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4月18日開幕 天壇獎入圍影片、評委公佈
    由國家電影局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以下簡稱“北影節”),將於4月18日至26日舉行。在9天時間裏,北影節將舉辦“天壇獎”評獎、開幕式、“中國電影消費年”系列活動、北京展映、BJIFF核心論壇系列活動、北京市場、第32屆大學生電影節、閉幕式暨頒獎典禮、電影嘉年華、電影+等活動。值得一提的是,和往屆相比,今年的北影節將同步啟動北京電影生活節。作為中國電影消費年的首發活動,北京電影生活節以“看電影·愛生活”為主題,將北影節活動向全城擴展延伸,打造電影節活動“第二現場”,推動電影“票根經濟”發展,策劃推出“跟著電影品美食”“跟著電影去旅遊”“春季惠民觀影”“電影文創嘉年華”四大板塊活動,推動文商旅體融合發展。15部佳作入圍天壇獎,姜文、陳衝、大衛·葉茨等組成評委會今年,第十五屆北影節“天壇獎”國際評獎委員會主席由中國導演、演員姜文擔任,評委分別為:導演、演員陳衝,英國導演大衛·葉茨,中國演員倪妮,芬蘭導演泰穆·尼基,主賓國瑞士導演、演員文森特·佩雷斯,中國香港藝術指導葉錦添。據介紹,在參賽影片方面,本屆北影節主競賽單元“天壇獎”共收到來自103個國家和地區的1794部長片報名,較去年1509部增長18.9%。報名的國家和地區的數量再創紀錄,國外報名影片1608部,比例接近90%,類型豐富、主題多元。本屆北影節主競賽單元“天壇獎”最終入圍15部作品,其中國外影片12部、國內影片3部,它們分別是:土耳其影片《白天是阿波羅,晚上是雅典娜》日本影片《從電影起航的BAUS劇場》中國影片《好好的》中國影片《如意飯店》瑞士影片《弗裏達的審判》德國影片《在我父母家》挪威影片《愛的暫停鍵》肯尼亞/德國影片《納維》加拿大/法國影片《牧羊人》意大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影片《貝林格:宏圖大志》阿根廷/西班牙/烏拉圭影片《音訊》芬蘭/英國/美國影片《夏日之書》中國影片《大風殺》比利時影片《最美小鎮》伊朗/捷克影片《渦流》“天壇獎”國際評委會將從這15部入圍影片中評選出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藝術貢獻、最佳編劇、最佳攝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音樂等十個獎項,獲獎結果將在閉幕式暨頒獎典禮揭曉。故宮藻井點染“新質光影”,官方海報薈萃“美美與共”新聞發佈會現場發佈了本屆北影節的官方主海報。主海報以虛實結合的方式完美呈現了中國古代宮廷建築與文明互鑒的文化亮色,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與電影藝術光影深度融合,打造出兼具視覺震撼與文化內涵的佳作。海報主體造型是一支“萬花筒”,正寓意著電影就是一支萬花筒,為我們展示著異彩紛呈的大千世界。海報中,萬花筒的另一端是由北影節風車logo變幻而成的七彩光圈,穿過那道光圈,一顆璀璨的啟明星高懸在夜空之上。啟明星是除太陽和月亮外,天空中最明亮的一顆星,電影就如同啟明星一樣,指引著人們去追逐心中的夢想。主海報還有一個隱藏彩蛋,萬花筒內部的造型靈感,取材于故宮萬春亭的盤龍藻井。藻井是中國木構建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簡單來説,它就像建築的天花板,只不過中國古代的能工巧匠們,將這塊天花板加上了精美的雕刻、繪畫和紋樣,傳遞出中國人仰望蒼穹時的壯麗想像。而電影就如同一方藻井一樣,通過電影人的匠心營造,為我們講述著一個個構思精巧、內涵豐富、情感細膩的故事。主海報圖案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于一體,以其精妙匯聚了天地之靈氣,而北京國際電影節以光影為媒介,匯聚全球多元文化,二者相得益彰。它寓意著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借由電影這一光影藝術,如同通過仰望天空中的藻井的視角,以獨特的藝術魅力搭建起文明互鑒的橋梁。同時,中國正在通過電影機的攝影鏡頭展現出迎接未來、對話全球、開放包容的大國姿態。(記者鮑聰穎)
    2025-03-28 19:15:32北京國際電影節
  • 范偉憑《朝雲暮雨》獲北影節“天壇獎”最佳男主角 導演張國立解讀范偉角色
    4月26日,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在北京揭曉,演員范偉憑藉在電影《朝雲暮雨》中的精彩表現,獲得“天壇獎”最佳男主角,這也是他時隔七年再度獲封“天壇獎”最佳男主角。范偉、張國立亮相北影節 片方供圖電影《朝雲暮雨》由韓三平總監製,張國立執導,范偉、周冬雨領銜主演,影片改編自真實故事《穿婚紗的殺人少女》,講述了老秦(范偉 飾)服刑30年後出獄,只想娶妻生子,開啟新的人生,卻意外結識同樣剛出獄的女孩常娟(周冬雨 飾)。他求子,她求財,“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兩人開始了一段各懷目的的利益婚姻。電影將於5月17日全國上映。不久前,影片在北京國際電影節舉辦了首場放映活動。映後,導演張國立和演員周冬雨到場與觀眾交流互動,解讀片中角色的爭議屬性,分享創作感受。 導演張國立以“目的性非常強”來總結老秦和常娟這兩個角色。但求子求財的利益婚姻背後,卻藏著兩個社會邊緣人物的執著與秘密。“老秦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他一直想生一個孩子,給父母一個交代。”而對常娟來説,“支撐她活下去的原因就是她要償還她的過去”,周冬雨透露了常娟“騙婚求財”這一選擇和她不為人知的過去有關。作為一部現實主義影片,電影《朝雲暮雨》力求呈現生活真實的一面。“我們一直特別冷靜客觀,就是想去呈現生活‘活生生’的一面。”導演張國立表達了自己的創作初衷,並對片名進行了解讀:“生活也許有很多歡樂的時候,但也有暴風驟雨突然襲來的時候。我覺得這樣的題材久違了。”為了更真實地呈現常娟,周冬雨也分享了自己在表演中的思考與取捨:“常娟的表達不是戲劇性的,反而越自然越好,表演的技巧放在常娟身上會比較多餘。”周冬雨還盛讚片中飾演老秦的范偉“演技修為就像掃地僧一樣”。導演張國立則高度認可了兩位主演的表現:“范偉的真誠、周冬雨的爆發力以及二人與角色的適配度,讓故事的男女主非他倆莫屬。”電影《朝雲暮雨》劇照 片方供圖電影《朝雲暮雨》日前發佈了新劇照並曝光全陣容。劇照定格小城“眾生相”,日常畫面的背後卻不簡單。剛出獄的老實人老秦(范偉 飾),頭戴白紗的神秘女孩常娟(周冬雨 飾),精緻優雅的相親女(宋佳 飾),苦悶的餐館老闆(毛孩 飾)和強勢的餐館老闆娘(范湉湉 飾),怕麻煩、一臉公事公辦的趙村長(楊皓宇 飾)和熱絡油滑的婚介所老闆(鄧飛 飾),在幾位實力派演員的演繹下,迥然相異的小人物“眾生相”從劇照中呼之欲出。電影《朝雲暮雨》劇照 片方供圖對於老秦來説,他們中既有自己生命中的“貴人”,又有居心叵測之輩。有人攜鉅額補償款從天而降,給了剛出獄的老秦余生的經濟保障;有人卻心懷不軌,為了圖財聯手設計仙人跳;有人在老秦求職無門之際伸出援手;有人滿口謊話,只為吃下老秦這個“香餑餑”裏的“金錢餡”。個中人物關係與故事發展,還留待觀眾走進影院親自揭曉。據悉,電影《朝雲暮雨》由韓三平總監製,信伏倩擔任出品人及製片人,張國立執導,也好編劇,晁明擔任攝影指導,董穎達擔任配樂指導,梁鴻鵠擔任美術指導,范偉、周冬雨領銜主演,宋佳、毛孩、范湉湉、楊皓宇、鄧飛友情出演,將於2024年5月17日全國上映。
    2024-04-30 10:56:00北京國際電影節
  • 八部經典重溫銀幕內外 黃建新和朋友們座談回憶電影創作的幕後點滴
     “穿透現實,洞察時代——黃建新作品展”在老舍劇場開幕,這是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大師回顧”單元內容之一。作為中國電影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黃建新早期作品以其先鋒的影像風格和對城市中不同階層百姓心理的細膩描摹獨樹一幟。此次影展共為觀眾帶來黃建新導演的《背靠背,臉對臉》《輪迴》《黑炮事件》《錯位》《站直啰,別趴下》《紅燈停,綠燈行》《埋伏》《求求你表揚我》八部銀幕經典。開幕式上,黃建新特意請來跟自己有長期合作的演員馮鞏、攝影師趙非和錄音師延軍等,大家回憶起經典創作的點點滴滴。  《背靠背,臉對臉》  《站直啰,別趴下》  《埋伏》馮鞏 錯把牛振華當梁冠華推薦“我想説的第一句話就是感恩黃導,因為他把一個説相聲的,從事説話藝術的演員帶進電影藝術的殿堂,從而改變了我的藝術人生。”演員馮鞏這樣開場白。他跟黃建新合作的三部影片分別是:《站直啰,別趴下》(1993年)、《埋伏》(1997年)、《誰説我不在乎》(2001年)。馮鞏回憶,1991年初春他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説自己是黃建新,“這名字我如雷貫耳,剛看過他的‘先鋒三部曲’《黑炮事件》《錯位》《輪迴》,對我不光是愉悅感官,更是靈魂震撼。”接著黃建新問他:“認不認識一個小眼圓圓叫什麼‘華’的胖子?”馮鞏脫口而出,“那是我的搭檔牛振華。”就這樣,他和牛振華當天下午就去見了黃建新,但見面時他發現黃建新幾次欲言又止,等到《站直啰,別趴下》拍完後才得知,原來黃建新當初想找的是人藝演員梁冠華,自己搞錯了,“我到今天見到梁老師都心感歉疚。”沒想到的是,牛振華1994年又在黃建新的電影《背靠背,臉對臉》中飾演主角,還一舉拿下第七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馮鞏説,自己不光從黃建新身上學到了電影的藝術,還學他的做人做事,“黃導的片子都是自己導演,自己參與編劇,我也是自己編劇,自己導演,我還能演,這都是黃導帶給我的。”趙非 每個鏡頭都是盡心盡力完成著名電影攝影師趙非跟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等都有過合作,但他至今還清晰地記著1988年跟黃建新合作《輪迴》的經過。在籌備階段,黃建新説得最多的就是那些偉大的經典電影,“他那時很喜歡出國,因為可以看到各種類型的電影,我非常羨慕他。”趙非説,黃建新敏銳好學,好奇心特別強,他對國際政治、經濟、歷史以及各種社會和文藝思潮都有廣泛的涉獵,“這也是他能夠拍出那些具有極強獨特性和作家氣質電影的原因。”趙非記得,為了籌拍《輪迴》,黃建新專門帶自己去了一趟重慶和成都,去找韓三平和米家山。米家山在家裏用最新的錄影機為他倆放了《剃刀邊緣》和《巴黎最後的探戈》。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的經典電影《巴黎最後的探戈》中的光線和色彩的運用,給趙非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很快就把它用到了《輪迴》中,“黃建新導演之所以成就卓著,跟他不知疲倦、幾十年如一日保持旺盛的創作激情密切相關,《輪迴》中的每一個鏡頭都是我們跟黃導盡心盡力一起拍攝完成,這也是我始終喜歡《輪迴》的原因。”趙非説。延軍 第一次大膽讓我做“同期錄音”著名錄音師延軍跟黃建新合作四部作品:“城市三部曲”(《站直啰,別趴下》《背靠背,臉對臉》《紅燈停,綠燈行》)和《埋伏》。他最早在《黑炮事件》中做助理,到了籌備《站直啰,別趴下》時,黃建新告訴他,這是一部城市題材的電影,需要做“同期錄音”,延軍當時很驚訝,自己從來沒有當過錄音師,“他的膽子真大!”延軍回憶,拍攝《站直啰,別趴下》時非常辛苦,每天要拍到淩晨兩三點,早上就要把轉好的帶子送給黃建新看,他會仔細對每一個畫面和聲音進行分析,挑選出最好的一條。延軍感動地説,“一路走來,黃建新就是我的良師,領著我們一步步走到現在。”2022年《黑炮事件》主演劉子楓去世;2023年《黑炮事件》《錯位》的攝影師王新生去世。黃建新一想到這些老友,就無比傷感,他感慨地説:“電影在我們的生命中具有重大的意義,生活很短暫,但這些影片還在放。”黃建新告訴記者,現在正在迅猛發展的人工智能可能會帶來革命性的改變,“我們每個人都面臨挑戰,但在這個挑戰前我們有智慧,有能力,一定要把中國電影做得更好。”(記者 王金躍)
    2024-04-25 09:29:25北京國際電影節
  • 北京國際電影節:AIGC修復40多年前的武打動作經典
    新華社北京4月24日電(記者王艷剛)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兩部經AIGC修復後的電影《A計劃》《賣身契》全新4K版在“致敬·修復”單元進行展映,吸引很多影迷到影院感受老電影煥發的新魅力。  4K版《A計劃》《賣身契》電影海報。新華社發《A計劃》《賣身契》分別上映于1983年、1978年,距今已四十多年。兩部影片的原始拍攝底片,在香港完成4K規格掃描後,歷經中國電影資料館的數字修復,火山引擎的AIGC視覺大模型技術修復,以及雙方合作的藝術修復等環節,最終從清晰度、流暢度、色彩等方面實現4K效果,為影迷帶來不同以往的視覺體驗。《A計劃》播放前,電影製片人孫嶸在現場對影迷道:“演員成龍在《A計劃》貢獻的跳鐘樓‘名場面’拍了七天,總共從15米以上的鐘樓跳下兩次。這部片子的動作戲融合了真實性、雜耍性、危險性元素,奠定了成龍此後喜劇動作片的經典風格。”精心設計的武打動作,在智慧插幀技術的加持下更順滑、流暢。還有更多觀眾之前沒注意到的場景、道具細節,40年後在大銀幕上終於看清了。電影散場後,一位出生於1982年的觀眾表示,第一次看這部和自己差不多同齡的電影,是放學後看父親租借的錄影帶,記憶中翻錄的畫質並不清晰,本屆北影節有4K版放映,她第一時間搶票入場:“劇情和臺詞我都很熟悉了,但4K修復後更有視覺衝擊力,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和爸爸媽媽一起在家看港片。”電影學者、《阮玲玉》編劇焦雄屏認為,“經典香港電影修復計劃”把這些珍貴的影像保留下來,是對文化傳承有意義的工作。“也許再看一遍,你可能會想小時候為什麼會喜歡這樣的片段,或是當年為什麼沒看出來,這個電影竟然這麼牛。”看一部老電影,就像跟自己的童年、過去、今天對話,她表示自己對任何修復都舉手歡迎。一部電影的傳統4K修復過程,一般分為物理修復、數字修復以及藝術修復三步。中國電影資料館的修復團隊,先對膠片本身進行物理修復;再用高精度的膠片掃描器,將膠片轉為4K解析度的數據圖像文件,並逐幀將畫面上被時間留下的痕跡去除掉,完成數字修復;最後,進行藝術修復。隨著AIGC視覺大模型技術在更多影視場景中廣泛應用,香港城市大學計算機係助理教授馬柯德認為,這一技術趨勢或成為未來4K膠片修復的主流,“不僅老電影中音畫不同步等問題,將借由AIGC得到更有效的解決,未來甚至有望讓AI學會自動評判修復效果。”據介紹,本次展映的4K版本,由中國電影資料館、抖音、火山引擎共同發起的“經典香港電影修復計劃”支持修復。
    2024-04-25 09:17:42北京國際電影節
  • 巴西影片為北京國際電影節帶來桑巴風情
      4月18日,巴西文化部副部長卡西修斯·羅薩在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式上致辭。新華社發“拉美地區是我至今未踏足的地方,而且我之前就聽説過《幽靈肖像》這部電影,口碑和評價很高。所以在今年的北京國際電影節,我特意選擇了這部巴西電影。”在北京國際電影節巴西電影周開幕式現場,影迷代佳琨難掩對巴西電影的好奇。與代佳琨類似,越來越多觀眾開始通過中國的大銀幕感受桑巴風情。2024年是中國和巴西建交50週年。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邀請巴西作為主賓國。電影節期間將舉辦巴西電影周活動,為中國觀眾帶來四部優秀巴西影片。巴西著名導演卡洛斯·沙爾丹哈擔任本屆北影節“天壇獎”的國際評委,由他執導的系列動畫電影《冰川時代》票房收入總和突破30億美元。  4月20日,本屆北影節“天壇獎”的國際評委、巴西導演卡洛斯·沙爾丹哈在北京國際電影節巴西電影周開幕式上致辭。新華社記者 朱藝琳 攝他對中國觀眾高漲的觀影熱情印象頗深:“非常開心看到我的電影能在中國上映。我見證了中國巨大的電影消費潛力。”近年來,在兩國政府的大力推動下,中巴影視合作走深走實。2017年9月,中巴簽署首個電影合拍協議;2023年4月,巴西總統盧拉訪華期間,兩國宣佈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西聯邦共和國政府關於電視合作製作的協議》。巴西和中國公司合拍的影片將在兩國享受國民待遇,享受兩國現有的公共資助機制,並被視為各自市場的國民産品。巴西文化部部長瑪格麗特·梅內塞斯20日在巴西電影周開幕式的視頻致辭中説:“這些電影多角度展示了巴西的各地文化,我們希望通過電影向中國觀眾展示一個多樣的巴西。”巴西電影局主任丹妮拉·費爾南德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巴影視産業有著巨大的市場體量。我們期待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尋找更多的合作空間,落實兩國簽署的相關協議。”19日,在中外影人交流論壇上,北京國際電影節與裏約熱內盧國際電影節代表簽署合作備忘錄,就建立機制鼓勵互訪、開展座談交流和實地調研、建立影片互相推薦機制等方面達成協定,加強兩國電影領域的合作與交流。  4月19日,巴西電影策展人伊爾達·聖地亞哥受邀參加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外影人交流論壇。新華社記者 朱藝琳 攝巴西電影策展人伊爾達·聖地亞哥在論壇上表示,電影是兩國溝通的重要橋梁,兩國影視文化應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以影視産業發展帶動文化産業發展。“希望通過不斷深化兩國人民間文化交流,促進民心相通,並以此為動力,推動兩國的經貿交流向多領域擴展。”巴西文化部副部長卡西修斯·羅薩説。(記者王鬱源、朱藝琳、魏夢佳)
    2024-04-23 09:54:18北京國際電影節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4月18日開幕 天壇獎入圍影片、評委公佈
    由國家電影局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以下簡稱“北影節”),將於4月18日至26日舉行。在9天時間裏,北影節將舉辦“天壇獎”評獎、開幕式、“中國電影消費年”系列活動、北京展映、BJIFF核心論壇系列活動、北京市場、第32屆大學生電影節、閉幕式暨頒獎典禮、電影嘉年華、電影+等活動。值得一提的是,和往屆相比,今年的北影節將同步啟動北京電影生活節。作為中國電影消費年的首發活動,北京電影生活節以“看電影·愛生活”為主題,將北影節活動向全城擴展延伸,打造電影節活動“第二現場”,推動電影“票根經濟”發展,策劃推出“跟著電影品美食”“跟著電影去旅遊”“春季惠民觀影”“電影文創嘉年華”四大板塊活動,推動文商旅體融合發展。15部佳作入圍天壇獎,姜文、陳衝、大衛·葉茨等組成評委會今年,第十五屆北影節“天壇獎”國際評獎委員會主席由中國導演、演員姜文擔任,評委分別為:導演、演員陳衝,英國導演大衛·葉茨,中國演員倪妮,芬蘭導演泰穆·尼基,主賓國瑞士導演、演員文森特·佩雷斯,中國香港藝術指導葉錦添。據介紹,在參賽影片方面,本屆北影節主競賽單元“天壇獎”共收到來自103個國家和地區的1794部長片報名,較去年1509部增長18.9%。報名的國家和地區的數量再創紀錄,國外報名影片1608部,比例接近90%,類型豐富、主題多元。本屆北影節主競賽單元“天壇獎”最終入圍15部作品,其中國外影片12部、國內影片3部,它們分別是:土耳其影片《白天是阿波羅,晚上是雅典娜》日本影片《從電影起航的BAUS劇場》中國影片《好好的》中國影片《如意飯店》瑞士影片《弗裏達的審判》德國影片《在我父母家》挪威影片《愛的暫停鍵》肯尼亞/德國影片《納維》加拿大/法國影片《牧羊人》意大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影片《貝林格:宏圖大志》阿根廷/西班牙/烏拉圭影片《音訊》芬蘭/英國/美國影片《夏日之書》中國影片《大風殺》比利時影片《最美小鎮》伊朗/捷克影片《渦流》“天壇獎”國際評委會將從這15部入圍影片中評選出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藝術貢獻、最佳編劇、最佳攝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音樂等十個獎項,獲獎結果將在閉幕式暨頒獎典禮揭曉。故宮藻井點染“新質光影”,官方海報薈萃“美美與共”新聞發佈會現場發佈了本屆北影節的官方主海報。主海報以虛實結合的方式完美呈現了中國古代宮廷建築與文明互鑒的文化亮色,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與電影藝術光影深度融合,打造出兼具視覺震撼與文化內涵的佳作。海報主體造型是一支“萬花筒”,正寓意著電影就是一支萬花筒,為我們展示著異彩紛呈的大千世界。海報中,萬花筒的另一端是由北影節風車logo變幻而成的七彩光圈,穿過那道光圈,一顆璀璨的啟明星高懸在夜空之上。啟明星是除太陽和月亮外,天空中最明亮的一顆星,電影就如同啟明星一樣,指引著人們去追逐心中的夢想。主海報還有一個隱藏彩蛋,萬花筒內部的造型靈感,取材于故宮萬春亭的盤龍藻井。藻井是中國木構建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簡單來説,它就像建築的天花板,只不過中國古代的能工巧匠們,將這塊天花板加上了精美的雕刻、繪畫和紋樣,傳遞出中國人仰望蒼穹時的壯麗想像。而電影就如同一方藻井一樣,通過電影人的匠心營造,為我們講述著一個個構思精巧、內涵豐富、情感細膩的故事。主海報圖案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于一體,以其精妙匯聚了天地之靈氣,而北京國際電影節以光影為媒介,匯聚全球多元文化,二者相得益彰。它寓意著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借由電影這一光影藝術,如同通過仰望天空中的藻井的視角,以獨特的藝術魅力搭建起文明互鑒的橋梁。同時,中國正在通過電影機的攝影鏡頭展現出迎接未來、對話全球、開放包容的大國姿態。(記者鮑聰穎)
    2025-03-28 19:15:32北京國際電影節
  • 范偉憑《朝雲暮雨》獲北影節“天壇獎”最佳男主角 導演張國立解讀范偉角色
    4月26日,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在北京揭曉,演員范偉憑藉在電影《朝雲暮雨》中的精彩表現,獲得“天壇獎”最佳男主角,這也是他時隔七年再度獲封“天壇獎”最佳男主角。范偉、張國立亮相北影節 片方供圖電影《朝雲暮雨》由韓三平總監製,張國立執導,范偉、周冬雨領銜主演,影片改編自真實故事《穿婚紗的殺人少女》,講述了老秦(范偉 飾)服刑30年後出獄,只想娶妻生子,開啟新的人生,卻意外結識同樣剛出獄的女孩常娟(周冬雨 飾)。他求子,她求財,“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兩人開始了一段各懷目的的利益婚姻。電影將於5月17日全國上映。不久前,影片在北京國際電影節舉辦了首場放映活動。映後,導演張國立和演員周冬雨到場與觀眾交流互動,解讀片中角色的爭議屬性,分享創作感受。 導演張國立以“目的性非常強”來總結老秦和常娟這兩個角色。但求子求財的利益婚姻背後,卻藏著兩個社會邊緣人物的執著與秘密。“老秦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他一直想生一個孩子,給父母一個交代。”而對常娟來説,“支撐她活下去的原因就是她要償還她的過去”,周冬雨透露了常娟“騙婚求財”這一選擇和她不為人知的過去有關。作為一部現實主義影片,電影《朝雲暮雨》力求呈現生活真實的一面。“我們一直特別冷靜客觀,就是想去呈現生活‘活生生’的一面。”導演張國立表達了自己的創作初衷,並對片名進行了解讀:“生活也許有很多歡樂的時候,但也有暴風驟雨突然襲來的時候。我覺得這樣的題材久違了。”為了更真實地呈現常娟,周冬雨也分享了自己在表演中的思考與取捨:“常娟的表達不是戲劇性的,反而越自然越好,表演的技巧放在常娟身上會比較多餘。”周冬雨還盛讚片中飾演老秦的范偉“演技修為就像掃地僧一樣”。導演張國立則高度認可了兩位主演的表現:“范偉的真誠、周冬雨的爆發力以及二人與角色的適配度,讓故事的男女主非他倆莫屬。”電影《朝雲暮雨》劇照 片方供圖電影《朝雲暮雨》日前發佈了新劇照並曝光全陣容。劇照定格小城“眾生相”,日常畫面的背後卻不簡單。剛出獄的老實人老秦(范偉 飾),頭戴白紗的神秘女孩常娟(周冬雨 飾),精緻優雅的相親女(宋佳 飾),苦悶的餐館老闆(毛孩 飾)和強勢的餐館老闆娘(范湉湉 飾),怕麻煩、一臉公事公辦的趙村長(楊皓宇 飾)和熱絡油滑的婚介所老闆(鄧飛 飾),在幾位實力派演員的演繹下,迥然相異的小人物“眾生相”從劇照中呼之欲出。電影《朝雲暮雨》劇照 片方供圖對於老秦來説,他們中既有自己生命中的“貴人”,又有居心叵測之輩。有人攜鉅額補償款從天而降,給了剛出獄的老秦余生的經濟保障;有人卻心懷不軌,為了圖財聯手設計仙人跳;有人在老秦求職無門之際伸出援手;有人滿口謊話,只為吃下老秦這個“香餑餑”裏的“金錢餡”。個中人物關係與故事發展,還留待觀眾走進影院親自揭曉。據悉,電影《朝雲暮雨》由韓三平總監製,信伏倩擔任出品人及製片人,張國立執導,也好編劇,晁明擔任攝影指導,董穎達擔任配樂指導,梁鴻鵠擔任美術指導,范偉、周冬雨領銜主演,宋佳、毛孩、范湉湉、楊皓宇、鄧飛友情出演,將於2024年5月17日全國上映。
    2024-04-30 10:56:00北京國際電影節
  • 八部經典重溫銀幕內外 黃建新和朋友們座談回憶電影創作的幕後點滴
     “穿透現實,洞察時代——黃建新作品展”在老舍劇場開幕,這是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大師回顧”單元內容之一。作為中國電影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黃建新早期作品以其先鋒的影像風格和對城市中不同階層百姓心理的細膩描摹獨樹一幟。此次影展共為觀眾帶來黃建新導演的《背靠背,臉對臉》《輪迴》《黑炮事件》《錯位》《站直啰,別趴下》《紅燈停,綠燈行》《埋伏》《求求你表揚我》八部銀幕經典。開幕式上,黃建新特意請來跟自己有長期合作的演員馮鞏、攝影師趙非和錄音師延軍等,大家回憶起經典創作的點點滴滴。  《背靠背,臉對臉》  《站直啰,別趴下》  《埋伏》馮鞏 錯把牛振華當梁冠華推薦“我想説的第一句話就是感恩黃導,因為他把一個説相聲的,從事説話藝術的演員帶進電影藝術的殿堂,從而改變了我的藝術人生。”演員馮鞏這樣開場白。他跟黃建新合作的三部影片分別是:《站直啰,別趴下》(1993年)、《埋伏》(1997年)、《誰説我不在乎》(2001年)。馮鞏回憶,1991年初春他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説自己是黃建新,“這名字我如雷貫耳,剛看過他的‘先鋒三部曲’《黑炮事件》《錯位》《輪迴》,對我不光是愉悅感官,更是靈魂震撼。”接著黃建新問他:“認不認識一個小眼圓圓叫什麼‘華’的胖子?”馮鞏脫口而出,“那是我的搭檔牛振華。”就這樣,他和牛振華當天下午就去見了黃建新,但見面時他發現黃建新幾次欲言又止,等到《站直啰,別趴下》拍完後才得知,原來黃建新當初想找的是人藝演員梁冠華,自己搞錯了,“我到今天見到梁老師都心感歉疚。”沒想到的是,牛振華1994年又在黃建新的電影《背靠背,臉對臉》中飾演主角,還一舉拿下第七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馮鞏説,自己不光從黃建新身上學到了電影的藝術,還學他的做人做事,“黃導的片子都是自己導演,自己參與編劇,我也是自己編劇,自己導演,我還能演,這都是黃導帶給我的。”趙非 每個鏡頭都是盡心盡力完成著名電影攝影師趙非跟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等都有過合作,但他至今還清晰地記著1988年跟黃建新合作《輪迴》的經過。在籌備階段,黃建新説得最多的就是那些偉大的經典電影,“他那時很喜歡出國,因為可以看到各種類型的電影,我非常羨慕他。”趙非説,黃建新敏銳好學,好奇心特別強,他對國際政治、經濟、歷史以及各種社會和文藝思潮都有廣泛的涉獵,“這也是他能夠拍出那些具有極強獨特性和作家氣質電影的原因。”趙非記得,為了籌拍《輪迴》,黃建新專門帶自己去了一趟重慶和成都,去找韓三平和米家山。米家山在家裏用最新的錄影機為他倆放了《剃刀邊緣》和《巴黎最後的探戈》。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的經典電影《巴黎最後的探戈》中的光線和色彩的運用,給趙非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很快就把它用到了《輪迴》中,“黃建新導演之所以成就卓著,跟他不知疲倦、幾十年如一日保持旺盛的創作激情密切相關,《輪迴》中的每一個鏡頭都是我們跟黃導盡心盡力一起拍攝完成,這也是我始終喜歡《輪迴》的原因。”趙非説。延軍 第一次大膽讓我做“同期錄音”著名錄音師延軍跟黃建新合作四部作品:“城市三部曲”(《站直啰,別趴下》《背靠背,臉對臉》《紅燈停,綠燈行》)和《埋伏》。他最早在《黑炮事件》中做助理,到了籌備《站直啰,別趴下》時,黃建新告訴他,這是一部城市題材的電影,需要做“同期錄音”,延軍當時很驚訝,自己從來沒有當過錄音師,“他的膽子真大!”延軍回憶,拍攝《站直啰,別趴下》時非常辛苦,每天要拍到淩晨兩三點,早上就要把轉好的帶子送給黃建新看,他會仔細對每一個畫面和聲音進行分析,挑選出最好的一條。延軍感動地説,“一路走來,黃建新就是我的良師,領著我們一步步走到現在。”2022年《黑炮事件》主演劉子楓去世;2023年《黑炮事件》《錯位》的攝影師王新生去世。黃建新一想到這些老友,就無比傷感,他感慨地説:“電影在我們的生命中具有重大的意義,生活很短暫,但這些影片還在放。”黃建新告訴記者,現在正在迅猛發展的人工智能可能會帶來革命性的改變,“我們每個人都面臨挑戰,但在這個挑戰前我們有智慧,有能力,一定要把中國電影做得更好。”(記者 王金躍)
    2024-04-25 09:29:25北京國際電影節
  • 北京國際電影節:AIGC修復40多年前的武打動作經典
    新華社北京4月24日電(記者王艷剛)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兩部經AIGC修復後的電影《A計劃》《賣身契》全新4K版在“致敬·修復”單元進行展映,吸引很多影迷到影院感受老電影煥發的新魅力。  4K版《A計劃》《賣身契》電影海報。新華社發《A計劃》《賣身契》分別上映于1983年、1978年,距今已四十多年。兩部影片的原始拍攝底片,在香港完成4K規格掃描後,歷經中國電影資料館的數字修復,火山引擎的AIGC視覺大模型技術修復,以及雙方合作的藝術修復等環節,最終從清晰度、流暢度、色彩等方面實現4K效果,為影迷帶來不同以往的視覺體驗。《A計劃》播放前,電影製片人孫嶸在現場對影迷道:“演員成龍在《A計劃》貢獻的跳鐘樓‘名場面’拍了七天,總共從15米以上的鐘樓跳下兩次。這部片子的動作戲融合了真實性、雜耍性、危險性元素,奠定了成龍此後喜劇動作片的經典風格。”精心設計的武打動作,在智慧插幀技術的加持下更順滑、流暢。還有更多觀眾之前沒注意到的場景、道具細節,40年後在大銀幕上終於看清了。電影散場後,一位出生於1982年的觀眾表示,第一次看這部和自己差不多同齡的電影,是放學後看父親租借的錄影帶,記憶中翻錄的畫質並不清晰,本屆北影節有4K版放映,她第一時間搶票入場:“劇情和臺詞我都很熟悉了,但4K修復後更有視覺衝擊力,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和爸爸媽媽一起在家看港片。”電影學者、《阮玲玉》編劇焦雄屏認為,“經典香港電影修復計劃”把這些珍貴的影像保留下來,是對文化傳承有意義的工作。“也許再看一遍,你可能會想小時候為什麼會喜歡這樣的片段,或是當年為什麼沒看出來,這個電影竟然這麼牛。”看一部老電影,就像跟自己的童年、過去、今天對話,她表示自己對任何修復都舉手歡迎。一部電影的傳統4K修復過程,一般分為物理修復、數字修復以及藝術修復三步。中國電影資料館的修復團隊,先對膠片本身進行物理修復;再用高精度的膠片掃描器,將膠片轉為4K解析度的數據圖像文件,並逐幀將畫面上被時間留下的痕跡去除掉,完成數字修復;最後,進行藝術修復。隨著AIGC視覺大模型技術在更多影視場景中廣泛應用,香港城市大學計算機係助理教授馬柯德認為,這一技術趨勢或成為未來4K膠片修復的主流,“不僅老電影中音畫不同步等問題,將借由AIGC得到更有效的解決,未來甚至有望讓AI學會自動評判修復效果。”據介紹,本次展映的4K版本,由中國電影資料館、抖音、火山引擎共同發起的“經典香港電影修復計劃”支持修復。
    2024-04-25 09:17:42北京國際電影節
  • 巴西影片為北京國際電影節帶來桑巴風情
      4月18日,巴西文化部副部長卡西修斯·羅薩在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式上致辭。新華社發“拉美地區是我至今未踏足的地方,而且我之前就聽説過《幽靈肖像》這部電影,口碑和評價很高。所以在今年的北京國際電影節,我特意選擇了這部巴西電影。”在北京國際電影節巴西電影周開幕式現場,影迷代佳琨難掩對巴西電影的好奇。與代佳琨類似,越來越多觀眾開始通過中國的大銀幕感受桑巴風情。2024年是中國和巴西建交50週年。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邀請巴西作為主賓國。電影節期間將舉辦巴西電影周活動,為中國觀眾帶來四部優秀巴西影片。巴西著名導演卡洛斯·沙爾丹哈擔任本屆北影節“天壇獎”的國際評委,由他執導的系列動畫電影《冰川時代》票房收入總和突破30億美元。  4月20日,本屆北影節“天壇獎”的國際評委、巴西導演卡洛斯·沙爾丹哈在北京國際電影節巴西電影周開幕式上致辭。新華社記者 朱藝琳 攝他對中國觀眾高漲的觀影熱情印象頗深:“非常開心看到我的電影能在中國上映。我見證了中國巨大的電影消費潛力。”近年來,在兩國政府的大力推動下,中巴影視合作走深走實。2017年9月,中巴簽署首個電影合拍協議;2023年4月,巴西總統盧拉訪華期間,兩國宣佈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西聯邦共和國政府關於電視合作製作的協議》。巴西和中國公司合拍的影片將在兩國享受國民待遇,享受兩國現有的公共資助機制,並被視為各自市場的國民産品。巴西文化部部長瑪格麗特·梅內塞斯20日在巴西電影周開幕式的視頻致辭中説:“這些電影多角度展示了巴西的各地文化,我們希望通過電影向中國觀眾展示一個多樣的巴西。”巴西電影局主任丹妮拉·費爾南德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巴影視産業有著巨大的市場體量。我們期待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尋找更多的合作空間,落實兩國簽署的相關協議。”19日,在中外影人交流論壇上,北京國際電影節與裏約熱內盧國際電影節代表簽署合作備忘錄,就建立機制鼓勵互訪、開展座談交流和實地調研、建立影片互相推薦機制等方面達成協定,加強兩國電影領域的合作與交流。  4月19日,巴西電影策展人伊爾達·聖地亞哥受邀參加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外影人交流論壇。新華社記者 朱藝琳 攝巴西電影策展人伊爾達·聖地亞哥在論壇上表示,電影是兩國溝通的重要橋梁,兩國影視文化應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以影視産業發展帶動文化産業發展。“希望通過不斷深化兩國人民間文化交流,促進民心相通,並以此為動力,推動兩國的經貿交流向多領域擴展。”巴西文化部副部長卡西修斯·羅薩説。(記者王鬱源、朱藝琳、魏夢佳)
    2024-04-23 09:54:18北京國際電影節
北京國際電影節

北京國際電影節前身為北京國際電影季,創辦于2011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具有國際性、專業性、創新性、開放性和高端化、市場化的大型電影主題活動,旨在融匯國內國際電影資源,搭建展示交流交易平臺,將成為北京市建設世界城市的重點文化活動,打造東方影視之都的核心活動。2012年2月,北京國際電影季更名為北京國際電影節,每年舉辦一屆並設立評獎單元,但由於準備不夠充分直到2013年才進行獎項評選,自此,主競賽單元天壇獎正式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