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建畫裏鄉村 留夢裏鄉愁 北碚區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助推脫貧攻堅
三聖鎮天宮村 攝/彭倫貴
金刀峽鎮古戲樓前,來自北碚區狀元小學的孩子們在表演“狀元龍操” 攝/秦廷富
靜觀台灣農民創業園 攝/吳立為
8月的靜觀鎮素心村綠意盎然,千山萬壑流碧,風景如詩如畫。
驅車沿著村東頭的公路一路前行,一座座美麗民居猶如一幅幅山水畫卷在行人的眼前漸次展開:幽靜整潔的院落,潺潺流動的溪水,綠色如黛的青山……宛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讓人流連忘返。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黨的十九大以來,北碚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脫貧攻堅的基礎保障和鄉村振興的先導工程,推動改廁、清臟、治污、修路、增綠、靚村多管齊下,全方位補齊農村發展短板,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奠定穩固基石。
環境整治
補齊産業發展短板
藍天白雲下,柳蔭鎮永興村美若油畫。白墻灰瓦的民房掩映在綠水青山之間錯落有致,寬闊的柏油路、整潔的農家院壩、書香四溢的農家書屋……眼前一幕,讓人很難將臟亂差和永興村聯繫起來,但事實是永興村過去不僅環境一團糟,還是典型的市級貧困村。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這是永興村過去的真實寫照。村支部書記韓聯均説,村裏不僅水電路等基礎設施落後,農戶家裏的環境衛生更糟糕,全村貧困戶有64戶230人,其中絕大部分因為環境差導致因病致貧。後來,村裏結合“村莊清潔行動”和“村莊綠化行動”以及危舊房改造、改廚改廁等基礎設施建設,村民的環境衛生有了明顯變化,村子的發展面貌也有了起色。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個系統工程。”北碚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全面脫貧的“升級版”和鄉村振興的“基礎版”來打造,近來,北碚制定了《北碚區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要點》,確立了改廁、除臟、治污、清廢、靚村、規劃“六項任務”,同時圍繞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四城同創”等重點工作,打響村莊清潔行動春夏戰役、“村莊清潔助力脫貧攻堅”等活動,進一步補齊農村發展短板。
同時,該區整合鄉村振興專項資金7100萬元,確立了3類共15個示範村項目,推動其基礎設施建設及風貌改造等硬體建設。如今靜觀鎮素心村、柳蔭鎮東升村、金刀峽鎮勝天湖村等示範項目已初見成效,院落風貌煥然一新。
截至目前,該區清理地面積存和散落垃圾1200余噸、溝渠500余公里、塘堰200余處、農業廢棄物100余噸,清掃鄉村公路1000余公里,建設“四好農村路”102公里,硬化入戶道路219公里。
環境之變
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志氣
金刀峽鎮勝天湖村桃子坪院落的脫貧戶張榮華做夢也想不到,村裏環境衛生的改善竟能改變他家的命運。
張榮華今年70歲,前幾年由於患病被納入了貧困戶序列。後來村幹部上門宣傳人居環境政策時他死活不答應,“活了大半輩子,啷個打掃衛生用不著你們來指指點點。”直到後來,老張看見周邊的農戶將柴草擺放整齊,室內院壩打掃得乾乾淨淨後,他才勉強答應整治環境。
但讓張榮華意想不到的是,環境一改,整個人的精氣神也有了,他不但將自己打扮得乾淨整潔,還主動將2畝地流轉給村集體發展産業,自己也幹起了種養殖業。
事實上,張榮華精氣神的變化只是北碚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激發脫貧內生動力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為激發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北碚區以住房“三建”、農家“三園”、環境“三清”、習慣“三優”為主要評分標準,按照20%的比例,集中評選一批“清潔衛生示範戶”,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督促各街鎮廣泛開展“四個一”宣傳攻勢(人居辦發放一封倡議書、街鎮選樹一批先進、村社設立一個宣傳欄、院落開展一次農民課堂),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農民群眾大力普及“廁所革命”、垃圾分類等衛生健康知識,一方面引導貧困農戶自覺投身環境整治,另一方面以生活環境的改變提升群眾尤其是脫貧戶穩固脫貧增收的精氣神。
如今,在北碚的廣袤農村,臟有人管,亂有人治,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僅逐漸養成,同時大家精神抖擻鼓足幹勁謀發展。“現在走到哪都感覺清清爽爽、乾乾淨淨、漂漂亮亮,城頭人都羨慕起我們的生活了。”村民們高興地説。得益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也不斷增強。
美麗鄉村
迎來産業發展“一池春水”
事實上,農村人居環境的大變樣,不僅扮靚了美麗鄉村,激發出貧困戶的精氣神,更重要的是,還帶來了鄉村産業發展的“一池春水”。
得益於人居環境的改善,東陽街道西山坪村不僅變得乾淨漂亮,還成了城市資本下鄉和村民脫貧增收的一塊沃土。當地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旅融合發展思路,村民不僅將房屋打掃得乾乾淨淨,同時借苓蘢苑鄉村旅遊景點,發展起民宿和休閒採摘。如今,通過環境整治發展起來的特色産業,帶動戶均增收上萬元。
如今,美麗的農村人居環境已成為當地發展的一種資源優勢,吸引一個個小山村迎來蝶變。比如柳蔭鎮以校地合作藝術研學為平臺,探索“鄉村藝術化、藝術鄉村化”發展模式;澄江鎮圍繞“竹”文化生態産業的導入和開發利用,努力打造升級版“戰旗村”;靜觀鎮圍繞“梅”文化做文章,以“一園一帶兩苑三項目四院落”為串聯,打造農文旅融合的蠟梅全産業鏈;金刀峽鎮以“引人入勝,別有洞天”為定位,圍繞“一線三點”形成“生態+農業+旅遊”發展格局;歇馬街道緊扣“生態文鳳,樂活家園”主題,串聯國家柑橘公園、大磨灘濕地公園、文鳳村田園綜合體,打造美麗鄉村精品路線等。
目前,北碚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僅帶動了農村産業基礎設施配套和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的雙優化、雙提升,也推動了北碚脫貧攻堅“衝刺”行動的加速加碼,截至目前,該區1041戶2891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依託特色産業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達16480元。
數説鄉村變化》》
自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以來,北碚區累計改造農村衛生廁所10700戶,完成舊房整治提升1843戶,清理公共區域及水體積存、散落垃圾萬餘噸,修建“農村四好”公路488公里、入戶道路305公里,安裝庭院燈4518盞,建成垃圾分類示範村22個、綠色村莊26個,實施公共場所綠化215畝。
劉欽 聶麗霓 諶麗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