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8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鄭越)龍勝無閒草,遍地皆靈藥。重慶市梁平區龍勝鄉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走出了一條以資源為依託、服務為保障、增收為目標的中藥材産業化發展之路,為當地貧困群眾脫貧增收開出了一劑治貧“良方”。目前,該鄉已帶動近百戶貧困戶在家門口種植中藥材15萬餘株,待藥材成熟採摘後,預計能帶來近100萬元的經濟效益。
村民在給中藥材幼苗除草。通訊員 鄭越 攝
近日,筆者來到龍勝鄉雙鳳村二組村民童富權家,看到他正忙著給白芨、重樓等中藥材幼苗除草。錯落有致的種植棚裏,成片的中藥材長勢良好,這層層疊疊的藥材不僅給寂靜的山區帶來了生機,還給山區群眾帶來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找對路,能致富。”童富權説,妻子和孫子皆患病,家中勞動力只他一人,過去一直生活困難。前幾年,在村幹部的指導下,他去山中挖了不少重樓、白芨幼苗移栽至家門口,幾年下來種植規模也不斷擴大,去年一年就新栽種重樓3000株、黃精500株。
除草過程中,童富權給筆者算了一筆經濟賬:“重樓的塊莖要七八年後才能開始採摘,目前每公斤市場價格可以賣至600元,預計每年能帶來近萬元的收入;果實每年都可以採摘,每公斤200元,每年可以賣1000元;白芨可以收入5000元,再加上平時去中藥材種植大戶那裏打點零工,比種紅苕和玉米強多了。”
“龍勝鄉以丘陵山地為主,無論是氣候還是土壤,都十分適合中藥材生長。我們利用這一生態環境優勢,將中藥材産業發展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推動中藥材産業成為調結構、促增收、保生態、可持續的一項富民産業。”龍勝鄉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鼓勵村民自己種植中藥材,或在中藥材種植大戶那裏打工,既能照顧家庭,又能實現穩步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群眾尤其是貧困群眾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去年11月,龍勝鄉還在轄區內為貧困群眾免費發放白芨、黃精幼苗15萬餘株,並組織專業技術人員下村入戶到農戶種植地提供種植、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指導及後期管理技術培訓,給種植戶吃了一顆“定心丸”。今年,龍勝鄉黨委、政府準備繼續擴大中藥材種植規模,讓更多的貧困戶享受到好政策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