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影節閉幕 !挪威電影《愛的暫停鍵》成天壇獎最大贏家
    春光沐京華,光影暖人心!4月26日晚,為期九天的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在懷柔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落下了帷幕,十項天壇獎獎項逐一頒出。最終,挪威電影《愛的暫停鍵》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和最佳女主角四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中國演員海一天和耿樂獲得最佳男配角獎。最佳音樂獎由《貝林格:宏圖大志》的伊恩松諾加內奪得;最佳攝影獎由阿根廷電影《音訊》的古斯塔沃·斯奇亞菲諾獲得。他上臺後激動地説,“今天我非常幸福”,並感謝了在場的他的家人。他説,今年以來阿根廷一部電影也沒有拍出來,“阿根廷電影業現在非常困難,但阿根廷電影人會堅持下去,謝謝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配角獎由《好好的》演員海一天和《大風殺》演員耿樂一起獲得。海一天上臺後激動地説,自己9歲入行,演的第一個角色是一個壞小子,四十多年後憑藉一個反派獲得了這份榮譽:“感謝北京國際電影節的認可,讓我們今天有機會站在這裡。”而耿樂則表示,北京是自己的福地,“以前我常常去天壇玩,沒想到今天把天壇女神攥在了手裏,感謝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配角獎由《音訊》的瑪拉·貝什泰利獲得。最佳男主角由比利時電影《最美小鎮》的兩位主演同時獲得,皮埃爾·巴斯丁和本傑明·蘭比羅特在片中飾演一對警察搭檔,他們在生活中是表兄弟,這也是他們第一次參演電影。評委倪妮説,他們的獲獎實至名歸。最佳女主角由《愛的暫停鍵》的演員赫爾加·古蓮獲得。她激動地説:“感謝評委們認可我的工作,也讓我有機會參與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由《愛的暫停鍵》的編劇莉莉婭·英戈爾夫斯多蒂爾和《大風殺》的編劇孫悅、張琪同時獲得。最佳藝術貢獻獎由阿根廷電影《音訊》獲得。最佳導演獎由《愛的暫停鍵》的導演莉莉婭·英戈爾夫斯多蒂爾獲得。最佳影片獎由天壇獎國際評委會主席姜文和演員葛優頒出。《愛的暫停鍵》獲得了這項最大殊榮。赫爾加·古蓮代表劇組上臺,她開心地説,這是一部小成本之作,只有幾位演員,“但我們傾盡全力創作。雖然當今世界每個人之間的距離沒有這麼近,但我們需要更加深入真實的理解。這部電影就像是一扇窗口,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感謝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十大獎項名單如下:最佳影片:《愛的暫停鍵》最佳導演:《愛的暫停鍵》莉莉婭·英戈爾夫斯多蒂爾最佳藝術貢獻獎:《音訊》最佳男主角:《最美小鎮》皮埃爾·巴斯丁、本傑明·蘭比羅特最佳女主角:《愛的暫停鍵》赫爾加·古蓮最佳男配角:《好好的》海一天、《大風殺》耿樂最佳女配角:《音訊》瑪拉·貝什泰利最佳編劇:《愛的暫停鍵》莉莉婭·英戈爾夫斯多蒂爾、《大風殺》孫悅 張琪最佳攝影:《音訊》古斯塔沃·斯奇亞菲諾最佳音樂:《貝林格:宏圖大志》伊恩松諾加內評委會特別榮譽:《納維》  《小花》劇組46年後重聚當晚,電影《小花》的主演劉曉慶、陳沖和唐國強作為嘉賓出現在舞臺上,一下子把觀眾帶回到了激情燃燒的上世紀八十年代。陳衝説,自己的18歲生日就是在《小花》劇組度過的,今年64歲的生日則是在北影節度過,“非常幸運還能站在觀眾的面前,還有這麼多觀眾跟我説起《小花》。”劉曉慶回憶了片中的一個片段,“哪怕只有一句臺詞,也能演出一場大戲。”而唐國強則激動地説,46年過去了,兩位女主角還拼搏在表演的第一線,“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97歲田華獲終身成就獎人民藝術家、《黨的女兒》主演田華獲得本屆北影節終身成就獎。張勇手、陶玉玲、陳佩斯、朱時茂等走上舞臺向這位電影表演藝術家致敬。陳佩斯激動地説,自己從田華身上學到了“做演員不是為了流量,而是心裏敞亮,只有心裏敞亮,才能裝得下億萬觀眾。”田華坐著輪椅來到臺上,而組委會也安排了驚喜,在《黨的女兒》中飾演李玉梅女兒小妞的沈競華突然出現了舞臺上,看到“女兒”的出現,田華激動地呼喚道:“小妞,小妞,我看見我的女兒了。”而沈競華也哭著地對田華説,“很想您。”田華安慰她,“小妞,咱們不哭,要聽媽媽的話。”隨後田華激動地對著台下的觀眾説,“我是演員田華,一輩子紮根于生活,用表演藝術為人民服務。沒想到97歲了,偉大的人民把這個重要的獎項頒給了我,我要對得起人民,只要你們不嫌棄,我願意為你們多做點事,為中國電影多做點事。”(王金躍)
    2025-04-27 09:28:31北京國際電影節
  • 北影節展映一票難求 3部入圍“天壇獎”國産片各有看點
    《大風殺》中的人物群像出彩,《好好的》講述女性之間的溫暖救贖,《如意飯店》有懸疑更有喜劇元素。入圍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天壇獎”的15部作品中,有3部是國産片。它們各有看點,不僅展映期間一票難求,映後也收穫觀眾和媒體的不俗口碑。《大風殺》3名警察對決44名悍匪邊陲小鎮突遇44名悍匪襲擊,鎮上只有三名民警一把槍,如何保衛一方水土平安?由張琪執導,江志強擔任監製的電影《大風殺》憑藉一場封閉空間的“大逃殺”引爆口碑。影片主演包括白客、辛柏青、郎月婷、耿樂、孫寧等,群像戲份多且出彩。作為導演張琪的第一部長片,監製江志強坦言,成片完全超出他的想像,他從沒見過有人會這樣拍警匪片。張琪透露,自己對“極端困境下的人性爆發”很感興趣:“(片中的)忙崖鎮像一座孤島,所有人都在為生存搏命。”首度在大銀幕上挑戰反派角色的辛柏青,將悍匪北山塑造得“優雅又兇殘”:“打火機聲是死亡信號,他的髮型、衣服甚至點煙姿勢都是精心設計的。”談及與白客的對手戲,他笑稱兩人戲外刻意保持距離,“殺青前都沒加微信!”《大風殺》將於5月1日全國公映,目前預售已全面開啟。《好好的》馬麗挑戰溫情題材被家暴折磨的女性拼死逃離丈夫,與孤僻老太太如何互相救贖?電影《好好的》走女性題材、溫情路線,但最受關注的莫過於主演馬麗首次挑戰類似題材並擔任監製。影片由郝銘執導,與馬麗搭檔的是演員趙淑珍。片中,馬麗飾演的主角白麗萍拼死逃離家暴丈夫,來到大城市謀生,機緣巧合之下成為孤僻老太太唐淑寅的護工兼保姆,兩人好不容易雙向救贖,沒想到有更大的危機等著她們。影片首映禮上,回憶起拍攝過程,馬麗忍不住潸然淚下。她坦言,這部戲充滿現實沉重感和人性的複雜,創作艱難程度超乎想像。“我必須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去感受白麗萍的恐懼、掙扎與不屈。”這與她以往的喜劇角色大相徑庭,需要她徹底打破觀眾對她的固有認知,重新塑造一個全新的銀幕形象。作為監製,馬麗還要關注電影製作的方方面面。從劇本的打磨到拍攝場地的選擇,從演員的調度到後期的製作,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壓力可想而知。“最困難的時候,是眾多圈裏的朋友伸出援手,大家齊心協力才完成了這個作品。”馬麗説。《如意飯店》懸疑背後是荒誕喜劇大山深處的神秘村莊中,村民熱情似火,但村莊中的如意飯店卻暗藏玄機。身負秘密的民警、背負巨債的父女、貌合神離的夫妻,各方勢力齊聚飯店,誰才是最後的贏家?撲朔迷離的懸案成為電影《如意飯店》中最令人好奇的看點。該片由李永一執導,主演包括喬杉、王硯輝、楊子姍、潘斌龍等。李永一説,《如意飯店》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懸疑片,而是一部披著罪案題材外衣的荒誕喜劇片,希望為觀眾展現一場善惡之間激烈的對抗與糾葛,帶給觀眾更多新鮮感和對複雜人性的思考。王硯輝此次飾演如意飯店老闆,其將人物正邪難辨的氣質和複雜縝密的心思演繹得絲絲入扣。潘斌龍飾演一位深愛女兒的貨車司機,細膩的情感表達感染力十足,他坦言,影片給了演員很大的發揮空間。(袁雲兒)
    2025-04-25 10:10:01北京國際電影節
  • 北影節舉行伊莎貝爾·于佩爾大師班 于佩爾:期待與中國導演合作
    昨天上午,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伊莎貝爾·于佩爾電影大師班在郎園Station舉行。 和冠欣攝當被問及很多西方影評人稱她為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演員”時,伊莎貝爾·于佩爾不假思索地回答:“我非常同意這些評價。”全場掌聲雷動,折服於這位演員的自信與坦然。昨天,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舉行伊莎貝爾·于佩爾大師班,現場座無虛席。台下,導演賈樟柯化身“迷弟”聽得專注;臺上,青年導演畢贛作為對談嘉賓抓住機會提問,于佩爾也表示很喜歡他的電影《路邊野餐》《地球最後的夜晚》。作為世界影壇常青樹,法國演員于佩爾以獨特的氣質與多面的性格創造了一種獨特的表演美學。她擅長以冷靜內斂的表演舉重若輕地塑造角色變幻莫測的心理。從20世紀70年代法國新浪潮末尾開始從影至今,于佩爾信步遊走于歐亞大陸之間,以動人表演激發出眾多角色的生命本色。她曾分別兩次折桂戛納和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榮譽,跟許多著名導演有過合作。今年71歲的她已經帶觀眾走過幾乎一半的電影史,但她依然充滿活力,保持了旺盛的藝術創造力。雖然欣然接受“最偉大演員”的讚美,但于佩爾隨後補充,説這並不是她自己一個人的功勞,因為她和很多偉大的導演都合作過。談起以殘酷敘事風格著稱的奧地利導演邁克爾·哈內克,于佩爾説:“作為電影導演他很殘酷,但是作為個人不是,他本人很有共情心。”她曾在哈內克執導的《鋼琴教師》中飾演一位心理扭曲的鋼琴教師,內斂紮實的演技讓人不寒而慄。這部作品讓她拿到了戛納最佳女演員獎,也是她的表演代表作之一。于佩爾説,《鋼琴教師》無論敘事還是導演風格都令人震撼,“拍電影主要不在於講述了什麼,而是怎麼講述。”近年來,于佩爾還在勇敢嘗試跨國、跨文化的合作,比如她與韓國導演洪常秀拍攝了《在異國》《克萊爾的相機》和《旅行者的需要》。“《克萊爾的相機》是在戛納電影節期間拍的,一共只用了6天。《旅行者的需要》也是極短時間完成的。雖然他拍得很快,但他投入的時間其實是極大的,只不過是一種不同的時間投入方式。”于佩爾透露,洪常秀拍電影時,可以讓演員們不停提問,但不一定要找到答案。于佩爾希望有一天能和中國導演合作。她還現場點評了畢贛的電影,她認為畢贛的作品有一種詩意,能帶觀眾進入一種夢境。有位觀眾提問于佩爾對“電影臉”的看法,于佩爾説,電影能帶來無窮的多樣性與變化,因此電影中的美也有很大變化。“偉大的導演會讓我們進入到多樣性的美當中,我們的電影也會充滿活力。”她認為,美的定義並非完美,相反有缺陷的不完美才是美。(袁雲兒)
    2025-04-24 09:51:39北京國際電影節
  • 回溯經典 觀照現實 注目未來——第15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觀察
    人間四月天,第15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如期而至。為期9天的時間裏,影片與影迷雙向奔赴,中外影人交流互鑒,技術與産業融合共生……透過北影節這扇“光影之窗”,可以洞見我國電影産業發展的過去與現在,感悟中國電影相容古今、交融中西的時代氣象。回溯“兩甲子的喝彩”從《邋遢大王奇遇記》到《豬豬俠》,從《舒克和貝塔》到《喜羊羊與灰太狼》,從《大鬧天宮》到《哪吒之魔童鬧海》……北影節開幕式上,青年演員和孩子們將中國動畫經典角色搬上舞臺,引發現場觀眾強烈共鳴。今年是中國電影誕生120週年、世界電影誕生130週年。回顧本屆北影節,“致敬經典”這一主題貫穿始終。特設專題回溯經典——本屆“北京展映”共有300余部影片與觀眾見面,涵蓋全球佳作、經典修復、華語新銳等多元主題,其中特別策劃“兩甲子的喝彩:中國電影特展”和“130年的自畫像”兩大主題,《神女》《勞工之愛情》等經典作品帶領觀眾回溯電影的百年曆程。  “北京展映”現場。邢拓 攝同時,北影節還特別推出“京劇電影工程”系列專題,精選十部京劇電影在“中國電影誕生地”大觀樓影城展映。“舞臺影像紀實近些年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銀幕上,希望通過這種藝術類型,讓觀眾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首都電影院常務副總經理于超説。常設單元“致敬”是每年影迷們特別期待的章節。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沙丹説,“今年對大熱門、冷門佳作、經典影片等進行了平衡取捨,《西北偏北》《流金歲月》《千禧曼波》等多部4K數字修復版影片在這一單元與大家見面。”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認為,經典電影凝縮著一個時代的電影藝術成就。經典影片修復上映,是經典的再傳播過程,能讓更多觀眾認識到影片的獨特價值,深入了解電影發展歷史。在沙丹看來,參加電影節還要推薦觀眾看新片。“經典是對過往歷史的追憶,新作是對當下自我命運的求索。”一批“直通柏林”的新片上線。今年共有10多部柏林國際電影節入圍或獲獎影片上映,《天空的另一面》《巴黎夏日》等新片在開票後不久迅速售罄,迎來加場。入圍北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國産新片全球首映;新設立的“綠洲”單元展映多部極具類型突破意識的海外新作;科技單元精選50部特效電影,其中21部影片在中國首映……電影愛好者張博涵今年搶到了幾部新片,他激動地告訴記者:“北影節作為家門口的電影節,能讓我在影院體驗來自世界各地小眾的類型片、文藝片,這種機會非常難得。”共探“中國電影市場的天花板”各大核心論壇、電影公開課、電影大師班今年同步向公眾開放,吸引了眾多電影愛好者尤其是資深影迷前來聆聽。在核心論壇現場,專家學者、業界代表圍繞中國電影市場創新與突破路徑展開熱烈討論。《哪吒之魔童鬧海》以超150億元的票房成績標定了中國電影票房新的“天花板”高度。中國電影市場的天花板還能再突破嗎?北京電影家協會主席黃建新提出了“天花板”與“總量”的區分。他認為,電影票房“天花板”不能替代“總量”的概念,即使其他單片票房暫未再次觸及所謂“天花板”的數字,中國電影票房總量仍在,電影人應該有充足信心。《哪吒之魔童鬧海》爆火,給電影行業帶來了哪些啟示?談及內容創作,有關專家認為,要通過提高文化代表性與內容真實性,與全球觀眾産生更深層次的共鳴,進一步加深中國電影的全球影響力。“創作者要嘗試從外部世界找突破、挖題材,同時要勇於面對自我,深入關照內心。”北京電影家協會副主席薛曉路認為,《熱辣滾燙》《小小的我》等一些女導演執導的作品,突破傳統模式,深刻反映社會議題,關注社會現象,值得充分肯定。今年以來,《哪吒之魔童鬧海》在海外多地上映,取得了近20年華語電影海外發行的最好成績。華人影業總裁應旭珺表示,海外宣發要提前謀劃,採取精準的宣傳策略,同時要注重社交媒體的影響力。  4月19日,觀眾在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破億手繪海報展上參觀拍照。李鑫 攝互聯網時代,優質劇集、短視頻、遊戲等媒介在稀釋著電影觀眾的注意力。如何持續培養觀眾的觀影習慣?中國電影集團董事長傅若清提到,今年春節檔特效廳票房相比去年大幅增長。“如今觀眾看電影追求的是觀影體驗,體驗感差異是主導觀眾在多種媒介間做出選擇的核心動因。”黃建新認為,行業要用頂尖的技術設備、非凡的想像力、一流的表達能力去創作作品,不辜負每一位走進電影院的觀眾。激發“新質光影”內生動力本屆北影節以“新質光影·美美與共”為主題,致力於推動電影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新技術、新賽道、新生力量……北影節始終走在行業發展前沿,向“新”而行。錨定新技術——近年來,更多探索新技術形態的作品在北影節展映。北影節往屆的VR單元、XR單元今年進一步擴展為“無界”和“沉浸”主題單元,匯聚了40余部先鋒作品,包含VR、AR、MR、環幕、三折幕及影像交互裝置等多種技術形態。“無界”和“沉浸”主題單元開幕式上,電影《唐宮夜宴》出品方現場領取了中國虛擬現實電影的001號“龍標”。今年,隨著虛擬現實電影正式納入電影管理體系,我國虛擬現實電影開啟行業發展新篇章。虛擬現實技術如何有效應用於藝術創作?如何推動虛擬現實電影規範化建設、産業化發展?北影節期間,學界業界人士進行了討論。“虛擬現實電影要忠於電影創作的本質——講好故事。‘在空間中敘事’和‘通過空間敘事’是不同的概念,未來要著重研究如何通過空間敘事。”西安XR電影産業基地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王季萱表示,同時要充分運用好技術,考慮影片在不同影廳和終端放映的適配性問題。專家認為,培養具備跨學科背景、融合藝術創意與技術的複合型人才是推動虛擬現實影像內容發展的關鍵,行業既要培養新生力量,更要轉化和賦能傳統領域的優秀人才。  影片映後交流現場。(主辦方供圖)聚焦新生代——來自北京的青年導演澈與炻在家鄉獲得了人生中第一個最佳導演獎,他自編自導的作品《漁獵法則》在短片單元RF新血計劃奪魁。“在北影節能與行業前輩交流,還結識了諸多創作者,不虛此行。”澈與炻説,作為一個處於上升期的青年電影人,要緊跟時代、敢想敢拼,用自身紮實的基本功為觀眾們呈現更多的優質內容。全新打造“青創Young力場”,推出青年影人與項目落地孵化平臺;項目創投繼續推介申請青年影人專項扶持基金;“注目未來”單元連續多年為各國電影新人的首部或第二部劇情長片提供展示舞臺……從項目孵化到創作引導,從平臺搭建到行業聯通,十五年來,北影節持續構建青年影人培育體系,為青年影人開闢通往銀幕的道路。有關專家認為,更多有想像力、創造力、表現力的青年影人將為中國電影的繁榮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與活力。策劃:張曉松主編:林暉、孫聞記者:邢拓、楊淑君
    2025-04-23 09:32:22北京國際電影節
  • 北京國際電影節·第32屆大學生電影節開幕 35部電影入選大影節優秀影片
      4月21日,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共北京市東城區委員會、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北京國際電影節·第32屆大學生電影節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辦。第32屆大學生電影節啟動儀式 來源: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公眾號  作為中國電影的“青春同路人”,每一年,大學生電影節都會從大學生們的審美視角出發,推選優秀的國産影片。今年的大學生電影節“光影青春”優秀國産影片單元,共徵集到160余部國産影片,最終遴選出35部“光影青春”優秀入選影片。  這些影片包括《抓娃娃》《志願軍:存亡之戰》《蛟龍行動》等。4月21日至5月4日,入選影片將在中國電影資料館和北京東城區部分影院進行展映,部分影片放映後將舉辦主創見面會,並於大學生“青春之夜”榮譽盛典上揭曉“最受大學生歡迎年度影片”等八項榮譽。  啟動儀式上,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攜手北京師範大學實驗中學,共同發起面向少年創作者的“少年影人成長計劃”。該計劃將通過優秀作品推選、創作指導、觀影交流等形式,鼓勵中小學生在光影中感知世界、感知美,進一步擴大大學生電影節對青少年群體的輻射範圍,為中國電影大力培養未來的生力軍。啟動儀式還發佈了《鏡頭裏的東城》東城區影視拍攝推薦線路宣傳片,並推出《北京市東城區影視拍攝服務手冊》,其中包括中軸文脈、衚同肌理、紅色傳承、非遺匠藝等內容。第32屆大學生電影節海報  “光影青春”優秀國産影片完整名單:  《爆款好人》《不説話的愛》《乘船而去》《從21世紀安全撤離》《蒼山》《刺猬》《出走的決心》《倒倉》《東四十條》《孤星計劃》《狗陣》《好東西》《蛟龍行動》《解密》《康熙與路易十四》《裏斯本丸沉沒》《媽媽和七天的時間》《默殺》《您的聲音》《人海同遊》《雪豹》《天堂旅行團》《想飛的女孩》《雄獅少年2》《小小的我》《幸運閣》《下一個颱風》《野孩子》《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最後的告別》《朱同在三年級丟失了超能力》《抓娃娃》《志願軍:存亡之戰》《走走停停》《這週五的遊樂場》。
    2025-04-22 11:32:02北京國際電影節
  • 北影節閉幕 !挪威電影《愛的暫停鍵》成天壇獎最大贏家
    春光沐京華,光影暖人心!4月26日晚,為期九天的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在懷柔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落下了帷幕,十項天壇獎獎項逐一頒出。最終,挪威電影《愛的暫停鍵》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和最佳女主角四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中國演員海一天和耿樂獲得最佳男配角獎。最佳音樂獎由《貝林格:宏圖大志》的伊恩松諾加內奪得;最佳攝影獎由阿根廷電影《音訊》的古斯塔沃·斯奇亞菲諾獲得。他上臺後激動地説,“今天我非常幸福”,並感謝了在場的他的家人。他説,今年以來阿根廷一部電影也沒有拍出來,“阿根廷電影業現在非常困難,但阿根廷電影人會堅持下去,謝謝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配角獎由《好好的》演員海一天和《大風殺》演員耿樂一起獲得。海一天上臺後激動地説,自己9歲入行,演的第一個角色是一個壞小子,四十多年後憑藉一個反派獲得了這份榮譽:“感謝北京國際電影節的認可,讓我們今天有機會站在這裡。”而耿樂則表示,北京是自己的福地,“以前我常常去天壇玩,沒想到今天把天壇女神攥在了手裏,感謝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配角獎由《音訊》的瑪拉·貝什泰利獲得。最佳男主角由比利時電影《最美小鎮》的兩位主演同時獲得,皮埃爾·巴斯丁和本傑明·蘭比羅特在片中飾演一對警察搭檔,他們在生活中是表兄弟,這也是他們第一次參演電影。評委倪妮説,他們的獲獎實至名歸。最佳女主角由《愛的暫停鍵》的演員赫爾加·古蓮獲得。她激動地説:“感謝評委們認可我的工作,也讓我有機會參與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由《愛的暫停鍵》的編劇莉莉婭·英戈爾夫斯多蒂爾和《大風殺》的編劇孫悅、張琪同時獲得。最佳藝術貢獻獎由阿根廷電影《音訊》獲得。最佳導演獎由《愛的暫停鍵》的導演莉莉婭·英戈爾夫斯多蒂爾獲得。最佳影片獎由天壇獎國際評委會主席姜文和演員葛優頒出。《愛的暫停鍵》獲得了這項最大殊榮。赫爾加·古蓮代表劇組上臺,她開心地説,這是一部小成本之作,只有幾位演員,“但我們傾盡全力創作。雖然當今世界每個人之間的距離沒有這麼近,但我們需要更加深入真實的理解。這部電影就像是一扇窗口,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感謝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十大獎項名單如下:最佳影片:《愛的暫停鍵》最佳導演:《愛的暫停鍵》莉莉婭·英戈爾夫斯多蒂爾最佳藝術貢獻獎:《音訊》最佳男主角:《最美小鎮》皮埃爾·巴斯丁、本傑明·蘭比羅特最佳女主角:《愛的暫停鍵》赫爾加·古蓮最佳男配角:《好好的》海一天、《大風殺》耿樂最佳女配角:《音訊》瑪拉·貝什泰利最佳編劇:《愛的暫停鍵》莉莉婭·英戈爾夫斯多蒂爾、《大風殺》孫悅 張琪最佳攝影:《音訊》古斯塔沃·斯奇亞菲諾最佳音樂:《貝林格:宏圖大志》伊恩松諾加內評委會特別榮譽:《納維》  《小花》劇組46年後重聚當晚,電影《小花》的主演劉曉慶、陳沖和唐國強作為嘉賓出現在舞臺上,一下子把觀眾帶回到了激情燃燒的上世紀八十年代。陳衝説,自己的18歲生日就是在《小花》劇組度過的,今年64歲的生日則是在北影節度過,“非常幸運還能站在觀眾的面前,還有這麼多觀眾跟我説起《小花》。”劉曉慶回憶了片中的一個片段,“哪怕只有一句臺詞,也能演出一場大戲。”而唐國強則激動地説,46年過去了,兩位女主角還拼搏在表演的第一線,“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97歲田華獲終身成就獎人民藝術家、《黨的女兒》主演田華獲得本屆北影節終身成就獎。張勇手、陶玉玲、陳佩斯、朱時茂等走上舞臺向這位電影表演藝術家致敬。陳佩斯激動地説,自己從田華身上學到了“做演員不是為了流量,而是心裏敞亮,只有心裏敞亮,才能裝得下億萬觀眾。”田華坐著輪椅來到臺上,而組委會也安排了驚喜,在《黨的女兒》中飾演李玉梅女兒小妞的沈競華突然出現了舞臺上,看到“女兒”的出現,田華激動地呼喚道:“小妞,小妞,我看見我的女兒了。”而沈競華也哭著地對田華説,“很想您。”田華安慰她,“小妞,咱們不哭,要聽媽媽的話。”隨後田華激動地對著台下的觀眾説,“我是演員田華,一輩子紮根于生活,用表演藝術為人民服務。沒想到97歲了,偉大的人民把這個重要的獎項頒給了我,我要對得起人民,只要你們不嫌棄,我願意為你們多做點事,為中國電影多做點事。”(王金躍)
    2025-04-27 09:28:31北京國際電影節
  • 北影節展映一票難求 3部入圍“天壇獎”國産片各有看點
    《大風殺》中的人物群像出彩,《好好的》講述女性之間的溫暖救贖,《如意飯店》有懸疑更有喜劇元素。入圍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天壇獎”的15部作品中,有3部是國産片。它們各有看點,不僅展映期間一票難求,映後也收穫觀眾和媒體的不俗口碑。《大風殺》3名警察對決44名悍匪邊陲小鎮突遇44名悍匪襲擊,鎮上只有三名民警一把槍,如何保衛一方水土平安?由張琪執導,江志強擔任監製的電影《大風殺》憑藉一場封閉空間的“大逃殺”引爆口碑。影片主演包括白客、辛柏青、郎月婷、耿樂、孫寧等,群像戲份多且出彩。作為導演張琪的第一部長片,監製江志強坦言,成片完全超出他的想像,他從沒見過有人會這樣拍警匪片。張琪透露,自己對“極端困境下的人性爆發”很感興趣:“(片中的)忙崖鎮像一座孤島,所有人都在為生存搏命。”首度在大銀幕上挑戰反派角色的辛柏青,將悍匪北山塑造得“優雅又兇殘”:“打火機聲是死亡信號,他的髮型、衣服甚至點煙姿勢都是精心設計的。”談及與白客的對手戲,他笑稱兩人戲外刻意保持距離,“殺青前都沒加微信!”《大風殺》將於5月1日全國公映,目前預售已全面開啟。《好好的》馬麗挑戰溫情題材被家暴折磨的女性拼死逃離丈夫,與孤僻老太太如何互相救贖?電影《好好的》走女性題材、溫情路線,但最受關注的莫過於主演馬麗首次挑戰類似題材並擔任監製。影片由郝銘執導,與馬麗搭檔的是演員趙淑珍。片中,馬麗飾演的主角白麗萍拼死逃離家暴丈夫,來到大城市謀生,機緣巧合之下成為孤僻老太太唐淑寅的護工兼保姆,兩人好不容易雙向救贖,沒想到有更大的危機等著她們。影片首映禮上,回憶起拍攝過程,馬麗忍不住潸然淚下。她坦言,這部戲充滿現實沉重感和人性的複雜,創作艱難程度超乎想像。“我必須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去感受白麗萍的恐懼、掙扎與不屈。”這與她以往的喜劇角色大相徑庭,需要她徹底打破觀眾對她的固有認知,重新塑造一個全新的銀幕形象。作為監製,馬麗還要關注電影製作的方方面面。從劇本的打磨到拍攝場地的選擇,從演員的調度到後期的製作,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壓力可想而知。“最困難的時候,是眾多圈裏的朋友伸出援手,大家齊心協力才完成了這個作品。”馬麗説。《如意飯店》懸疑背後是荒誕喜劇大山深處的神秘村莊中,村民熱情似火,但村莊中的如意飯店卻暗藏玄機。身負秘密的民警、背負巨債的父女、貌合神離的夫妻,各方勢力齊聚飯店,誰才是最後的贏家?撲朔迷離的懸案成為電影《如意飯店》中最令人好奇的看點。該片由李永一執導,主演包括喬杉、王硯輝、楊子姍、潘斌龍等。李永一説,《如意飯店》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懸疑片,而是一部披著罪案題材外衣的荒誕喜劇片,希望為觀眾展現一場善惡之間激烈的對抗與糾葛,帶給觀眾更多新鮮感和對複雜人性的思考。王硯輝此次飾演如意飯店老闆,其將人物正邪難辨的氣質和複雜縝密的心思演繹得絲絲入扣。潘斌龍飾演一位深愛女兒的貨車司機,細膩的情感表達感染力十足,他坦言,影片給了演員很大的發揮空間。(袁雲兒)
    2025-04-25 10:10:01北京國際電影節
  • 北影節舉行伊莎貝爾·于佩爾大師班 于佩爾:期待與中國導演合作
    昨天上午,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伊莎貝爾·于佩爾電影大師班在郎園Station舉行。 和冠欣攝當被問及很多西方影評人稱她為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演員”時,伊莎貝爾·于佩爾不假思索地回答:“我非常同意這些評價。”全場掌聲雷動,折服於這位演員的自信與坦然。昨天,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舉行伊莎貝爾·于佩爾大師班,現場座無虛席。台下,導演賈樟柯化身“迷弟”聽得專注;臺上,青年導演畢贛作為對談嘉賓抓住機會提問,于佩爾也表示很喜歡他的電影《路邊野餐》《地球最後的夜晚》。作為世界影壇常青樹,法國演員于佩爾以獨特的氣質與多面的性格創造了一種獨特的表演美學。她擅長以冷靜內斂的表演舉重若輕地塑造角色變幻莫測的心理。從20世紀70年代法國新浪潮末尾開始從影至今,于佩爾信步遊走于歐亞大陸之間,以動人表演激發出眾多角色的生命本色。她曾分別兩次折桂戛納和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榮譽,跟許多著名導演有過合作。今年71歲的她已經帶觀眾走過幾乎一半的電影史,但她依然充滿活力,保持了旺盛的藝術創造力。雖然欣然接受“最偉大演員”的讚美,但于佩爾隨後補充,説這並不是她自己一個人的功勞,因為她和很多偉大的導演都合作過。談起以殘酷敘事風格著稱的奧地利導演邁克爾·哈內克,于佩爾説:“作為電影導演他很殘酷,但是作為個人不是,他本人很有共情心。”她曾在哈內克執導的《鋼琴教師》中飾演一位心理扭曲的鋼琴教師,內斂紮實的演技讓人不寒而慄。這部作品讓她拿到了戛納最佳女演員獎,也是她的表演代表作之一。于佩爾説,《鋼琴教師》無論敘事還是導演風格都令人震撼,“拍電影主要不在於講述了什麼,而是怎麼講述。”近年來,于佩爾還在勇敢嘗試跨國、跨文化的合作,比如她與韓國導演洪常秀拍攝了《在異國》《克萊爾的相機》和《旅行者的需要》。“《克萊爾的相機》是在戛納電影節期間拍的,一共只用了6天。《旅行者的需要》也是極短時間完成的。雖然他拍得很快,但他投入的時間其實是極大的,只不過是一種不同的時間投入方式。”于佩爾透露,洪常秀拍電影時,可以讓演員們不停提問,但不一定要找到答案。于佩爾希望有一天能和中國導演合作。她還現場點評了畢贛的電影,她認為畢贛的作品有一種詩意,能帶觀眾進入一種夢境。有位觀眾提問于佩爾對“電影臉”的看法,于佩爾説,電影能帶來無窮的多樣性與變化,因此電影中的美也有很大變化。“偉大的導演會讓我們進入到多樣性的美當中,我們的電影也會充滿活力。”她認為,美的定義並非完美,相反有缺陷的不完美才是美。(袁雲兒)
    2025-04-24 09:51:39北京國際電影節
  • 回溯經典 觀照現實 注目未來——第15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觀察
    人間四月天,第15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如期而至。為期9天的時間裏,影片與影迷雙向奔赴,中外影人交流互鑒,技術與産業融合共生……透過北影節這扇“光影之窗”,可以洞見我國電影産業發展的過去與現在,感悟中國電影相容古今、交融中西的時代氣象。回溯“兩甲子的喝彩”從《邋遢大王奇遇記》到《豬豬俠》,從《舒克和貝塔》到《喜羊羊與灰太狼》,從《大鬧天宮》到《哪吒之魔童鬧海》……北影節開幕式上,青年演員和孩子們將中國動畫經典角色搬上舞臺,引發現場觀眾強烈共鳴。今年是中國電影誕生120週年、世界電影誕生130週年。回顧本屆北影節,“致敬經典”這一主題貫穿始終。特設專題回溯經典——本屆“北京展映”共有300余部影片與觀眾見面,涵蓋全球佳作、經典修復、華語新銳等多元主題,其中特別策劃“兩甲子的喝彩:中國電影特展”和“130年的自畫像”兩大主題,《神女》《勞工之愛情》等經典作品帶領觀眾回溯電影的百年曆程。  “北京展映”現場。邢拓 攝同時,北影節還特別推出“京劇電影工程”系列專題,精選十部京劇電影在“中國電影誕生地”大觀樓影城展映。“舞臺影像紀實近些年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銀幕上,希望通過這種藝術類型,讓觀眾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首都電影院常務副總經理于超説。常設單元“致敬”是每年影迷們特別期待的章節。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沙丹説,“今年對大熱門、冷門佳作、經典影片等進行了平衡取捨,《西北偏北》《流金歲月》《千禧曼波》等多部4K數字修復版影片在這一單元與大家見面。”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認為,經典電影凝縮著一個時代的電影藝術成就。經典影片修復上映,是經典的再傳播過程,能讓更多觀眾認識到影片的獨特價值,深入了解電影發展歷史。在沙丹看來,參加電影節還要推薦觀眾看新片。“經典是對過往歷史的追憶,新作是對當下自我命運的求索。”一批“直通柏林”的新片上線。今年共有10多部柏林國際電影節入圍或獲獎影片上映,《天空的另一面》《巴黎夏日》等新片在開票後不久迅速售罄,迎來加場。入圍北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國産新片全球首映;新設立的“綠洲”單元展映多部極具類型突破意識的海外新作;科技單元精選50部特效電影,其中21部影片在中國首映……電影愛好者張博涵今年搶到了幾部新片,他激動地告訴記者:“北影節作為家門口的電影節,能讓我在影院體驗來自世界各地小眾的類型片、文藝片,這種機會非常難得。”共探“中國電影市場的天花板”各大核心論壇、電影公開課、電影大師班今年同步向公眾開放,吸引了眾多電影愛好者尤其是資深影迷前來聆聽。在核心論壇現場,專家學者、業界代表圍繞中國電影市場創新與突破路徑展開熱烈討論。《哪吒之魔童鬧海》以超150億元的票房成績標定了中國電影票房新的“天花板”高度。中國電影市場的天花板還能再突破嗎?北京電影家協會主席黃建新提出了“天花板”與“總量”的區分。他認為,電影票房“天花板”不能替代“總量”的概念,即使其他單片票房暫未再次觸及所謂“天花板”的數字,中國電影票房總量仍在,電影人應該有充足信心。《哪吒之魔童鬧海》爆火,給電影行業帶來了哪些啟示?談及內容創作,有關專家認為,要通過提高文化代表性與內容真實性,與全球觀眾産生更深層次的共鳴,進一步加深中國電影的全球影響力。“創作者要嘗試從外部世界找突破、挖題材,同時要勇於面對自我,深入關照內心。”北京電影家協會副主席薛曉路認為,《熱辣滾燙》《小小的我》等一些女導演執導的作品,突破傳統模式,深刻反映社會議題,關注社會現象,值得充分肯定。今年以來,《哪吒之魔童鬧海》在海外多地上映,取得了近20年華語電影海外發行的最好成績。華人影業總裁應旭珺表示,海外宣發要提前謀劃,採取精準的宣傳策略,同時要注重社交媒體的影響力。  4月19日,觀眾在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破億手繪海報展上參觀拍照。李鑫 攝互聯網時代,優質劇集、短視頻、遊戲等媒介在稀釋著電影觀眾的注意力。如何持續培養觀眾的觀影習慣?中國電影集團董事長傅若清提到,今年春節檔特效廳票房相比去年大幅增長。“如今觀眾看電影追求的是觀影體驗,體驗感差異是主導觀眾在多種媒介間做出選擇的核心動因。”黃建新認為,行業要用頂尖的技術設備、非凡的想像力、一流的表達能力去創作作品,不辜負每一位走進電影院的觀眾。激發“新質光影”內生動力本屆北影節以“新質光影·美美與共”為主題,致力於推動電影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新技術、新賽道、新生力量……北影節始終走在行業發展前沿,向“新”而行。錨定新技術——近年來,更多探索新技術形態的作品在北影節展映。北影節往屆的VR單元、XR單元今年進一步擴展為“無界”和“沉浸”主題單元,匯聚了40余部先鋒作品,包含VR、AR、MR、環幕、三折幕及影像交互裝置等多種技術形態。“無界”和“沉浸”主題單元開幕式上,電影《唐宮夜宴》出品方現場領取了中國虛擬現實電影的001號“龍標”。今年,隨著虛擬現實電影正式納入電影管理體系,我國虛擬現實電影開啟行業發展新篇章。虛擬現實技術如何有效應用於藝術創作?如何推動虛擬現實電影規範化建設、産業化發展?北影節期間,學界業界人士進行了討論。“虛擬現實電影要忠於電影創作的本質——講好故事。‘在空間中敘事’和‘通過空間敘事’是不同的概念,未來要著重研究如何通過空間敘事。”西安XR電影産業基地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王季萱表示,同時要充分運用好技術,考慮影片在不同影廳和終端放映的適配性問題。專家認為,培養具備跨學科背景、融合藝術創意與技術的複合型人才是推動虛擬現實影像內容發展的關鍵,行業既要培養新生力量,更要轉化和賦能傳統領域的優秀人才。  影片映後交流現場。(主辦方供圖)聚焦新生代——來自北京的青年導演澈與炻在家鄉獲得了人生中第一個最佳導演獎,他自編自導的作品《漁獵法則》在短片單元RF新血計劃奪魁。“在北影節能與行業前輩交流,還結識了諸多創作者,不虛此行。”澈與炻説,作為一個處於上升期的青年電影人,要緊跟時代、敢想敢拼,用自身紮實的基本功為觀眾們呈現更多的優質內容。全新打造“青創Young力場”,推出青年影人與項目落地孵化平臺;項目創投繼續推介申請青年影人專項扶持基金;“注目未來”單元連續多年為各國電影新人的首部或第二部劇情長片提供展示舞臺……從項目孵化到創作引導,從平臺搭建到行業聯通,十五年來,北影節持續構建青年影人培育體系,為青年影人開闢通往銀幕的道路。有關專家認為,更多有想像力、創造力、表現力的青年影人將為中國電影的繁榮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與活力。策劃:張曉松主編:林暉、孫聞記者:邢拓、楊淑君
    2025-04-23 09:32:22北京國際電影節
  • 北京國際電影節·第32屆大學生電影節開幕 35部電影入選大影節優秀影片
      4月21日,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共北京市東城區委員會、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北京國際電影節·第32屆大學生電影節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辦。第32屆大學生電影節啟動儀式 來源: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公眾號  作為中國電影的“青春同路人”,每一年,大學生電影節都會從大學生們的審美視角出發,推選優秀的國産影片。今年的大學生電影節“光影青春”優秀國産影片單元,共徵集到160余部國産影片,最終遴選出35部“光影青春”優秀入選影片。  這些影片包括《抓娃娃》《志願軍:存亡之戰》《蛟龍行動》等。4月21日至5月4日,入選影片將在中國電影資料館和北京東城區部分影院進行展映,部分影片放映後將舉辦主創見面會,並於大學生“青春之夜”榮譽盛典上揭曉“最受大學生歡迎年度影片”等八項榮譽。  啟動儀式上,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攜手北京師範大學實驗中學,共同發起面向少年創作者的“少年影人成長計劃”。該計劃將通過優秀作品推選、創作指導、觀影交流等形式,鼓勵中小學生在光影中感知世界、感知美,進一步擴大大學生電影節對青少年群體的輻射範圍,為中國電影大力培養未來的生力軍。啟動儀式還發佈了《鏡頭裏的東城》東城區影視拍攝推薦線路宣傳片,並推出《北京市東城區影視拍攝服務手冊》,其中包括中軸文脈、衚同肌理、紅色傳承、非遺匠藝等內容。第32屆大學生電影節海報  “光影青春”優秀國産影片完整名單:  《爆款好人》《不説話的愛》《乘船而去》《從21世紀安全撤離》《蒼山》《刺猬》《出走的決心》《倒倉》《東四十條》《孤星計劃》《狗陣》《好東西》《蛟龍行動》《解密》《康熙與路易十四》《裏斯本丸沉沒》《媽媽和七天的時間》《默殺》《您的聲音》《人海同遊》《雪豹》《天堂旅行團》《想飛的女孩》《雄獅少年2》《小小的我》《幸運閣》《下一個颱風》《野孩子》《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最後的告別》《朱同在三年級丟失了超能力》《抓娃娃》《志願軍:存亡之戰》《走走停停》《這週五的遊樂場》。
    2025-04-22 11:32:02北京國際電影節
北京國際電影節

北京國際電影節前身為北京國際電影季,創辦于2011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具有國際性、專業性、創新性、開放性和高端化、市場化的大型電影主題活動,旨在融匯國內國際電影資源,搭建展示交流交易平臺,將成為北京市建設世界城市的重點文化活動,打造東方影視之都的核心活動。2012年2月,北京國際電影季更名為北京國際電影節,每年舉辦一屆並設立評獎單元,但由於準備不夠充分直到2013年才進行獎項評選,自此,主競賽單元天壇獎正式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