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水:荒山變金山 花椒産業見成效
華龍網  2019-07-23 09:21:30

  原標題:彭水周家村:百姓日子越過越香甜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23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楊元忠 通訊員 劉蕊)盛夏七月,驕陽似火。7月22日,筆者了解到,重慶市彭水自治縣鹿角鎮周家村路邊的萬壽菊爭相綻放,為周家村穿上了美麗的“花衣”。清新的椒香撲面而來,椒農沉浸其中,剪下一支支顆粒飽滿的花椒枝條。眺望遠處,秀美的烏江畫廊映入眼簾。

  産業初見成效 荒山三年變金山

  七月,正是周家村青花椒採摘的季節。

  “這一簍已經滿了,快挑回去。”“好香呀!”在半山腰的花椒基地,成片的花椒林迎風招展。一粒粒花椒飽滿地挂在枝頭,散發出清新迷人的椒香,讓人心醉。七八個村民興高采烈地穿梭其中,戴著手套,拿起剪刀,熟練地剪下花椒枝丫。

  “今年是花椒基地第一次豐收,你看這花椒長得好哦。”貧困戶張維龍一邊採摘,一邊示意記者看竹筐裏裝滿的花椒。

  提起今年青花椒的豐收,村民委主任張維和笑在臉上,甜在心裏。他説,花椒基地是在曾經的荒山上建起來的。2016年初,周家村引進公司,成立專業合作社發展花椒産業,在4、5組流轉土地400畝種植青花椒,讓原本的荒地“變廢為寶”。“今年剛好是第三年,花椒進入了投産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bbf66270-e15c-49ca-86aa-c86ffc4b7dc6

村民們在美麗院落聊天。通訊員 劉蕊 攝

  花椒基地從建設到種植,從管護到採摘,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這為村民提供了就近就業崗位。在管護採摘季,有20余個名村民到基地務工掙錢。“他們將土地承包給基地,每年都有租金,還可以來合作社務工掙錢,肯定比撂荒或種莊稼划算。”張維和説,村民不用外出打工就可以掙錢,大家都很支持花椒基地的發展。

  “在花椒基地打工很不錯,現在是花椒豐收期,採摘花椒每天可掙80元,一個月下來有2000多元的收入。”貧困戶張洪發笑著説,“為擺脫貧困,花椒基地還給我提供了花椒樹苗、技術,並且還實行保底收購花椒,所以,我栽種的10畝花椒不愁賣。如今,有著多種收入渠道,我對脫貧更有信心了。”在周家村,像張洪發這樣的農戶還有很多。

  如今,花椒基地的建設,為周家村帶來了新變化:曾經的荒山如今披上了新綠;曾經無所事事的村民有了新“工作”;曾經被扣上“貧困帽”的周家村,如今甩掉了“貧困”這頂帽子。

  鄉村靚容初現 生活越來越美麗

  周家村5組有個小地名叫泥窩水的地方,鄉村公路連著家家戶戶,門前的院壩乾乾淨淨,人行便道通往家門口,人們悠然自得。村民王發英就住在這裡。

  王發英家是一棟磚紅色的磚房,屋前種滿了桂花樹、桃樹、李樹、核桃樹,屋側有一個小魚池,池邊的葡萄藤蔓佔滿了葡萄架,閒暇時一家人在葡萄架下乘涼休息。屋內的房間收拾得大方得體,被子平整地鋪在床上,傢具抹得一塵不染,廚房裏的灶臺、廚具乾乾淨淨,廁所整整潔潔。王發英靠在貼著“整潔庭院”標識牌的墻邊,一邊吃李子,一邊看兩個孫子開心地玩耍,怡然自得。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6c7a20-63d5-4ff6-bcf6-14cc3272df94

美麗的鄉村通路。 通訊員 劉蕊 攝

  王發英家已經連續三年獲得鎮上的“整潔庭院”稱號了。“家裏如此乾淨舒適,是怎麼保持的呢?”在與左鄰右舍聊天時,時常有人這樣問王發英。

  “這是我從小就養成的習慣,很愛乾淨,看不得家裏亂糟糟的。現在基本上隔上兩三天就會把房前屋後打掃一遍,住起來舒服。”王發英説,我時常教育兩個小孫子愛護衛生,每次掃地我都會叫上他們,教他們如何打掃。這樣,不僅能一起勞動,還能讓他們從中明白愛護環境這個道理。

  王發英的行為不僅影響著自己家人,還帶動了周邊的村民效倣。人們紛紛把房前屋後打掃得乾乾淨淨,並在院壩邊種上各種觀賞植物。

  如今,“泥窩水”不再是泥土紛飛,成為了村民宜居宜業的綠色家園。

  挑重擔闖難關 自強不息謀脫貧

  在周家村,提起張永培這個名字,人人都知曉。

  “並不是因為他莊稼種得多,而是因為他身上有一股勤勞肯幹的韌勁。”貧困戶張洪海這樣評價他。

  張永培家有四口人。2016年,兒子張勇在外打工時,身體被大面積燒傷,家中的重擔一下落在了已經64歲的張永培身上。

  2016年,張永培家被列為精準扶貧幫扶對象後,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幫扶。對此,他一方面心存感激,另一方面暗下決心要儘快努力脫貧。

  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張永培沒有向生活低頭,他從自家田地入手,摸索著靠種植蔬菜脫貧致富。他起早貪黑,風吹雨淋,一心想著多種多收,提高家庭收入。

  他不僅將自家的9畝田地栽滿種盡,還開墾了其他村民的撂荒地。有了土地,張永培既想大幹一場,又不能盲目蠻幹,因為他知道種蔬菜是有風險的。因此,張永培積極參加鎮裏的蔬菜種植技術培訓,為他擴大生産提供了技術支撐。2018年,張永培蔬菜收入有3萬元。

  不僅如此,張永培還養了2頭牛、8頭豬、7桶蜜蜂。如今,張勇的燒傷已經治愈,家裏的産業也有聲有色。

  “別人都在使勁為我加油鼓勁,我不能還在原地踏步。”張永培對自己脫貧充滿信心。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