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馬跑過9年 重慶獲得了什麼
重慶日報  2019-04-01 11:37:32

【要聞 摘要】重馬跑過9年 重慶獲得了什麼

三月三十一日,二○一九重慶國際馬拉松賽在重慶南濱公園鳴槍開跑。

  ■無論從參賽者規模還是參賽者水準來看,今年的重馬都創了歷史新高

  ■今年推出的奇葩跑賽制,也是重馬大IP商業開發的一次新嘗試

  ■截至2018年,重慶的體育及相關産業單位超過3萬家,從業人員超過17萬人

  3月31日上午7時30分,隨著南濱公園起點處的發令槍響,2019重慶國際馬拉松賽(下稱重馬)正式開跑。3萬名跑者迎風起跑,感受跑步帶來的快樂。最終,男子和女子的全程冠軍皆被埃塞俄比亞選手收入囊中,成績分別是2:10:25和2:24:30。

  作為重慶最具品牌影響力的賽事,一年一度的重馬無疑已成為全球跑者的盛宴。今年的重馬有何特點?它的舉辦給重慶帶來了什麼影響?未來重慶又將如何利用該品牌打造體育産業?

  賽制創新

  讓跑者越跑越開心

  “不變的是賽道和貼心的服務,變的是越來越多的高手和我站在同一起跑線,壯哉我大重馬。”3月31日上午,剛剛完成全程馬拉松的重慶跑友瞿娜發了一條朋友圈。

  作為一名資深跑馬愛好者,瞿娜自2015年以來,已經連續5年打卡重馬,而管油勝、賈俄仁加、何引麗等一大批國內知名跑者現身重馬賽場也讓她無比興奮,“能和他們同場競技,想想都開心。”

  “今年重馬收到了來自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500多個城市的10萬餘名跑友預報名申請。同時,組委會還邀請了來自中國、肯尼亞、埃塞俄比亞、法國、蒙古等國家的31名高水準運動員,其中國際金標運動員15人,銀標運動員1人,有4人最佳成績進入世界前100名。”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無論從參賽者規模還是參賽者水準來看,今年的重馬都創了歷史新高。

  流浪地球、女超人、世界名畫、魷魚精、日曆哥、民族服裝……31日的重馬賽場,一些參賽者憑藉腦洞大開的設計和造型,也吸引了無數閃光燈。事實上,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奇葩跑的參賽者。

  “隨著重馬規模的不斷擴大,重馬的賽道也成了不少企業展示自我的平臺。今年推出的奇葩跑賽制,也是重馬大IP商業開發的一次新嘗試。”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有30家企業通過報名或是贊助的方式參與奇葩跑,組委會還邀請專業人士對參賽企業的造型進行設計,通過重馬拉動商業、旅遊,助推經濟發展。

  除了新推出的奇葩跑,重馬今年在打造賽事的配套活動上也煞費苦心,除了常規的體博會和“火鍋馬”,重馬組委會還打造了掌上游戲《重馬旅跑》,推出了中國首枚《馬拉松》特種郵票,進一步擴大賽事的影響力,讓跑者越跑越開心。

  借勢而為

  打造重慶城市名片

  “往年看重馬,總覺得畫面有些滯後。但今年看重馬直播,沒有一點延遲,完全是身臨其境。”觀看重馬直播的市民劉聰在了解後才得知,今年重馬居然採用了5G直播,實在是高大上。

  除了進行5G直播,首家落戶重慶的全外資綜合國際醫院萊佛士國際也來到重馬現場,為選手提供國際醫療服務。“我們不僅在重馬現場設置了國際醫療救助站,為跑馬選手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還派出了專門的兒童救助團隊,為小選手們提供醫療保障。”該醫院負責人表示。

  “5G技術和國際醫療團隊的入駐,體現出重馬不斷完善自我、擴大品牌效應、打造體育生態鏈,帶動相關産業和地方經濟發展的決心。”重慶重馬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偉説。

  “早在2016年,重馬組委會就和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合作,首次引入了體育博覽會。經過3年的發展,今年的體博會共接待市民約10.7萬人次,吸引了來自國內外200多家參展商,意向訂單金額達數億元。”李偉表示。

  市體育局副局長張欣介紹,截至2018年,重慶的體育及相關産業單位超過3萬家,從業人員超過17萬人。馬拉松運動在重慶的蓬勃發展,也讓以重馬為代表的馬拉松賽事成為城市的一張名片。現在,重慶境內舉行的馬拉松賽事,僅市體育局參與舉辦的2018年就有11場,預計今年這一數字會增加到16場。

  深耕細節

  實現品牌輸出

  市民、選手、政府和商家,是現代體育産業的四大支柱。經過近十年的發展,重馬已經從最初的四處找企業贊助發展到如今贊助企業主動找上門,一年一度的重馬狂歡,市民樂了,選手爽了,政府笑了,商家也賺了。

  未來重慶又將如何用好重馬這塊金字招牌?

  “促進重馬和旅遊、傳媒等産業深度融合,無疑是重馬未來發展的方向。”重馬組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比如打造更多衍生産品,拍攝更多宣傳視頻並利用抖音等微視頻平臺進行傳播,進一步提高重馬在全國的知名度。

  相關專家建議,重馬還可通過為國內其他城市提供技術、資金、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實現品牌輸出。

  “我們還將借助重馬效應,打造以江北、大足、墊江等區縣的‘半馬’、‘迷你馬’等為塔身,重馬為塔尖的立體賽事結構體系,進一步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跑馬需求。”張欣説。(記者 黃琪奧)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