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慶垃圾分類在全國實現六個率先
重慶日報  2019-06-14 11:30:25

  6月13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環衛集團了解到,近10年來,我市共投資75億元,推動建立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機制、構建垃圾分類運輸智慧化網絡物流系統、健全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等,目前重慶垃圾分類已在全國實現了六個率先。

  首先是在全國率先開發垃圾全生命週期管理系統,車輛、箱體、轉運站、處理廠均安裝GPS系統和監控設施,實現了垃圾投放、收集、運輸、中轉壓縮、處理全程實時動態監控。目前該管理系統已運用於九龍坡區2個街道、30個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試點。

  其次,在全國率先利用大數據系統管理垃圾分類工作,依託垃圾全生命週期監控系統生成的大數據,自動記錄投入垃圾的信息、自動判斷垃圾裝滿量、自動發出請求收運信號,科學預測每個小區垃圾變化情況,精確調度運力。

  第三是在全國率先構建垃圾分類運輸智慧化網絡物流系統,實現垃圾分類收運精細化、智慧化管理。市環衛集團利用主城區生活垃圾二次轉運系統建成界石、走馬和夏家壩3座垃圾分類物流基地,裝備生活垃圾智慧多級精分選系統,智慧化、高精準識別垃圾種類,全自動高效垃圾分類,總轉運規模達到9600噸/日。其中,巴南界石二次運轉站,是全國首座跨區域生活垃圾二次運轉站,每天轉運來自主城的3000多噸生活垃圾。

  第四是在全國率先實現餐廚垃圾分類收運、分類處理。該集團投資5.7億元建成黑石子餐廚垃圾處理廠,自2009年起採用世界領先的“高溫厭氧,熱電聯産”技術處理餐廚垃圾,利用餐廚垃圾生産生物柴油、CNG等新能源,日均處理1800噸,處理規模和處理技術全國第一。

  第五是在全國率先實施建築垃圾分類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工程。該集團投資2.7億元,在渝北區和南岸區建成主城區建築棄料資源化利用廠,利用建築棄料生産標準磚、透水磚等新型環保再生建材,兩廠處理總規模為140萬噸/年,處理規模全國第一。

  第六是該集團在渝北區洛磧建設了全國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的垃圾分類處理基地靜脈産業園,佔地約5000畝,明年建成後可年分類處理及資源化利用餐廚垃圾、果蔬垃圾、污泥100萬噸、建築棄料60萬噸、廢舊塑膠5萬噸、一般工業廢棄物10萬噸、廢舊機油5萬噸、裝修裝飾垃圾30萬噸。 (記者 廖雪梅 崔曜)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