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14日6時05分訊(特約通訊員 譚顯全 通訊員 陳世會)“我在寶頂等你,化作盛開的蓮只為前世的塵緣,紅塵陌土一夢千年……”8月13日,“蓮荷禪韻”,一場美不勝收的文化盛宴,重慶市政協委員、大足區委統戰部長廖文麗在“學講做”主題宣講報告會上,身著一件繡著荷花的粉色旗袍,手持一朵盛開的蓮花,聲情並茂演唱歌曲《我在寶頂等你》,傾情為以大足石刻中的荷蓮元素為代表的大足荷蓮文化持續發展唱出“心聲”。
嬌艷荷花。特約通訊員 譚顯全 攝
此情此景,讓人不自覺的陶醉其中。區政協委員趙冬梅趕緊舉起手機,拍攝下這感動瞬間,並將視頻上傳朋友圈,瞬間引爆朋友圈。
“看石刻,賞荷花,留住客。廖委員倡導跳出始終圍繞石刻做文章這個思路,從荷蓮文化挖掘方面來做一番文章,很有味道!”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長、區政協委員胡蓉是第一個留言評論的。
從一名講解員開始,22年與石刻相伴,在她心裏與千年石刻相處越久,越是覺得石刻藝術應該有更大更好的影響力,並一直致力於為打造“石刻之城”積極建言獻策。在2019年二屆三次會議大會發言上,她以《打造”匠心之城”,讓大足城市規劃、建築更體現大足文化》為題的發言,把“我是大足人,我是石刻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講得深刻、講得動情。她的建言得到了區領導的認同,並在之後召開的二屆三次會議聯組協商上得到了回應。
嬌艷荷花。特約通訊員 譚顯全 攝
“我很贊同胡蓉委員關於在城市規劃建設中融入石刻文化元素的想法,但我想如果城區及寶頂石刻景區適當融入荷花盆景,會是一種‘美石美刻,花開見佛’氛圍的生動展示,也更能讓遠方的客人留下來。”廖文麗補充説道,大足自唐代設縣開始就有荷花栽培,明代更有“大足荷蓮冠巴蜀”的美譽,可謂源遠流長,是“中國荷蓮之鄉”。特別是近年來,“荷蓮經濟”已經形成産業,荷蓮栽培面積己近10萬畝,品種1000多個。穿行棠城,人在畫中,荷蓮成為了大足靚麗的風景線。她表示希望政協委員參與到城市建設與推介中,多提有益意見。
傾力打造以大足石刻為核心的國際文旅城。特約通訊員 譚顯全 攝
為此,8月6日,廖文麗率隊走進民營企業,結合提案相關內容,先後來到山姆培食經營部、華美達酒店、大古裝飾和天之蘭裝飾等企業,對民營企業在産品創意、裝飾設計中,是否將大足本土的石刻文化、荷蓮文化等融入企業發展中進行了深入調研。
荷花融入旅遊産品。特約通訊員 譚顯全 攝
“你們小倆口創新開發的糕點,味道不錯,特別是這個糕點上的圖案‘大豐大足’‘荷花’創意很好,融入了我們大足石刻、荷花文化內涵。”在與當地山姆培食經營部曾珍夫婦交流時,委員們對此讚嘆不已。
廖文麗等政協委員們在調研中驚喜地發現,小到小吃、擺件,大到裝飾品設計呈現,都很好地把石刻元素、荷花文化融入其中,這正是與她和政協委員們始終堅持和提倡的大足要形成自己獨有的城市符號和旅遊標識的概念相統一。
“用大足的石刻文化、蓮荷文化、留住人的心、找尋人的根、寄託人的情、吊住人的胃,到大足開啟感恩之旅、靜心之旅、祈福之旅。”廖文麗微笑著説:“打造以大足石刻為核心的國際文旅城,我們政協委員,一定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