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渡口:九宮廟街道解急難送溫暖
華龍網  2019-05-13 13:56:01

  原標題:大渡口:九宮廟街道解急難送溫暖 守護民生福祉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13日6時30分(通訊員 張涵菓 劉思穎)“喂,您好,街道社建科,請問有什麼困難需要幫助的?”在重慶市大渡口區九宮廟街道社建科的辦公室裏,每個工作人員都在忙碌著,有的在整理表格有的正在拿著電話聽筒耐心地解答居民們的疑惑……“實現精準幫困,要早發現、早干預、早救助,通過‘一門受理’‘主動發現’快速響應,協同辦理,做到救助快、準、好,力求無盲區。”九宮廟街道相關負責人説。

  九宮廟街道借助“三個準確”(時間準確、對象準確、措施準確)推進精準幫困工作,讓困難群眾得實惠、享保障。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A

居民正在了解社保信息 通訊員 劉思穎 攝

  政策宣傳全覆蓋

  吳萍萍是九宮廟街道社建科的工作人員。每天,她除了在辦公室處理日常事務,最重要的,就是深入社區,對困難群眾進行走訪,特別是對因病致困等政策尚未覆蓋人群,在民生大走訪中建立基礎信息臺賬,實行按需走訪,隨時更新動態,如發現符合救助條件的,第一時間給予幫扶。“每次走訪,不僅要更新臺賬,掌握困難群眾的實時狀態,還要及時發現問題,進行幫扶。”

  在九宮廟街道的每個社區,都設有相關政策的公示欄,公示欄中,都會張貼出低保政策、惠民措施等一系列的信息。“公示欄會實時更新,只要有新的民生動態,我們都會第一時間,把相關政策的介紹公佈在公示欄。”吳萍萍告訴筆者,公示欄是困難群眾的“一扇窗”,也是街道加大各類幫困政策的宣傳,不斷提升政策知曉率,讓更多居民知曉自身權益,得到及時幫助的一種有效的手段。

  同時,九宮廟街道充分發揮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等網絡傳播速度快,群體覆蓋廣的特點,利用互聯網構建鄰裡互助、信息共享平臺,實現社區網絡服務零距離,建立社區居民民生微信群、樓棟信息群等,使居民不用去社區,通過手機就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掌握社區動態情況以及相關各項救助政策與各種惠民服務信息,從而構建起社區與居民之間方便、快捷的信息溝通渠道。

  “稻草援助”及時雨

  九宮廟街道百花社區的居民賴曉麗,身世坎坷讓人唏噓。她自身患有精神疾病,與前夫離婚後雖然無撫養子女的負擔,但疾病一直困擾著她,讓她無法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另一方面,賴曉麗的父母年事已高,自身也患有疾病,父母一邊要醫治自己的身體,一邊還要照顧賴曉麗。

  然而命運弄人,賴曉麗在一次檢查中,查出腦部腫瘤,需要立即手術。家裏好不容易湊出手術費給賴曉麗進行了手術,但是術後的護理卻成了難題。父母自己都是需要照顧的老年人,精力實在不夠,而請護工的費用,對這個家庭來説,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在走訪中,社區工作人員了解到這一情況後,馬上將這一突發狀況上報街道,為賴曉麗申請了“稻草援助”,並第一時間將援助金送到了賴曉麗手裏。賴曉麗的母親接過社區送來的援助金,激動地握著社區工作人員的手説:“謝謝社區雪中送炭,這對我們現在來説,是很大的幫助,可以減輕我們的負擔。”

  為了讓街道的幫困政策能夠像“及時雨”一樣,快速準確地對需要幫助的群眾進行幫助,街道設立“稻草援助中心”,今年以來,“稻草援助”已累積幫助群眾達23戶。凡是居民反映的困難,社區可及時上門核實的,或者在社區走訪中,發現居民符合幫困條件的,500元以下救助金額由社區審批發放,無需街道審批。500元以上由街道相關科室在1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

  對口幫扶“一對一”

  “除了幫助困難群眾,我們還落實幹部對口幫扶,讓街道社區的幹部上門對群眾進行‘一對一’幫助,不僅要解決經濟上的困難,還要進行精神上的溫暖。”九宮廟街道相關負責人説。

  吳芬(化名)是一名獨居老人,之前一直享受街道的低保政策。老人退休後,自覺到街道辦理了退保,讓工作人員印象深刻。但老人退休後生活無人陪伴,再加上老人自身性格比較內向,所有老人不願走出家門與其他老年人交流。街道幹部了解後,主動上門,陪伴老人。天氣好的時候,他們就拉著老人上街走走,逢年過節,他們提著慰問品來到老人家裏,陪著老人聊天、看電視、下棋。漸漸地,老人的性格開朗起來,在街道幹部的鼓勵下,還參加了街道的合唱團、象棋隊。

  九宮廟街道相關負責人向筆者介紹道,經濟上的“幫困”是一方面,而一些居民需要精神上的慰藉,也許是幫扶中的“邊緣地帶”,“將幹部對口幫扶納入考核,不是説要讓幹部自掏腰包,幫助困難群眾經濟上的困難,這方面街道社區有一系列政策和完善的體系,現在我們街道已有60名幹部結對群眾。”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