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慶建成532所鄉村學校少年宮
重慶日報  2019-05-21 09:32:34

  原標題:重慶建成532所鄉村學校少年宮 惠及60萬農村未成年人

【要聞 摘要】重慶建成532所鄉村學校少年宮

  涪陵區藺市鎮中心小學,孩子們在鄉村少年宮學習榨菜製作。(本組圖片由記者崔力攝)

  多元的學科門類、豐富的活動內容、新穎的教學方式等,優化了鄉村學校的學科結構,拓寬了鄉村學校教學思路。以樂促智、以技促能,亦學亦樂、增智增趣,廣受好評、深受歡迎,學生參與率達到95%以上。

  在重慶,少年宮這個過去只有城裏孩子才能享有的場所,在農村地區的鄉鎮學校也變得隨處可見。美術興趣室裏,孩子們親手繪成的一幅幅素描、水彩畫躍然紙上;趣味活動室裏,孩子們棋盤對弈一較高下;手工製作室裏,窗花在孩子們手中神奇綻放……

  近年來,重慶市在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建設工作中,有效發揮陣地平臺作用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讓農村未成年人花開童年、逐夢未來。

  支持“一宮一品”建設

  將傳承性、情感性、創新性注入項目中

  在涪陵區藺市鎮中心小學,泡菜腌制興趣小組頗為風靡。

  六年級學生王曉加入泡菜腌制興趣小組一年了,她説起泡菜來頭頭是道。“我們每週製作一壇泡菜,將切好的胭脂蘿蔔放進鹽水壇後,還要加仔姜、青花椒、紅辣椒提味,一週後就能取出來品嘗了。味道好的,還送到學校食堂,讓全校師生都嘗嘗鮮。”

  王曉在少年宮學到的這一技之長,讓家中長輩讚不絕口。她的爺爺説,自己曾擔心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加快,製作泡菜這一流傳幾百年的老傳統會失傳。見娃娃們腌制的胭脂蘿蔔像模像樣,他放下心來。

  鄉村學校少年宮在重慶啟動建設以來,全市立足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加強鄉村學校少年宮活動項目開發特色化指導,支持“一宮一品”建設,將傳承性、情感性、創新性注入活動項目中。

  各鄉村學校少年宮著眼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組織開展“尋根鄉愁·留住非遺”“尋根鄉愁·留住丹青”等活動,開設“川劇變臉”“小郎中”“木葉吹奏”“癩子鑼鼓”“海棠嗩吶”“古韻銅絲畫”等課程,培養出一批非遺小傳承人。

  重慶市著眼培養鄉村文化振興接班人,開展“尋根鄉愁·留住農耕”“尋根鄉愁·留住美味”等活動,引導鄉村學校少年宮開設“農耕園”“小魯班”“鐵匠舖”“泥塑”“幸福豆花”“燒白工作室”等課程,培養學生的鄉土情懷,用鄉愁記憶激發建設家鄉、報效祖國的夢想。

  全市還連續六年開展“最美家書”活動,引導鄉村學校少年宮50萬留守學生每月給在外務工的父母寫一封家書,徵集優秀作品30萬件,激發學生愛家愛國之情。開展“尋根鄉愁·留住匠心”——重慶市鄉村學校少年宮“勞動小能手”典型選樹活動,舉辦航模大賽,共評選出120名“勞動小能手”。

  多元的學科門類、豐富的活動內容、新穎的教學方式等,優化了鄉村學校的學科結構,拓寬了鄉村學校教學思路。以樂促智、以技促能,亦學亦樂、增智增趣,廣受好評、深受歡迎,學生參與率達到95%以上。

  小書法家、小畫家、小作家、小音樂家……在鄉村學校少年宮的熏陶下,孩子們在潛移默化地變化著,他們的成長總讓家長和老師驚喜連連。在學生家長周雪萍看來,鄉村學校少年宮最大的好處,除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更重要的是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覺得“我也行”“我不比城裏孩子差”。

  精準關愛幫扶

  讓農村娃健康成長

  “咿……呀……啊……嗚……”4月27日,南岸區迎龍小學教室裏,數十名學生正圍在一起進行川劇練聲,教授她們的是鄉村學校少年宮校外輔導員、重慶市川劇院青年演員周星雨。

  在重慶市留守女童戲劇心理輔導暨紅櫻桃夏日心愛心理巡講中,眾多心理專家、川劇表演藝術家來到留守女童身邊,幫助她們進行心理健康問題篩查,讓她們告別心理疾患,健康成長。

  “她們從小就沒有享受到父母的陪伴,過早地體驗了親情的缺失,如果直接進行心理輔導,她們很難接受。”周星雨表示,之所以教孩子們練習川劇,就是為了打開她們的心扉,先和她們成為朋友,再以朋友的身份為她們排遣心理困惑。

  重慶市依託鄉村學校少年宮平臺渠道,精準關懷農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針對農村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重慶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紅櫻桃義工協會每年組織開展鄉村學校少年宮心理健康巡講600場,進行心理諮詢、個案輔導、跟蹤調研;開發鄉村學校少年宮戲劇心理輔導課程,舉辦“拒絕網癮”等主題示範活動並進行推廣。組織文明校園為鄉村學校少年宮援建一個心理輔導室。

  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孤單、無助、生活困難等問題,全市連續六年堅持開展“紅櫻桃·四季有愛”行動,每年發動愛心單位、愛心家庭志願者參與,在春天為鄉村學校少年宮和孩子們義種櫻桃樹,在夏天為留守女童開展生理衛生知識講座300場並贈送3萬份愛心禮包,在秋天組織城鄉孩子進行“書菜互換”,在冬天為10萬留守兒童義織帽子、圍巾、手套,讓他們心有所援、愛有所依。

  針對特殊兒童困難問題,全市每年通過鄉村學校少年宮組織覆蓋鄉鎮的特殊兒童到主城開展紅色之旅研學活動,帶他們觸摸春天,參加“我的聲音 你的眼睛”觀影活動,到烈士墓、渣滓洞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引導他們傳承紅色基因,點亮希望。

【要聞 摘要】重慶建成532所鄉村學校少年宮

  南岸區迎龍小學,留守女童跟隨川劇院青年演員周星雨學習川劇。

  “聯盟化”+“五個一百”志願服務

  解決鄉村學校少年宮師資難

  這幾年,重慶的鄉村多了不少小小書畫愛好者。在書法名家劉俊京、邢德安,國畫大師方鳳富、墨癡等的帶動下,國內和重慶市書法家、美術家協會100名會員與鄉村學校少年宮結對成立愛心書畫學校,制定培訓方案,編寫書畫校本教材,義捐書畫作品籌集資金為孩子購買文房四寶,堅持每月一次現場授課或遠程教學開展“書畫名家一堂課”,累計已48000學時。

  書畫家們還與鄉村學校少年宮合作,每學期開展一次校園評比和書畫展,每兩年為少年宮出版一本學生優秀作品集,六年來已為100所少年宮各出版一本書畫作品集,圓孩子書畫夢。

  重慶市文明辦負責人介紹,師資問題一直是制約鄉村學校少年宮發揮作用的瓶頸,通過探索,重慶市建立起輔導員聯盟,開展“五個一百”志願服務,有效緩解了鄉村學校少年宮師資困難。

  輔導員聯盟包括區域輔導員聯盟、專業輔導員聯盟、大學生輔導員聯盟。各區縣鄉村學校少年宮管理辦公室整合本區域內在校教師、退休教師隊伍,吸納文化服務中心、群藝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特長人才,建立本區域輔導員聯盟,根據各鄉村學校少年宮申報的項目需求,統籌調配安排輔導員。全市各級文明校園還發揮示範作用,18所高校結對幫扶鄉村學校少年宮,以學校為單位招募建立大學生服務鄉村學校少年宮志願者庫,結合學生特長和興趣愛好,組織大學生志願者利用週末、節假日、寒暑假到鄉村學校少年宮擔任校外輔導員。

  “五個一百”志願行動則是大型志願行動,包括——

  “百家傳藝”志願行動,組織全國音樂、書畫、體育等文體名家走進鄉村學校少年宮,帶動重慶本地書畫、戲曲、音體工作者加入,全市已有2300余名文藝志願者長期在鄉村學校少年宮教學。

  “百匠傳技”志願行動,充分利用重慶這個“非遺”大市的先機,招募3000多名民間能工巧匠走進鄉村學校少年宮,傳承傳統、培養傳人、發揚“非遺”。

  “百社傳愛”志願行動,組織主城九區100個大型社區的3萬愛心家庭與鄉村學校少年宮結對,搭建起市民奉獻愛心的橋梁。

  “百醫傳道”志願行動,組織百名老中醫和心理專家志願者傳授中醫知識、心理健康知識等,幫助學生強身健心。

  “百廚傳味”志願行動,組織700余名鄉間民廚,教學生學習地方特色美食烹飪製作方法,讓鄉村孩子掌握生活常識,做出美食,引導他們記住鄉愁。

  創新述職考評

  保障鄉村學校少年宮運行

  重慶日報記者從市文明辦獲悉,截至2018年底,重慶市已建成鄉村學校少年宮532所,惠及60萬名農村未成年人。重慶市創新地將工作述職這種形式引入對鄉村學校少年宮的考核形式中,將實地考察、工作述職等結合,對鄉村學校少年宮進行綜合考核,差別性撥付,分類補助。

  除了師資困難,重慶的鄉村學校少年宮還普遍存在運轉經費不足的問題。怎樣緩解資金難題,保障鄉村學校少年宮正常運轉?市財政局綜合處調研員童加躍説,重慶在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幫扶關心鄉村學校少年宮的基礎上,對參加述職的鄉村學校少年宮評出特等、一等、二等、三等,按照“差別性劃撥”原則和“以獎代補”的方法劃撥運轉經費,充分調動各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積極性。在中央彩票公益金補助運轉經費的基礎上,市財政局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保證少年宮活動的開展、耗材的購買,使其能正常運轉。

  重慶市財政局綜合處處長戴學鳳告訴記者,重慶創新述職考評工作方式,建立了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建設骨幹培訓暨述職考評會制度,按照主城區、渝西片區、渝東南片區、渝東北片區4個區域分片區舉行。每年每個片區約有一百多個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負責人參加述職。述職既是一次工作彙報、成績展示,也是一次經驗交流、學習互鑒。

  今年,全市還正在新建84所市級鄉村學校少年宮,這批項目建設完成以後,重慶市33個貧困區縣鄉鎮中心小學將實現鄉村學校少年宮全覆蓋。

  有了鄉村學校少年宮,農村娃不再只有牛羊和泥巴相伴,琴棋書畫也樣樣能行,孩子們在這裡尋知識的寶藏、追逐快樂的足跡、收穫道德的感悟,一個個美好的夢想,在孩子心中開花。在同一片藍天下,農村孩子的童年與城市孩子一樣精彩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