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滾動>>正文

北京國際電影節展映單元:北京城事

2018-03-27 15:58:48|來源:新華網|編輯:梁寧

  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展映單元,有一個“專屬”北京的子單元——“北京城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可以在電影院裏看到兒時的美好回憶;不了解北京的朋友,可以在銀幕上領略舊時光裏關於北京城事的點點滴滴。

  和今天的年輕人一樣,八十年代的職工們,除了生計最關心的就是住房問題。導演徐谷明和鄭洞天以八十年代的住房題材拍攝了《鄰居》,把攝像機搬到了北京機關大院的筒子樓裏。

  

  跼踀的空間,幾代人蝸居在一居室裏。樓道走廊裏,搭個灶臺就是廚房,誰家炒個菜整層樓都是“人間煙火”。廁所和澡堂都是公用的,鄰裡間經常互相干擾,更別提保護隱私……

  但就是這樣一群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天天一起吃飯、聊天,彼此照應。

  這種“遠親不如近鄰”的情感,好像也成為了專屬於那個年代的回憶。

  

  同樣是八十年代末,張暖忻導演的《北京,你早》則把目光投向了改革開放時代大潮下青年男女的情感糾葛。

  一輛三門兩段的紅色大公共,慢慢悠悠晃蕩而過,迷迷瞪瞪的青年,幽深的衚同,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京味兒十足。

  那時的公交車那麼長,那時一輛車上有兩個售票員,那時長安街的清晨灑水車沖刷躁動後的寂寥,待到鴿哨叫醒沉睡的北京城,一切重新開始。北京,你早。

  有人説,這是他看過的描寫北京最好的影像。

  跟《北京,你早》一樣,把那個年代的社會風貌和人民心態準確記錄下來的,還有謝飛導演、姜文主演的《本命年》。

  滿臉膠原蛋白的姜文,紅T恤藍牛仔大墨鏡,演繹了一個為兄弟兩肋插刀的“大男孩”——李慧泉。

  他在二十四歲,這個充滿矛盾和困惑的年齡,人生的第二個本命年,依然迷茫,依然不務正業,依然覺得青春不是很酷,而是很殘酷。

  那個年代的人,講究衚同裏的江湖義氣,看重大雜院裏的發小情。那些看上去混不吝的小夥兒,內心是善良且局氣的,用《老炮兒》裏六爺的話説就是“懂規矩”。

  如果李慧泉活著,會不會就是後來的六爺,一樣的無奈,一樣的落寞。

  當然,北京永遠都不是只屬於北京人的北京,它也是屬於異鄉人的“北漂夢”。

  作為重慶人的張一白,就用外來者的目光審視北京這座城市,用《開往春天的地鐵》講述兩個異鄉人在北京的愛情故事。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