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銅梁四龍村發展新型農業項目 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華龍網  2019-03-22 11:40:21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22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陳文龍)春風和煦,陽光明媚。重慶市銅梁區舊縣街道四龍村,七八十個村民正在地裏勞動。村民歡聲笑語飛揚,成片的苗木長出了新葉,田野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與其他大多數鄉村一樣,四龍村青壯年幾乎都外出務工,留下的主要是老年人、兒童和體弱多病的村民。以前,由於勞力不足,村裏留守老人以傳統方式只能做一部分田地,大量田地逐漸荒廢。同時,四龍村集體沒有收入,是典型的“空殼村”。

  “過去,留守村民們做不下來自家的土地,卻又經常無事可幹。農村不但土地荒蕪,村民的精神也無所寄託。村民們交往很少,鄉鄰關係也變得淡薄。”舊縣街道黨工委書記劉雲説。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edddadac-77c9-4fcf-8720-42f9bd887c10

村民為苗木“抹芽”。 特約通訊員 陳文龍 攝

  筆者了解到,銅梁區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通過積極探索,總結出了“六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路徑和經驗,即向閒置土地、閒置資産、農村電商、大戶帶散戶、産業融合發展、流轉土地要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四龍村苗木基地就是舊縣街道向閒置土地、閒置資産、農村電商、大戶帶散戶、産業融合發展、流轉土地要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實踐項目之一。該項目流轉土地500畝,建設成集生産、科研、品種選育為一體的市級綜合性苗木生産基地;2020年建成後,每年可産出柑橘、桃、李、梨等十余個大類百餘個品種的優良苗木200萬株以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bb5da9c-daee-4f60-9f97-5532a50ac348

村民在地裏栽種新苗。特約通訊員 陳文龍 攝

  “苗木基地採取‘公司+集體+農戶’制度。”四龍村黨支部書記張定明介紹,集體以上的項目會有補助資金。

  當天,偌大的苗木基地裏,到處是村民們勞動的身影。公路邊,五六位村民正坐在一起給剛運來的李子苗撕膜。77歲的蔣安珍手腳麻利,人也顯得很有精神。“平常沒有事我就來這裡工作。”蔣安珍喜悅地説,“和大家一起勞動聊天,現在心情舒暢了,身體也越來越好了。”

  在一塊新開的地裏,三十多位村民正在種植李子苗。有的掏溝,有的打窩,有的栽苗……大家有説有笑,呈現出其樂融融的勞動場面。11社村民羅道菊説,她家的地都入了股,這幾個月還在基地打工掙了三四千元。“莫説過去一些田土荒起的沒啥收入,就是全部做起也遠遠趕不上現在的收益。”羅道菊滿足和幸福之情溢於言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3035771-e957-41a4-88a7-70152969e667

苗木基地生機勃勃。特約通訊員 陳文龍 攝

  “苗木基地全面建成後,我們每年將給村民30余萬的土地分紅。”業主陳貴虎介紹,屆時基地常年需要100余人務工,每年還將為當地村民帶來不少勞務收入。

  筆者採訪中了解到,四龍村苗木基地自去年10月啟動以來,舊縣街道黨工委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通過組織發動、土地協調、開荒種苗、修路綠化等一系列工作,使四龍村從農村環境到村民精神面貌都得到快速提升,如今四龍村面貌煥然一新。

  “以前村裏有三家麻將館,不少村民沒事就去麻將館‘娛樂’,麻將館很多時候座無虛席。”張定明感慨地説,現在有一個最可喜的變化,村裏三家麻將館空了,村民們都積極到基地打工掙錢,收入增加了,關係融洽了,村裏群眾工作也變得輕鬆了。

  舊縣街道四龍村發生的可喜變化,是銅梁區探索實踐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縮影。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