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鵑花海已上線 相約去看映山紅吧
華龍網  2019-04-19 11:25:26

  當四月舒緩的腳步走過山花燦漫的春意,當成群燕子的雙翼掠過山間的鶯飛草長,一切都是人間最美的模樣,杜鵑花開,不如跟小編一起,赴一場盛開的花事吧。

  南岸·放牛村

  推薦理由:這是市區裏可以看成片杜鵑花的勝地,不過現在已接近凋零,最佳花期一般在四月初。

  市區有個小眾賞花秘境,就在南山上的放牛村,這裡有著漫山遍野的杜鵑,卻少有人知。朝著這條路向山上行駛,映入眼簾的全是盛開的花朵。放牛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花,全村村民都是花農。

  沿著一條小路走進杜鵑山海,山前山後密密麻麻的全部生長著杜鵑,五彩繽紛,鮮艷奪目!踏著青青綠草步入杜鵑花裏,遠處青山成黛,近處綠樹成蔭,仿佛走進了“綠野仙蹤”。

  盛開花期:4月初

  沙坪壩·平頂山

  推薦理由:軌道交通直達的賞花地,乘坐1號線在馬家岩站下車,步行即可到達。

  春天一到百花開,近幾日,沙坪壩區平頂山公園近20萬株春鵑也競相綻放,吐露芬芳。

  進入公園,無論是步道旁,還是大樹下,到處都是一茬一茬的杜鵑花。紅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似雪,各種顏色的花兒交織在一起,格外惹人喜歡。

  不少遊客駐足花叢旁,或是靜靜欣賞她的嬌容,或是用手機定格這美好的景致。公園依平頂山而建,除了美麗的杜鵑花,滿山遍野的山桃花、白玉蘭,金雞菊也是公園的一大特色,站在山頂可俯瞰沙坪壩中心。

  盛開花期:4月中旬

  南川·金佛山

  推薦理由:六種奇葩杜鵑,走遍全世界,也只能在重慶的金佛山看到。

  金佛山算得上是重慶最有名聲的杜鵑花觀賞地,每年四五月間,山上20萬畝杜鵑花從山底到山頂次第開放,成為了山城大地一道靚麗的景色。

  本週六,金佛山杜鵑花節盛大開啟。乘坐高空纜車,層雲繚繞,宛如置身雲海。一縷陽光射下,紅的、白的、紫色,各色杜鵑花霸佔整個山頭。

  這裡的杜鵑花獨特之處在於它數量繁多、種類豐富、花型多樣。其中金山杜鵑、闊柄杜鵑、樹風杜鵑等杜鵑花品種,在世界上僅為金佛山所獨有。你可以搭乘小火車,從牽牛坪到藥池壩,開啟一個浪漫的童話世界。

  盛開花期:4月—5月

  巫溪·紅池壩

  推薦理由:漫山遍野的野生粉紅杜鵑,在高山之巔肆意綻放,恰如杜鵑花海。

  紅池壩位於巫溪東北部,平均海拔超過2000米,這裡向來以出色的高山生態風景而聞名,杜鵑花更是為此添色不少。

  在銀廠坪,有上萬畝高山原生粉紅杜鵑林,銀廠坪、朝陽坪、西流溪野生杜鵑成片成段。

  原生粉紅杜鵑對生長環境要求非常苛刻,不僅需要在海拔1300米以上的中山地帶,土壤還必須是酸性土壤,通透性好,水分充足,並且森林不能太密集,確保自然光照好。

  紅池壩的萬畝野生高山杜鵑花期較晚,隨著天氣漸暖,高山杜鵑將迎來盛放期,一樹樹盛開的杜鵑點綴著大地,頗有一絲“杜鵑花谷”的味道。

  盛開花期:4月末—5月初

  酉陽·天山埡

  推薦理由:人少景美的杜鵑花秘境,鮮為人知。

  天山埡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才通公路不久,這片大面積的野生杜鵑花近幾年才被外界所知,是攝影師們實地采風時的意外收穫。

  上千畝野生杜鵑花,以艷麗的花色將山頭染成紅色,這裡四面環山、三溪匯聚、古房林立、梯田環繞。

  隨著氣候持續轉暖,目前已有部分杜鵑花盛開,掩映在藍天白雲和青山綠水之間,分外妖嬈。清風徐來,杜鵑淺露枝頭,比肩綻放……遊客可盡情領略“花中西施”的魅力。

  盛開花期:5月—6月

  黔江·灰千梁子

  推薦理由:在我國,雲錦杜鵑屬珍稀樹種。而在灰千梁子,生長著上萬畝極其珍貴的百年野生雲錦杜鵑樹。

  登上黔江區五里鄉海拔1900多米的灰千梁子,一片片開滿花朵的野生雲錦杜鵑撲入眼簾。

  雲錦杜鵑別名紅躑躅,為中國特有的珍貴樹種。每個花苞會開七至十二朵花,顏色有大紅、粉紅、白色、紫色等,盛開時花大如碗,燦若雲霞,所以稱它雲錦。

  灰千梁子有上萬畝野生雲錦杜鵑林,而且大多生長了數百年,最大一株需要兩三人牽手合圍,最高的一株有20多米,花色有紅色和白色兩種,白色最多。通常這裡的雲錦杜鵑要五月以後才開花,花期只有一週。

  盛開花期:5月—6月

  武隆·白馬山

  推薦理由:白馬山的杜鵑盛花期較早,山上還有不少農家樂,是鄉村旅遊的絕佳選擇。

  白馬山有很多珍貴的高山杜鵑,全部盛開時,整片山頭都會變成明艷的紅色。

  作為武隆最原始的"生物基因庫",白馬山光是杜鵑花種類就有27個品種。白馬山的紅杜鵑、白杜鵑、紫杜鵑漸次開放,與不知名的野花鑲嵌在群山相得益彰,就算是下雨天來這裡,拍出來的花也別有一番風情。

  盛開花期:4月中旬—5月

  此外,在江津太公山、綦江花壩、石柱大風堡等地方也分佈有杜鵑,每一種花都是春天最美的姿態。快週末啦,一起來欣賞這春光花意吧。(華龍網綜合)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