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渝桂攜手推進西部地區聯動發展
重慶日報  2019-07-09 09:10:09

  今年上半年,廣西北部灣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60萬標箱,同比增長19%;完成貨物吞吐量7784萬噸,同比增長13.46%,增幅在我國沿海主要港口中排名前列。

  今年以來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主幹線繼續實現高速增長。1-6月,渝桂鐵海聯運班列共計開通809列,同比增長206%,運輸集裝箱量同比增長172%。  

  7月5日,一列從重慶發車的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運行30多個小時後,抵達終點站——廣西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

  該中心站于6月30日啟用,是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最後一公里”的標誌性項目,能減少班列在鐵路與港口之間轉換的物流成本,提高轉運效率。

  “中心站距離欽州港碼頭作業區直線距離不到1公里,轉運車運輸距離比以前少了3公里左右。”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副站長梁羽説。

  據了解,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投運的是一期工程。接下來,廣西將推動中心站與北部灣港欽州集裝箱港區堆場一體化運營,打造現代化、智慧化、效率高、服務優的一流場站,實現“下船即上車、下車即上船”的無縫對接。

  抓住開放發展新機遇

  廣西全力參與建設陸海新通道

  

【頭條】渝桂攜手推進西部地區聯動發展

七月五日傍晚,車輛頻繁進出欽州國際集裝箱碼頭。

  廣西北部灣港包括欽州、北海、防城港三個港區,是陸海新通道的主要出海口。

  相較之下,欽州港的不少優勢——如港口作業能力較強、具備綜合保稅港區和多項指定口岸資質、具備寬闊的港口後域空間等,適合發展臨港物流和國際貿易聚集産業。

  因此,在陸海新通道謀劃之初,欽州港被確定為集裝箱鐵海聯運的樞紐。

  但在當時,欽州港有一個明顯的短板——鐵海聯運基礎設施薄弱,港航服務水準、服務效率亟待提升。隨著陸海新通道的迅速發展,欽州港可能成為大通道建設的瓶頸。

  如何破局?廣西的做法是:建大港口。

  廣西將北部灣港建設作為重點,集中各級財力與資源,加速修建了一批重大項目,擴大北部灣港尤其是欽州港的運載能力。

  歷時不到一年,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順利投運,欽州港鐵海聯運基礎設施有了質的飛躍。

  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可謂廣西深度參與陸海新通道建設的縮影。

  “陸海新通道高度契合‘一帶一路’建設、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建設等國家戰略,為廣西全方位融入國家開放大格局提供了重要機遇和平臺。”廣西壯族自治區商務廳副廳長譚秀洪表示。

  她説,陸海新通道讓西部地區各省區市實現聯動發展。廣西要與重慶等西部省份一起,擴大與通道沿線的經貿合作與産能互動,共享開放發展新機遇。

  秉承這樣的理念,廣西上上下下、從內到外,都高度重視和全力推動陸海新通道建設。

  2018年初,廣西成立陸海新通道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並專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廣西在陸海新通道建設中的各項工作。

  同時,廣西制定了加快建設陸海新通道三年行動計劃,並陸續出臺《關於優化通關環境暢通陸海新通道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從頂層設計上助推陸海新通道發展。

  在基礎設施方面,廣西加快推進港口、出海出邊出省鐵路公路網絡和大型物流園區建設。從200多個項目中,“篩選”出52個重大項目和12個“破瓶頸”項目,專班跟蹤督促項目建設進度。

  另一方面,廣西率先與重慶聯合成立運營平臺公司,集中政府、港口、鐵路、物流基地等資源,通力合作拓展“軟聯通”海鐵聯運班列運營線路。

  同時,為讓抵港的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貨物迅速通達全球,廣西增開從欽州港直達香港、新加坡的“天天班輪”航線,有力提升了通道的市場競爭力和吸引力。

  這些投入帶來了可喜的回報——2017年,渝桂班列共開行48列,並於當年通過中歐班列(重慶)實現與“一帶一路”的無縫連結;2018年,陸海新通道開通北部灣港連接西部六個省區市的5條海鐵聯運班列,共開行1154列。今年上半年,廣西北部灣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60萬標箱,同比增長19%;完成貨物吞吐量7784萬噸,同比增長13.46%,增幅在我國沿海主要港口中排名前列。

  以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為媒

  多方合作開啟陸海新通道建設

  

【頭條】渝桂攜手推進西部地區聯動發展

七月五日傍晚,廣西欽州港碼頭,指揮手正在指揮集裝箱吊運。

  在推動陸海新通道建設進程中,廣西不僅是重要的共建者,更是最早提出合作概念的倡議者之一。

  時間回到2016年3月18日。

  就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項目(簡稱“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在交通物流方面的合作,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新加坡港務集團(PSA)進行了初步探討。

  三方初步設想:“重慶鐵路港-廣西北部灣港-新加坡港”三港聯動,實現“一帶一路”無縫銜接、內陸口岸與全球連接、中西部與東盟聯動發展。

  同年5月13日,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與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約定共同推動通道物流建設、國內國際貿易、金融資本服務、資源互導共享等事宜。

  此時,陸海新通道已具備雛形。

  2017年2月,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聯合協調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中新雙方指出,中新合作的前兩個國家級項目——蘇州工業園、天津生態城,均是以工業園區和城市建設為核心內容的開放“點”上的合作,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能否有所改變?

  各方認為,可以依託“一帶一路”建設,以點帶線,打造一條連接“一帶一路”的國際大通道,充分拓展沿線合作空間。

  也是在這次會議上,中新雙方提議,探討建設一條通過北部灣—新加坡—重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結合的陸海貿易路線。

  於是,陸海新通道的前身——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當時簡稱“南向通道”)首次被正式提出。

  廣西捕捉到這一發展新機遇。2017年3月,廣西專題調研組從貴州到重慶,一路考察沿線鐵路、公路基礎設施、重要工業園區,並與兩省市政府主動對接洽談啟動“南向通道”合作事宜。

  當年4月,重慶派出近40人工作組,從廣西沿海到沿邊、從港口到口岸,進行深度考察調研。

  雙方一致認為,兩地的開放資源互補性極強,應集中優勢、加強合作,充分利用現有基礎設施,儘快啟動“南向通道”海鐵聯運班列測試。

  “雙方迅速達成共識,然後開始了測試班列的準備工作。”中新(重慶)南向通道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渝培回憶説。

  2017年4月28日,廣西成功開行欽州港-重慶測試班列;5月10日,重慶開通至欽州港的鐵海聯運班列,實現班列雙向運行。

  從測試班列來看,這條線路比傳統運輸時間縮短了15-20天。自此,西部地區的貨物有了“一路向南”的新選擇。

  2017年8月31日,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聯合實施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期間,渝桂黔隴四省區市政府代表簽署了《關於合作共建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的框架協議》。

  “南向通道”省際合作機制正式成立。

  2018年11月12日,中新兩國正式簽署《關於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合作諒解備忘錄》,“南向通道”正式更名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簡稱“陸海新通道”。

  合力推動西部地區共商共建共享

  充分釋放陸海新通道發展紅利

  

【頭條】渝桂攜手推進西部地區聯動發展

七月五日傍晚,廣西欽州港碼頭一派繁忙,陸海新通道的貨物在這裡實現中轉。(本版圖片均由記者羅斌攝)

  2018年4月20日,重慶、廣西、貴州、甘肅4省區市在重慶召開關於陸海新通道的2018年中方聯席會議。內蒙古、四川、雲南、陜西、青海、新疆6省份受邀參加。

  會議最後發出“重慶倡議”,歡迎沿線省份共同參與陸海新通道建設。

  “陸海新通道的核心任務之一,就是推動西部地區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服務新時代西部開發開放。所以,積極推動西部各省區市加入共建機制,是通道完善發展的必然趨勢。”廣西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西部各省區市都具備一定交通、城市、物流節點基礎條件,具備合作的基礎。比如,四川、重慶、廣西、陜西、雲南等地外向型産業和國際貿易集聚發展;貴州、甘肅、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寧夏等地各具資源稟賦……

  陸海新通道的出現,為西部地區攜手共同開啟新一輪開放開發提供了新契機。通道的“朋友圈”逐步擴大:2018年6月,青海省宣佈加入共建陸海新通道工作機制;兩個多月後,新疆加入;今年,雲南、寧夏、陜西相繼加入……共建陸海新通道省區市擴大至9個。

  隨著運營規模的不斷擴大,陸海新通道高度集聚資源、有效促進互補互動,發展速度明顯提升。

  今年以來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主幹線繼續實現高速增長。1-6月,渝桂鐵海聯運班列共計開通809列,同比增長206%,運輸集裝箱量同比增長172%。

  “通道還有提升空間。接下來,重慶與廣西等省區市將進一步加強合作,持續推動陸海新通道建設,讓西部省區市進一步享受這條通道帶來的紅利。”重慶市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稱。(記者 楊駿 王翔)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