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廉政愛民 重慶大陽溝派出所69年的傳承
重慶日報  2019-06-05 17:32:44

  原標題:愛國情 奮鬥者 | 廉政愛民 一個派出所69年的傳承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efd7bbaca517ecfa7df7261e53417634 (1)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9757907a6821653011ca2de4b82393d

重慶大陽溝派出所資料圖片。(渝中區公安分局供圖)

  1950年,重慶大陽溝派出所正式掛牌成立。作為新中國第一批公安派出所,它已經走過69個春秋,1953年,大陽溝派出所被重慶市人民政府評為“愛民模範派出所”,到現在,派出所歷經22任所長,先後榮獲各類榮譽210多項。

  大陽溝派出所為何獲得如此多的榮譽?近日,重慶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走訪,發現“正是‘廉政愛民’這個傳家寶,讓大陽溝派出所69年風采依舊。”

  傳承:用思想感染人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

  每一個剛到大陽溝派出所的民警,不管是所長、副所長,還是剛從警的新警,都有三件共同的事要做——上一堂課,參觀榮譽室,了解派出所的光榮歷史;讀一本書,閱讀集中展現派出所愛民為民事跡的紀實文學《榮譽》;訪一批人,走訪所裏的英模代表、老先進和轄區居民。

  參觀榮譽室,了解光榮歷史、接受傳統教育,是雷打不動的民警入所第一課。看著滿墻的榮譽;看著《警魂》一書中,老先進們廉政愛民的30余個平凡的小故事,副所長梁先利和每一位入所民警一樣,自豪感和責任感油然而生。“以前覺得,幹社區民警,無非是把分內的事做好,那時我一下豁然開朗,原來廉政愛民,永遠沒有盡頭。”

  “要想打牢思想根基,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渝中區公安分局政治處主任、原大陽溝派出所所長鄭尚倫表示,在築牢思想根基上,大陽溝派出所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工作措施。結合派出所日常工作,大陽溝派出所創造性推出“家教式教學”和“導師人才培訓”方法,通過老帶新的方式,傳承精神。同時,所裏每月開展“青年民警之星”“社區之星”等評選活動,鼓勵民警創先爭優,把傳承大陽溝精神作為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融入到所裏每位民警的靈魂裏,在全所上下形成了“今天我以大陽溝為榮,明天大陽溝以我為榮”的良好氛圍。

  愛民:根植于每個民警心中

  愛民的傳統,如吃飯睡覺一樣根植于每個大陽溝派出所民警的心裏。

  今年春節前,大陽溝派出所教導員苑宜梅和大井巷社區民警馮光銀,驅車一小時來到北碚區一養老院,看望住在這裡的孤寡老人周婆婆。在給周婆婆的禮物中,有一件特殊的禮物:一本日曆。

  説起這本日曆,可是有些淵源。

  原來,周婆婆以前住在大井巷社區,膝下無兒無女,孤獨一人,一直由社區民警照顧。在一次走訪中,社區民警馮光銀擔心老人年事高,操作手機不利索,又想不起民警電話,於是將自己的手機號,順手寫在了老人家的掛曆上。此後老人經常有事找馮光銀幫忙,馮光銀也欣然應允。由於周婆婆年事已高,不得已搬到了北碚一家養老院居住,搬家時丟失了那本掛曆。

  照理説,搬離轄區的群眾,就不歸轄區派出所負責了,可是馮光銀和周婆婆之間,已經有了一份難以割捨的親情。馮光銀不顧路途遙遠,終於找到了周婆婆,並送上了一本新的日曆,依然寫上了自己的電話號碼。從此以後,每年春節前去看望周婆婆,他都會帶一本新的日曆去。他説:“我相信,哪怕以後我不在這裡,新的社區民警也會一直將這件事傳承下去。”

  “公安工作最大的任務莫過於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多年來,大陽溝派出所堅持將“保民平安”視為最大的愛民。

  鄭尚倫稱,有別於其他派出所,大陽溝派出所對群眾報警的處理方式,不是看案件大小,也不是看案件的複雜程度,而是看這起案件有沒有傷害群眾切身利益。“我們不僅考核破案率,還要考核民警的追贓挽損做得怎麼樣。”

  廉政:從嚴治警 拒絕貪腐

  “愛人民、守紀律、拒腐蝕、永不貪。”鄭尚倫説,與愛民一樣,廉政也是大陽溝派出所民警一代代延續下來的優良作風。

  地處重慶最繁華的解放碑中央商務區,各種誘惑接踵而來。

  2016年9月,派出所轄區一物業公司與另一金融企業因物業費、租賃費等問題發生糾紛,雙方僵持不下找到社區民警馬永鵬求助調解。

  耐心傾聽雙方的矛盾點和訴求後,馬永鵬查閱了相關法律法規,然後將雙方約到一起調解。調解中,他的不偏不倚贏得雙方一致認可,雙方糾紛得到圓滿解決。事後,物業公司負責人找到馬永鵬,想送上一個紅包表示感謝,被馬永鵬當場拒絕。

  前不久,轄區居民李先生為兒子辦入伍政審,因老家在豐都,兒子在大學城上學,需要馬永鵬到豐都和學校核實情況。李先生考慮到路遠事多,包了一個紅包塞給馬永鵬。馬永鵬嚴辭拒絕,李先生十分著急,都快哭了,馬永鵬安慰李先生並承諾自己一定會照章辦事,儘快辦好。此後幾天,馬永鵬不辭辛勞,多方協調完善相關手續,很快辦完了政審材料。

  創新:運用高科技更好為群眾服務

  “除了傳承,要維持派出所活力還必須創新。”鄭尚倫説,時代在不斷進步,要想更好服務群眾,高科技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上世紀80年代,沒有電話,沒有網絡,為了方便群眾與派出所民警聯繫,所裏製作了“愛民箱”,挂在轄區裏。群眾有意見、有困難時,就把寫有自家門牌號碼的竹片丟進“愛民箱”,民警收到後則會上門聽取意見、解決問題。

  隨著微信的普及應用,2015年,大陽溝派出所摸索創建了“社區微信警務室”,無論是群眾求助、政策解答、信息收集等,都能通過微信警務室解決。

  在社區警務室建設上,大陽溝派出所近年來著力打造全功能警務室。走進警務室,不足30平方米的辦公室,墻面上的社區平面圖、巡防路線圖、防控網絡圖、應急處置流程圖及文員、協管員姓名、照片、聯繫電話一應俱全。在這個小小的警務室裏,群眾不但可以現場辦理或代辦暫住證、身份證等各種證照,還可以查詢交通違法記錄等。民警則可以在這裡組織聯勤聯控、採集轄區人口信息等,既高效又便捷。

  “現在,我們所裏有自助辦證機、自助取證機等一系列高科技設備,讓居民能夠24小時辦理、領取身份證、出入境證件等。”鄭尚倫説,今後,大陽溝派出所還將引進智慧顯示屏、人臉識別等,讓居民可以通過顯示屏自助查找相關信息,讓人臉識別系統記錄居民需求,及時跟進服務。

  “69年也好,100年也好,為人民服務,大陽溝派出所永遠在路上,廉政愛民精神會一代代傳承下去,歷久彌新。”鄭尚倫説。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