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渝北:小小食藻蟲解決大問題
重慶日報  2019-07-16 09:45:38

  原標題:小小食藻蟲解決大問題——渝北區大力推進湖庫水生態修復治理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7-15-001-236674-1

7月12日,渝北區雙龍湖公園,幾台機器正在對湖庫進行覆土。記者 栗園園 攝

  通過食藻蟲攝食藍綠藻和有機腐屑物,抑制藻類生長,沉水植物凈化吸收水體中的營養物質,再加上投放的水生動物以及食藻蟲攜帶的有益微生物,碧津湖水下的生態系統很快建立起來。

  如今,碧津湖清澈見底,湖下的沉水植物已經形成一片“水下森林”,水質從五類提升到三類,局部甚至達到二類。

  近日,細雨濛濛,重慶渝北區雙龍湖公園裏,幾台機器正在緊張施工。放眼望去,湖內大半面積已被渣土覆蓋。

  “等整個覆土工程結束後,我們將重新往湖裏補水,並投放食藻蟲,栽種水下植物等,明年就能還給市民一個清澈乾淨的雙龍湖。”渝北區水生態修復項目技術負責人何正權介紹。

  清淤不治本

  城市湖庫治理成了“老大難”

  渝北區有眾多城市景觀水體,如碧津湖、雙龍湖、龍舌湖等,通過打造形成了一個個親水公園,在美化環境的同時為市民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場所。

  這本是美事一樁,但由於城市湖庫水體無活水注入,天長日久水質逐漸變差,甚至發臭,反而成了一件糟心事。

  多年來,在湖庫污染治理方面,渝北區採用的是傳統方法,即在進行湖底清淤後,進行換水。但這種方式不僅工程量大,而且治標不治本。以雙龍湖為例,治理一次效果僅能維持三到五年時間。

  因一直未找尋到有效的治理方法,城市湖庫污染成了渝北區面臨的一道難題。

  大膽嘗鮮

  率先試用食藻蟲技術

  為解決這一“老大難”問題,2017年10月,渝北區組織相關負責人在前往上海、廣州等地考察後,投入800多萬元,決定在我市率先開展“食藻蟲引導水下生態修復技術”(以下簡稱“食藻蟲技術”),通過構建“食藻蟲—水下森林—水生動物—微生物”共生體系的生態自凈系統,對區域內的碧津湖水體實施水生態修復試點,並從上海太和水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引進了食藻蟲。

  這食藻蟲究竟是什麼來頭?它又是如何解決湖庫污水治理難題的呢?何正權介紹,食藻蟲大小與螞蟻差不多,是一種低等甲殼浮游動物,是藍藻天敵,專門攝食藻類和有機顆粒,可在短期內大幅提高水體透明度。

  碧津公園項目啟動後,工作人員首先對碧津湖進行放水覆土,隨後重新往湖中補水,同時投入食藻蟲以及苦草、馬萊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和魚蝦螺貝等水生動物。

  通過食藻蟲攝食藍綠藻和有機腐屑物,抑制藻類生長,沉水植物凈化吸收水體中的營養物質,再加上投放的水生動物以及食藻蟲攜帶的有益微生物,碧津湖水下的生態系統很快建立起來。

  治理顯成效

  2022年渝北湖庫全部納入治理

  如今的碧津湖,湖水清澈見底,湖下的沉水植物儼然已經形成一片“水下森林”。通過“食藻蟲技術”治理,如今碧津湖水質已從五類提升到三類,局部甚至達到二類。

  去年,渝北區又投入5000多萬元,啟動了雙龍湖、龍舌湖、晚晴園、木魚石公園食藻蟲水生態修復工作。目前,晚晴園、龍舌湖項目已完工,木魚石項目進入了生態調控階段,雙龍湖項目也在穩步推進,明年這四個湖庫的水質將會有明顯改善。

  渝北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相比傳統的環湖截污、庫底清淤、定期換水、搭建生態浮床修復的治污模式,“食藻蟲技術”具有一次性投入,治理效果可持續的優點,只要沒有外來污染源,隨著水下生態系統逐步穩定,其治理效果會越來越好,維護成本也會越來越低。在2022年之前,該區將利用“食藻蟲技術”對全區城市湖庫進行治理,進一步改善湖庫水生態系統。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