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5個工作組重慶長江入河排污口摸底
重慶日報  2019-03-28 09:40:36

  原標題:環保領域“水陸空”三軍大會戰 35個工作組重慶長江入河排污口摸底

  3月26日下午,重慶市長江入河排污口迎來了為期三天的“大體檢”。來自生態環境部的專家團隊加上川、鄂、黔、滇的業務骨幹,以及重慶市配套的監測保障力量,共計238名環保工作人員,分為35個工作組,在重慶市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試點範圍內,對入河排污口開展現場排查。

  無人機查出疑似排污口

  工作人員現場排查

  摸清入河排污口的底數,是試點工作的首要任務,也是最重要的任務。自試點工作啟動以來,我市已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測,對渝北、兩江新區範圍內的入河排污口進行了初步篩查,確定了疑似排污口的坐標。

  “根據前期反饋回來的信息,對疑似排污口進行現場排查核實,是我們在這3天內必須完成的任務。”按照生態環境部統一部署,此次參與排查的238名環保工作人員被分為35個小組,其中32個陸上組、2個水上組、1個攻堅組。由於此次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力度大、範圍廣,在全國尚屬首次。26日上午,生態環境部的專家團隊對參與現場排查的人員進行了流程和技術培訓,下午,各小組便分赴各自區域內開展排查工作。

  來自貴州省生態環境廳的蔡承德被分在H06小組,擔任小組組長,帶領2名隊員,承擔著渝北區洛磧鎮上壩村和高橋村範圍內80余個疑似排污點的排查任務。重慶日報記者跟隨蔡承德小組來到了洛磧鎮。

  按圖索驥

  邊排查邊檢測

  根據排查整治App內標注的疑似排污口坐標,工作人員首先來到高橋村左家灣(小地名)一處涵洞前,沿著細小的水流,一邊順著涵洞往裏走,一邊觀察四週環境、查看水流情況,很快便有了結論。“這四週沒有化工廠,也沒有居民點,水質清亮、無異味,就是一個天然的排水溝。”作出判斷後,蔡承德拍攝了現場照片,並將相關信息如實填寫在了App裏,便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個地點。

  在涵洞對面不遠處劉家灣(小地名)一座橋梁下方,有一條小河溝,河底佈滿水草,組員們帶上水質快檢包、測量尺等工具來到河溝旁。

  按照上午培訓教授的方法,蔡承德小心翼翼地抽出測量尺,仔細地對河溝的寬度和深度分別作了一番測量,接著又從旁邊折了一朵油菜花放在水面上,借助測量尺,對河流流速進行估算。與此同時,組員們也沒閒著,他們從河中取了水樣,又從快檢包中取出滴管,將水樣分裝在兩個玻璃瓶內,靜置一會兒後,通過瓶中水呈現的顏色與色卡進行比對。

  前後大概花了10分鐘,檢測結束。蔡承德説,根據色卡比對結果,水的PH值為8,COD(化學需氧量)、氨氮指標都在0以下,“這水沒問題,應該是一類水。”

  查漏補缺

  一個排污口都不放過

  “從今天的情況來看,我負責的區域大都是農村面源點,沒有化工産業,估計不會有什麼問題。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按照要求和規定開展排查工作,如實記錄各個入河排污口情況,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礎。”蔡承德説。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天水上排查組的成員也沿著長江和嘉陵江江岸開展了水上排查,還有了意外發現。

  通過排查,在兩江新區大竹林的鳳溪沱沿江而上四五公里處,排查人員發現了兩處此前無人機未曾發現的排污口。儘管排污口如今已經沒有污水流出,排查人員仍舊拍攝了照片,並在App系統中將坐標記錄了下來。

  “這次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我們出動了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概括來説就是‘天地’結合、‘人機’互補,可謂是一場環保領域的‘水陸空’三軍大會戰。今年6月底,我們將徹底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數,確保一個不漏,並形成長江入河排污口名錄,為接下來的溯源、整治工作打好基礎。”該負責人説。(記者 栗園園)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