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慶石柱:走出一條産業扶貧全新路子
重慶日報  2019-07-17 10:15:35

  原標題:走出一條産業扶貧全新路子

【區縣聯動】【石柱】重慶石柱:走出一條産業扶貧全新路子

  七月十四日,石柱黃水鎮,村民在黃連地裏除草。近年來,石柱黃連種植業發展迅速,帶動了當地大批村民增收。本組圖片特約攝影 鐘志兵

  核心提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強化産業扶貧。

  在脫貧攻堅工作推進中,我市聚焦深度調整産業結構發力,大抓特抓山地農業、生態旅遊和農村電商,推動農業“接二連三”,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7月13日至14日,重慶日報記者再次來到石柱,走進電商産業園、三紅辣椒專業合作社,以及黃精、脆桃、莼菜、黃連等特色産業基地,欣喜地發現,這裡已走出了産業扶貧全新路子。

  電商産業園助力,特色農産品觸網

  直播賣臘肉 貧困戶搖身變“主播”

  “大家好,這是我們石柱農村的老臘肉和天麻,絕對綠色生態,口味更是不消説……”7月13日,石柱電商産業園一間直播室裏,貧困戶羅武江穿上土家族特色服裝,拿起自家網店銷售的土臘肉,有板有眼地開始了網絡視頻直播。

  恐怕很少有人會想到,如今網店經營小有成就的羅武江,就在去年上半年,還是個經濟條件十分困難的貧困戶。

  發現新門路,現實很“骨感”

  羅武江是石柱自治縣馬武鎮前鋒村的貧困戶,因長期患病,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一直都沒能找到合適的脫貧路子。

  2018年,在當地幹部勸説下,他參加石柱縣的電商培訓,發現了一個脫貧致富的新路子:石柱這麼多綠色生態的特色農産品,開一家網店,銷路肯定不會差!

  2018年5月,羅武江在家開起了名為“嘴巴舖子”的淘寶網店,還聘請了兩個年輕人幫忙處理訂單、發貨等事務。但在較長一段時間裏,訂單一直不多,有時一天下來還要“打白板”。

  “他店舖裏的産品是很好的,但在行銷、管理上存在問題。”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當地幫扶幹部通過走訪調研發現,羅武江的網店銷售狀況不好,和産品、店舖缺乏知名度有關,但其背後的核心問題則是缺乏專業的行銷和技術支持。

  進入産業園,鳥槍換了炮

  今年上半年,石柱電商産業園正式投入使用。

  作為石柱電商的孵化器,電商産業園集大數據分析、産品展示、電商公共服務、網貨加工等眾多功能于一體,可以為具備發展潛力的電商企業提供全程專業服務。

  幫扶幹部合計一番後,與電商産業園進行溝通。最終,“嘴巴舖子”得以入駐電商産業園,開啟了其快速成長之旅。

  “你們看,這直播間就是園區免費提供給入園企業使用的,添置這些設備起碼得幾十萬元,我們自己可沒這實力。為了幫助大家做好網絡直播,産業園還對大家進行培訓,怎樣突出自身産品特色、怎樣進行産品展示、怎樣著裝和説話最合適,這些事情都有老師指導。”羅武江介紹。

  羅武江顯得很是興奮,這是因為,當天的這場直播,觀眾達數千人,短短半個多小時店舖就接到了200多個訂單,這在以前簡直不可想像。

  一個大訂單,賺了3萬元

 

【區縣聯動】【石柱】重慶石柱:走出一條産業扶貧全新路子

  七月十三日,石柱電商産業園,某電商員工正將特色農産品打包,準備發快遞。

  入駐産業園的好處遠不止於此。記者在“嘴巴舖子”的辦公室看到,幾張擺放整齊的辦公桌旁,客服人員正在認真處理訂單;訂單從一旁的印表機中打出來,整齊疊放在一起,整個流程高效又規範。

  “這是園區為我們提供的辦公場所,外面大廳內還設置有一個展廳,展示入園企業所銷售産品。”羅武江告訴記者,更重要的是,園區引進了很多電商服務類企業,幫助他們切實解決了專業行銷和硬體技術支持缺乏的問題。

  今年“6·18”期間,他們就依託園區服務企業所提供的行銷策劃、活動設計,收入30余萬元。

  依託産業園這個電商聚集地,入園企業時常互通信息,開展合作,解決了很多網店過去所面臨的商品種類匱乏難題。“今年6月份,園區的‘念椒食品’就幫我代銷了8000斤臘肉和臘排骨,僅此一單,我就賺了3萬元。”羅武江説。

  “觸網”農産品,越來越多了

  在電商産業園的扶持下,如今,羅武江已經實現了脫貧增收的夢想,“嘴巴舖子”網店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月均銷售額達到了10萬元,其中臘肉銷售純利潤就在1萬元左右。

  更引人注目的是,借助這一平臺,越來越多的網店正在涌現,越來越多的石柱特色農産品開始“觸網”。

  據悉,2019年石柱電商産業園預計將培育孵化電商網店1萬個、電商帶頭人250名以上,實現網絡零售額5億元,幫助貧困戶銷售農産品6500萬元以上,帶動1.2萬貧困戶實現增收。

  成立合作社 石柱辣椒“跳”往全國

  去年全縣種植辣椒30萬畝,椒農戶均增收4000元以上

  “辣椒快要紅了,我們得趕緊加工完庫存的辣椒。”7月13日,在石柱縣三紅辣椒專業合作社的加工廠房裏,工人們一邊清理辣椒烘乾機,一邊忙著將凍庫裏的幹辣椒運上生産線,製作成辣椒系列産品。

  技術研發,讓紅辣椒“跳”起來

  在脫貧攻堅過程中,針對歷年來農産品市場波動較大的問題,石柱縣從良種培育、精深加工等方面著手,不斷完善産業鏈條,使辣椒等特色産業經受住了市場波動的考驗,從而帶動越來越多的農戶搭上産業發展快車。

  三紅辣椒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譚建蘭取出一顆辣椒説道,過去,石柱的辣椒品種沒現在好,“別人的辣椒皮厚、彈性好,品質高,丟在地上會‘跳’。我們的辣椒皮薄、彈性不好,‘跳’不起來。”

  為了提高石柱辣椒的品質,石柱縣成立了辣椒研究中心,自主研發出石辣1號、5號雜交品種,以及辣椒專用肥、專用種植技術,並註冊了“石柱紅”集體商標。

  從此,石柱辣椒也“跳”了起來,成為全國辣椒市場上公認顏色好、味道香、辣度高的高品質辣椒。

  精深加工,讓市場風險降下來

  光有好的品質不行,還得有完整的産業鏈,農業産業才能最大程度抵禦市場風險。鋻於此,石柱縣積極鼓勵全縣各個辣椒合作社建設精深加工廠。

  “在政府支持下,三紅辣椒合作社建起了加工廠。加工廠共有8套烘乾設備,每天可以處理160噸鮮辣椒,還有一個大型凍庫可以儲存1000噸辣椒。”譚建蘭説。正是因為有了精深加工廠,這10多年來,該合作社的辣椒每年都實現了“應收盡收”,將市場波動給椒農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了最低。

  張庭樹原是石柱縣六塘鄉山坪村貧困戶,為了儘快脫貧,發展起了蔬菜種植,但時好時壞的市場行情,讓他始終在脫貧線上下“掙扎”。

  2017年,張庭樹加入三紅辣椒專業合作社,規模栽種新品種辣椒。按照協議,合作社還按高於市場價保底收購辣椒,使他當年就收入10多萬元。

  助農增收,完整産業鏈建起來

  如今,石柱辣椒産業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産業鏈,加工企業數量達20多家,2018年全縣種植辣椒30萬畝,椒農戶均增收4000元以上。

  除辣椒外,石柱莼菜、黃連等,也成為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特色産業。

  其中,全縣莼菜種植面積達1.4萬畝,種植戶超過4000戶,帶動274戶貧困戶種植莼菜706畝,戶均增收8000元以上。在該縣黃水鎮萬勝壩村,當地就引入精深加工企業,建立起莼菜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1780畝,帶動了32戶貧困戶脫貧。

  華溪村“三變”改革構建利益聯結機制

  有錢大家一起賺 種下黃精變“黃金”

 

【區縣聯動】【石柱】重慶石柱:走出一條産業扶貧全新路子

  七月十四日,石柱縣黃水鎮萬勝壩村,村民在採摘莼菜。

  “這些黃精可是寶貝疙瘩,得好好管護,累點沒啥。”7月13日下午,石柱縣中益鄉華溪村一片黃精地裏,貧困戶陳朋正忙著鋤草,揮汗如雨。

  陳朋這麼“拼”的背後,是華溪村“三變”改革後構建起廣受認可的利益聯結機制,“這片黃精雖是公司的,但如今返包給我管護,黃精上市之後我可以分到20%的收益。”

  “三變”改革後,黃精種了200畝

  華溪村位於半山腰上,人多地少,土地貧瘠,多年來産業發展滯後,村民多以傳統種養謀生,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5戶302人,其中8戶19人還沒有脫貧。

  “如何發展産業,是我們最為頭痛的問題。”華溪村支部書記王祥生介紹,為了改變落後的産業發展狀況,借鑒其他地方的經驗,探索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深度調整産業結構。2017年底,經過村民大會表決,華溪村“三變”改革正式啟動,在有序開展清産核資、界定成員、量化確權基礎上,組建合作社。

  合作社運用産業資金,與部分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共同出資成立公司,通過合作社有效組織農戶,通過公司有效對接市場。

  改革後,農戶以土地入股,公司對全村1200畝在耕地和可利用閒置地統一生産經營,使得華溪村所有土地均因地制宜佈局了中藥材、水果、辣椒等優勢種植産業。“華溪村氣候、土壤適合黃精生長,山上就有不少野生黃精,加上黃精的市場行情較好,所以公司就規模化種植了200畝黃精,這成為華溪村特色産業之一。”王祥生説。

  構建利益聯結機制,黃精變“黃金”

  公司進行規模化生産,那麼,農戶怎樣獲利?

  王祥生告訴記者,改革後,農戶以土地入股享受保底分紅(田500元/畝、土400元/畝),公司還會將每年60%的收益拿來分紅;平日裏,有勞動力的農戶可通過務工獲得收入。

  “在這些做法的基礎上,黃精還實行返包,由45戶農戶管護——其中貧困戶23戶,約定收益分成,讓參與管護的農戶多一份收益,激發了農戶的積極性。”王祥生説。

  “黃精返包,一畝地管三年有2000塊錢管護費,5畝地三年下來有1萬塊錢。”陳朋説,黃精管護的活兒並不多,具體怎麼管護也有專人指導,平時主要就是注意鋤草和排水。

  他最期待的還是這些寶貝疙瘩上市後的分成。按照返包協議,黃精上市之後,管護農戶可以分到20%的收益。産量好的情況下,一畝地産量有1萬斤,保守按照6000斤計算,3年下來5畝地總産量有3萬斤。

  以往,黃精市場售價通常在5元/斤上下,3年下來陳朋可拿到3萬元分成。加上管護3年共1萬元的勞務收入,黃精上市後他可有4萬元的總收入。

  “今年市場價是八塊五一斤。”陳朋説,黃精種植經濟效益高,已成為村民眼中帶動增收致富的“黃金”。

  公益性崗位,讓貧困戶穩定就業

  黃精種植只是華溪村如今眾多特色産業中的一個。站在華溪村山坡上,視力所及,一層層梯田裏全是各類經濟作物,有辣椒、木瓜、西瓜、有機稻,風景如畫。

  目前,華溪村發展了脆紅李、脆桃等經果400畝,木瓜、黃精等木本藥材550畝,馬鈴薯、辣椒等短期作物650畝,菊花、牡丹等觀賞經濟作物700畝,養殖中蜂1000群,初步形成中坪脆桃觀光采摘園、王子坪脆紅李生態採摘園、蠻王坪牡丹露營體驗區和金溪溝蜜蜂谷“三坪一谷”農旅産業發展格局。在中坪的脆桃基地,鄉村旅遊開始起步。記者看到,在基地旁名為“桃園人家”的農家樂裏,前來避暑、採摘瓜果的遊客不少,人氣很旺。

  “來村裏旅遊的人多起來了,村裏專門設置了公益性的保潔崗位,現在我每個月都能穩定收入1400元。”正在這裡打掃清潔的貧困戶秦庭會高興地説道。(記者 王翔)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