉為主要依靠機械動力。目前,重慶農機社會化服務作業能力已達102萬畝。重慶市已建立起市、區縣、鄉鎮各級農機管理、示範推廣、技術培訓、信息發佈和安全生産監管等農機公益性服務體系。以農機專業合作社為服務主力軍,逐步形成了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並從農機作業為主,拓展到信息、技術、經營、維修等領域。

  重慶日報記者:重慶市農機社會化服務在推動農業生産降本增效、新技術新機具應用、規模經營等方面,有哪些新探索和突出成就?

  田貴康:以農機專業合作社為龍頭,重慶市在開展技術承包、作業承包、租賃承包、代耕代收及跨區作業等服務上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生産。目前,已形成較為成熟的水稻、油菜、馬鈴薯等作物全程機械化模式,如墊江、梁平和巫溪承擔的部級示範項目,綜合機械化水準達到90%以上。柑橘、茶葉、榨菜、煙草、麻竹等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全面機械化生産技術,在江津、潼南、涪陵、榮昌等地實現突破性推廣應用。

  實施智匯農機手金藍領成長計劃,發揮農機六大重點工種導師工作室作用,從培訓內容、培訓方式進行創新,提升從業者的駕駛操作、維修服務、經營管理等水準。近年來,重慶市還以糧油作物為主兼顧柑橘、草食牲畜、茶葉、榨菜等,大力推廣無人機、大型烘乾設備、軌道式運輸及、粉碎設備、水肥一體化設備等,進一步探索機械應用的專業化、精準化。

  針對規模化經營,重慶市逐漸向“以地適機”轉變,進而開展宜機化改造,讓大中型農機自由進出。目前,全市已實施15萬畝農田宜機化改造。有些區縣結合新型集體經濟等,在社會化服務中探索以農機經銷、維修服務商牽頭開展規模化經營。

  重慶日報記者:重慶市農機社會化服務方面存在哪些問題和短板?針對這些不足,下一步又有怎樣的思路?

  田貴康:在先天資源稟賦中,重慶市丘陵山地佔比大,小而散的“插花田”“巴掌田”普遍存在,對農機社會化服務的開展制約明顯;其次,某些區縣對實現農機化、開展社會化服務重視不足,有的依賴性較強、創新創造性不夠,有的充滿畏難心態,陷入“好種的地已種滿、好幹的活已幹遍、好用的人已斷檔”認識困境。

  下一步,重慶市將通過服務獎補等政策,培育發展各類農機服務新主體、新模式、新業態,促進技術能力和裝備提升;開展定期、多層次從業人員培訓交流;鼓勵引導服務主體與服務對象的溝通合作,提高機具的利用效率,降低生産成本。推進農機服務向生産全過程、全産業鏈延伸,併為農民生活、農業生態等提供高效、高品質的服務。(記者  張國勇 王亞同)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