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水雙龍鄉:推行“稻+魚”種養模式
華龍網  2019-07-19 11:13:08

  原標題:彭水雙龍鄉:推行“稻+魚”種養模式 一水兩用一田雙收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19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廖唯 通訊員 彭雪)7月17日,盛夏時節的重慶市彭水自治縣雙龍鄉龜池村1組生機盎然,站在山頭放眼望去,稻田綠油油一片,讓人心曠神怡。

  一畝稻田,能産出多少效益?如果你問一位村民,他可能會告訴你,1000元至2000元不等;可在龜池村稻田綜合種養區域,這裡的村民報出的數字令人吃驚:4000多元。

  同樣的稻田,為何收入會有這麼大的差異?秘訣就在稻田下面。

  連日來,龜池村綜合專幹、彭水耀春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黃中銀幾乎天天都到稻田裏,仔細查看鯽魚的長勢如何。

  稻田裏養鯽魚?原來是村裏註冊成立的公司向村民流轉了150畝稻田,並在稻田裏養鯽魚,除了正常收150畝稻穀,還能多收150畝鯽魚。“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糧魚共贏”,這是他對這片稻田的期待,也是村民們的期待。

  雙龍鄉境內水資源豐富,稻田分佈多,特別是龜池村稻穀的種植歷史長,龜池大米曾經暢銷縣內外。近幾年來,由於村民們的不合理種植方式影響了稻穀的品質,村民的收入也有減少。

  雙龍鄉針對問題開動腦筋,怎樣提高稻穀品質?怎樣改良土壤?怎樣提高稻田的綜合效益?把相關部門、專家“請進來”考察論證,同時讓村民“走出去”到湖南婁底進行實地考察後,決定先在龜池村推行稻田綜合種養基地試點。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a8ad7264-374e-406e-837c-775dff70715a

龜池村稻田綜合種養基地。特約通訊員  廖唯  攝

  一開始,還是有些村民對這樣的做法表示懷疑,不願流轉自家土地。貧困戶陳洪當時就有顧慮,通過鄉政府組織貧困戶和部分村民前往湖南婁底學習養魚技術,6月份去長壽區考察了魚苗,回來後縣農業農村委的技術人員和縣職教中心的老師多次對村民們進行技術培訓,陳洪決定把自家的8畝稻田流轉給村裏的公司,每畝300元,平時在基地務工每天也有100元的工資。

  龜池村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劉斌介紹,今年來,雙龍鄉在龜池村推廣稻田綜合種養試點,在傳統的稻田裏養上魚,就會發生一系列的“反應”:稻田的水面給鯽魚提供了良好生長的環境;而鯽魚可以吃掉害蟲,排泄物還可為水稻提供天然的有機肥,不用施化肥,也不用打農藥,這樣對改良土壤有很大作用。在這裡,魚蝦和水稻形成了一個無公害的生物微循環,不僅實現了一畝田兩份收入,還實現了“1+1=4”,即“水稻+水産=糧食提質+水産增收+生態安全+農民增收”的效果。

  黃中銀算了兩筆“賬”,就拿一畝稻田的面積來説,以前單傳統單一的種植水稻,1畝稻田最多能産700斤大米,按照市場價格2.5元到3.0元一斤算,1畝稻田收入2000元左右;現在稻田養魚,1畝稻田能産300斤大米,雖然産量有所減少,但是大米的品質提高了,像這樣的有機大米在市場上能賣10元一斤,同時這1畝稻田可以養殖200條鯽魚,到年底每條鯽魚長到一斤左右就可以出售,也能賣到10元一斤,除去損耗,1畝稻田的鯽魚收入在1200元左右;這兩筆“賬”加起來1畝稻田就有了4000多元的效益。

  貧困戶馬世才也認為這兩筆“賬”划算,於是也把自家的10畝稻田流轉給村裏的公司。目前,龜池村稻田綜合種養的面積有150畝,在今年年底,可見初步收益。

  水産高級工程師胡崇江表示,龜池村稻漁綜合種養優勢非常明顯,因為水源比較充足,稻田也是連片的,充分利用稻漁綜合種養生態安全的功能優勢,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量、減少面源污染、改善生態環境,改良了土壤,使稻田更加生態,更加有機化,生産出更多品質安全的水稻和水産品,增加村民的經濟收入。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