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萬州:整治農村人居環境 翻新鄉村記憶
華龍網  2019-08-02 15:39:28

  原標題:萬州梨樹鄉:整治農村人居環境 翻新兒時鄉村記憶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2日6時30分訊(特約通訊員 周曉瑜 通訊員 應鳳林)“來來來,快坐快坐,天氣太熱了,快來歇涼哦……”剛滿60歲的重慶梨樹鄉龍頭村二組居民張定紅在自家的老宅院壩裏,一邊高興地搬著椅子,一邊熱情地招呼著大家喝茶。一旁的老宅裏,老張家雇請的幾個工人師傅正在忙碌著打砂、和泥、粉墻……

  龍頭村村主任伍正權忙著趕上前向來客介紹:我們村里正準備把張定紅家廢棄的兩間老房子整修出來,搞一個小小的農耕記憶小院,一間屋子擺放老的農業生産工具,一間屋子擺放老的農村生活物件兒,讓子子孫孫記得起祖先,憶得起鄉愁,讓南來北往的城裏人來到我們大山深處,觸摸得到兒時的記憶,找尋得到童年的感覺。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a510762-456c-4ac4-8991-251064f14336

美麗的田園風光。通訊員 應鳳林 攝

  翻新鄉村記憶 居民幹勁足

  8月1日,盛夏的龍頭村雙柏新彎院子,知了聲聲、流水淙淙,家家戶戶窗明几淨,好一幅勃勃生機欣欣向榮的場景。小石橋上,龍頭二組組長方文均踩著修葺一新的青石橋面,看著河堤邊兩排迎風招展的紫薇樹,望著清瑩瑩嘩啦啦的溪水,喜滋滋地逢人便説,這座橋恢復得好,莫看這橋不大不長,但以往過路的人多著呢,還有點歷史呢,解放前我們這一方的人下雲陽,過利川,那可都是必經之路!

  古柏樹下,71歲的老大娘鄒代珍盯著自家大門口經過整治後煥然一新的老水井笑得合不攏嘴,喃喃自語,我在這裡住了快五十年,雖然現在早已用上自來水了,但看到這口古水井,年輕時候那些年挑水提水的苦日子,我依然記得清清楚楚。

  公路旁,剛從宜昌建築工地上趕回來的農民工張術權站在自家的一棟三層小洋樓面前,正在和家人商量,是不是該結束在外漂泊打工的日子,回到煥然一新的新彎院子來搞一個小民宿,整一點農家菜,吸引一些遊客,也嘗嘗旅遊飯,發點兒旅遊財。

  院子裏,已經放假的幾個小學生娃娃腳踏著滑板車,正在歡笑著唱:掃乾淨哦,擺整齊哈,莫亂丟喲……

  梨樹鄉龍頭村雙柏新彎院子背靠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潭獐峽,山清水秀,風光旖旎,一條潺潺小溪橫穿其間,37戶居民分散居住在S507省道兩旁,交通條件十分便利,自然基礎條件很好,院子裏一口大水塘旁錯落有致地生長著6棵已經超過百年的古柏樹,有老泉井、染布石,有小溪流水、小橋人家,有殷實豐碩的小果園,有綠油油的農家小菜園。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a1a46cd-9293-4c29-98d6-d5d7f7b67cfb

居住區內鮮花常伴。通訊員 應鳳林 攝

  攜手整治環境 舊貌換新顏

  五月底的一天,一場主題為“改變農村環境臟亂差,掃乾淨擺整齊莫亂丟”的院壩會讓這個農家院子發生了改變,院壩會上,參會居民代表群情振奮踴躍發言,強烈要求在全鄉率先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決心讓新彎院子面貌一新,昂起龍頭村的“龍頭兒”。

  院壩會後,鄉村組三級幹部根據龍頭村雙柏新彎院子的基礎條件、鄉村特色、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在反復徵求群眾意見意願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商定整治方案,確定圍繞“田園風光”主題實施,整治實現“古柏老井岩蛙,小橋流水人家,炊煙田園畫境,幸福生活鄉下”的美好願景。

  六月初,鄉村幹部帶著本地土生土長的泥瓦匠黃承平前往區內幾個鄉鎮取經,學習環境整治好的做法和先進經驗,與此同時號召居民捐獻廢磚、廢瓦、廢罐子、廢石頭、閒置的農村特色老物件、廢舊農具,用於整個新彎院子的區域整治裝飾,並且號召居民在完成自家環境衛生整治基礎上,出工出勞共同參與公共區域環境整治。

  經過一個月集中整治,在大家齊心協力參與下,雞鴨進圈了,溪水變清了,菜園子扎上了竹籬笆,房前屋後變得乾淨整潔,新彎院子改頭換面,徹底變了模樣。

  談到接下來的全鄉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梨樹鄉黨委書記朱希現表示,首先將選準點、繪好圖,充分尊重當地居民意願,共同商定整治方案,共同繪好一張整治圖,既整治環境容貌又挖掘歷史文化,既提升生活品質又留住悠悠鄉愁。其次是用足力,堅持節約高效,不搞形象工程,充分用足用活本地力量和資源,堅持選擇本地工匠,發揮其情況熟、人緣好、辦法多、聽招呼且工價低的優勢。同時要定好路,試行籌資靠“四點”,管理靠“四加”,示範靠“四帶”,力爭讓全鄉環境整治工作取得實實在在效果。

編輯:歐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