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建模分析生豬養殖指標,為零部件印上“身份證”,實時查看學校後廚——從工廠到田間處處都有“智慧因子”
從工廠到田間,再到城市運轉中的每個細節,前沿科技如何提升經濟發展質效,並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重慶日報記者在本屆智博會線上展廳感受到,無數智慧因子正在影響和改變各行各業。
農業
智慧蔬菜種植機打造“家庭農場”
雲臺攝像機緩緩調整角度,畫面中的山坡上出現一團煙霧,不到10秒,“森林衛士”便發出“嗡—嗡—嗡”的警報聲。
這是重慶市海普軟體産業有限公司展出的“森林衛士”智慧化森林防火監測預警系統。依託遙感技術、熱成像技術、邊緣識別技術等科技手段,一台雲臺攝像機就可以“看護”半徑約30公里的林區。
記者看到,智博會線上展廳裏,關於種植和養殖、林業等領域的智慧技術還有很多。在國農(重慶)生豬大數據産業發展有限公司展臺,生豬智慧養殖大屏上,豬群數量、生豬站立或躺臥形態、進食和飲水情況、豬圈環境指標等數據一目了然。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建模分析,可幫助養殖戶優化飼料投放方式,提高對生豬生長環境的控制能力和疫病應對能力,同時降低飼養成本。
在城市裏如何享受種植的樂趣?一家農業科技公司展示的五層田家庭智慧蔬菜種植機,為市民打造了潔凈健康的“家庭農場”。這款種植機高約1.7米,佔地僅0.3平方米,採用無土栽培,可種植蔬菜、花卉、藥材等四大類70余種植物,其智慧光照系統、智慧循環系統和科學配製的營養液打破了自然條件的限制,使種植過程可控,也讓人們吃得更營養、更健康。
哈爾濱工業大學為農作物高産提供了一條高科技路徑。其展示的面向黑龍江寒帶作物的智慧物聯網系統中,依託基於圖像處理的葉齡診斷技術、基於近紅外光譜的病蟲害診斷技術等關鍵技術手段,通過物聯網終端採集作物數據,建立生長環境等生長全要素與作物産量和品質等數據間的關聯,從而找到提高作物産量和品質的方法。
工業
設備異響位置一照就找到
在嘈雜的工業生産環境中,如何分辨並定位異響的準確位置?科大訊飛展示的一款手持聲學照相機讓人“腦洞大開”。
該工業聽診系統基於聲音事件定位和檢測技術,可以通過精確的聲音捕捉和智慧演算法,持續監測電力設備、水泵等重要工業設施,從紛擾的雜音中分析出故障聲音。依託該系統,科大訊飛開發了聲學照相機,只要對著設備一照,哪個位置有異響便一目了然。
長安汽車則展示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一項革新技術——智慧換電。只要電動汽車駛入智慧換電站,舉升機將汽車抬高後,汽車下方的機器人卸下電池,另一台機器人送來新電池,“咔”一聲安裝到車輛底盤裏,整個過程不到一分鐘。
在設備、零部件和産品上,印一個小小的二維碼“身份證”,通過掃碼設備,可以查到關於這個“身份證”主人的一切。這是重慶忽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這項智慧應用可以解決人工對設備加工參數進行比對、錄入和調試時存在的低效、易出錯問題。
服務業
無人機跨越千里送快遞
智慧化技術和産品也助推服務業不斷更新迭代。
提到商用無人機,絕大部分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四旋翼的“小傢夥”嗡嗡飛舞的樣子。重慶豐鳥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線上展臺上展示的FH98無人運輸機卻刷新了這一認識。這是一架採用雙翼設計的飛機,造型看起來有些復古,但其內核卻是絕對的智慧化。該無人機最大業務載荷達1.5噸,航程達1200公里,起飛與著陸距離只有150米,用於三線及以下城市航空網絡覆蓋,可實現36小時快遞通達全國。
線上,一家公司展示了校園食品安全和營養智慧管理系統。通過該系統,主管部門和家長可追溯食材來源、實時查看AI後廚監控、實時查詢校長陪餐,並能查詢添加劑使用情況等,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在智慧醫學方面,成都金盤電子科大多媒體技術有限公司展示了一項黑科技:脊柱微創智慧手術機器人。該機器人可以將穿刺針精確引導到病灶處,精度達到0.2mm,並將穿刺時間從1-2個小時減少到1-2分鐘,放射次數從最多70次減少到2-3次,這一技術大大減少了手術風險以及放射線對患者、醫生身體的傷害。(重慶日報記者 白麟 楊駿 見習記者 王天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