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南:堅守“巴”字 傳承歷史
重慶日報  2019-04-22 09:54:15

  近日,在重慶市巴南區舉辦的2019中華山水茶道文化節·巴渝文化論壇上,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周勇提出一個響亮的觀點:巴南是巴地的繼承人,有責任高舉巴渝文化大旗!

  巴南為何是巴地的繼承人?

  根據歷史記載,西元前316年,秦滅巴後,在現今的渝中區設置巴郡。西元前314年,秦國在今渝中區設置江州縣,之後更名墊江縣。西元561年,墊江縣更名為巴縣,巴縣由此得名。

  “巴人最早出自羌姜族群,聚居漢中盆地。”論壇上,著名學者、專家王川平根據對巴文化的長期研究和梳理,理清了巴人的“來龍去脈”。

  1994年巴縣撤縣建區時,區名最終保留了“巴”字。如今,在史稱巴國故地的重慶,巴南成為了重慶38個區縣中唯一帶有“巴”字的行政區。

  人們常常講述“巴渝”,其中,“巴”和“渝”又有怎樣的關係?

  “江州重慶城,是嘉陵江邊的城,嘉陵江水又稱渝水,隋唐時期,重慶便被稱為渝州。”王川平説,重慶古稱巴,簡稱渝,“巴渝”由此而來。

  王川平説,重慶直轄以後,重慶8.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叫巴渝大地,3000萬重慶人民叫巴渝兒女,重慶的文化叫巴渝文化,所以“巴”是巴渝文化的根之所繫,魂之所在。

  巴南區博物館有一幅《巴南區歷史與當今行政區劃圖》,其上“巴國——巴郡——巴縣——巴南區”的行政區域變遷脈絡清晰可見,並印證了巴南與巴國“血脈相傳”,也在向巴南人訴説:這裡是巴地的繼承人。

  作為巴地的繼承人,巴南積澱了源遠流長的巴渝文化、彪炳史冊的革命文化,並孕育了巴南人“堅韌頑強、開放包容、豪爽耿直”的品格。

  “寫下了‘雷霆之聲’的《革命軍》,提出了建立‘中華共和國’的25條政綱,革命軍中馬前卒鄒容是從巴南走出的先進中國人、先進重慶人的代表。”周勇説,巴南厚重的歷史文化,還滋養孕育出了辛亥革命先驅楊滄白、著名紅軍將領湯慕禹、新中國第一位駐外女大使丁雪松等一大批革命先輩。(巴南區融媒體中心 伍鳳秋)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