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媒走綦江話感受:面前還有許多“雪山”需跨越
重慶日報  2019-07-17 11:57:07

  原標題:“記者再走長征路”綦江站結束,央媒記者話感受——我們面前還有許多“雪山”需要跨越

  7月15日至16日,參加“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採訪活動的近百名央媒和市屬媒體記者,赴綦江區石壕紅軍烈士墓、王良故居等地深入採訪,挖掘紅軍故事,感知當地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發展巨變。

  為期2天的綦江站採訪已結束,採訪團隊將在酉陽進行採訪。那麼,在綦江採訪過程中,哪些故事感動了央媒記者?再走長征路對他們而言意味著什麼呢?

  人民日報記者鄺西曦:我經歷了一次里程碑式的採訪

  在綦江的採訪的兩天,我被紅軍洞的故事深深打動——石壕鎮村民李樹清,冒著生命危險將4名紅軍傷員隱藏在紅軍洞中,並對他們悉心照料。李樹清一家人輪流為紅軍送飯,並尋找草藥敷治傷口。後來,有2名紅軍由於傷勢過重犧牲,李樹清便將他們掩埋于洞外。新中國成立後,當地政府將紅軍遺骸遷葬至烈士墓,但李樹清還是會經常到紅軍洞,祭奠犧牲在這裡的紅軍。這是“軍民魚水情”生動而真實的寫照。

  實地走訪長征路的經歷也令我非常難忘,這在我的採訪生涯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4.5公里的路,我和媒體同行走了2個小時,雖然疲憊不堪,但讓我明白了“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的真正含義。紅軍當年走過的路,比我們今天走的路困難百倍,這激勵著我走好今天的長征路。

  新華社記者李龑:一代人要走好一代人的長征路

  在紅軍長征的那個年代,中華民族的命運和中國革命的前途都處於危急關頭。而在風雨如磐的長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激勵和指引著紅軍一路向前,為積貧積弱的中國開創了新的歷史局面。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英雄的人民創造英雄的歷史。今天中國的進步和發展,就是一步一步從長征中走出來的。長征迸發出的激蕩人心的強大力量,穿越時空,跨越民族,激勵著人類為追求真理而不懈奮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路,一代人要走好一代人的長征路。在我們的面前,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攻克。今天,我們沿著紅軍的足跡緬懷革命先輩、重溫偉大遠征,是為了深入挖掘長征故事,大力弘揚長征精神,深入闡釋長征精神的深刻內涵和現實意義,為在新的長征路上,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

  光明日報記者劉華東:重慶的農村人居環境令我印象深刻

  這是我第一次到重慶採訪,紅軍司務長的故事、走訪長征路的經歷都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在採訪中,我發現村民對發生在當地的紅軍故事耳熟能詳,這讓我感受到紅軍精神的傳承和發揚。

  在採訪途中,我發現重慶的農村人居環境十分優美,一座座帶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坐落在青山綠水間,令人心曠神怡。農村人居環境也能看出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動力和活力,我覺得重慶的農村會發展得越來越好。(記者 趙迎昭)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