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節舉行“復興之路:主流電影的傳承與創新”論壇

2019-06-22 08:39:09|來源:文匯報|編輯:于曉萱

  主流電影如何才能叫好叫座?講故事的身段俯下了,手段更新了,個性彰顯了,通過商業競爭走進市場走向觀眾,讓電影傳遞的“真善美”抵達更多人,由此在邁向電影強國之路的過程中,主流電影才能成為行業發展的真正引領者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面對愈發激烈的競爭,主流電影必須有新的突破,而進步的能量有一部分恰恰蘊藏在傳統電影之中

  《戰狼2》《紅海行動》兩部年度票房冠軍,以及今年目前票房最好的《流浪地球》,這三者有什麼共通點?價值認同高、製作精良,又能獲得觀眾在娛樂性上的認可,這種影片被業界稱為“主流電影”。上海國際電影節“復興之路:主流電影的傳承與創新”論壇上,尹力、李少紅、趙寧宇、文牧野等電影主創,圍繞“主流電影”如何創新主流價值表達、創新對接主流觀眾展開討論。

  隨著電影産業的逐步發展,中國年度票房已突破600億元,越來越多主流電影進入公眾視線:《建國大業》《建軍大業》讓觀眾看到青年演員參與厚重歷史題材的可能;《流浪地球》登陸海外平臺,引發全球話題,更是中國電影産業試水“科幻藍海”的成功案例。主流電影如何才能叫好叫座?講故事的身段俯下了,手段更新了,個性彰顯了,通過商業競爭走進市場走向觀眾,讓電影傳遞的“真善美”抵達更多人,由此在邁向電影強國之路的過程中,主流電影才能成為行業發展的真正引領者。

  為價值找到承載——用好故事滿足主流觀眾情感需求

  李少紅在不久前拍攝了講述平津戰役的影片《解放了》。熟悉她的觀眾都知道李少紅之前以拍攝古裝和情感題材見長,此次跨度這麼大該如何駕馭?李少紅認為,主流電影的敘事手法和感情抒發可以多元化,大背景大歷史可以宏觀表達,也可以找到“小切口”抵達觀眾。“融入人性和情感,去講述一群人、講好一個故事,我覺得這是主流電影的重要內容。”《解放了》的劇本採用平實視角,聚焦了一群大時代裏的普通人。導演沒有過多渲染戰爭場面,轉而講述了以解放軍炮兵連長蔡興福為代表的普通士兵解救圍困城中孩子的故事。

  《解放了》的故事讓尹力想起了他2004年拍攝的《張思德》,影片突破以往一些電影中對英雄人物“高、大、全”的塑造模式,用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敲開觀眾的心房,成為對接電影市場主流觀眾的一次成功嘗試。尹力説,張思德甚至都沒有留下原型照片。“或許他就是那種走在大街上都不會有人多看兩眼的普通人,但在這個人物身上傳承和表現的,就是中國人骨子裏那份善良、親和、隱忍、利他。”當某些人覺得用物質和金錢去衡量成功與否是理所應當之際,影片表現出的張思德的精神,已不只是對革命歲月的回望,更呼應了大多數觀眾心底對於回歸本真的情感需求。

  尹力認為,不難發現主流電影從內容到創作上,表現形式正在迅速贏得觀眾的喜愛。在穩步增長的中國電影票房背後,一批能實現思想、藝術、商業的平衡,並兼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影片已成為銀幕主力。

  向經典影片學習——好故事還要有工藝考究的包裝

  在北京電影學院教授、戲劇藝術研究院院長趙寧宇看來,不僅他編劇的《建軍大業》是主流電影,而反映人間真情的《超時空同居》《地久天長》同樣能以“新主流電影”的身份去認知。在他看來,不管題材、類型如何,主流電影最核心的底色是價值導向。

  值得關注的是,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面對愈發激烈的競爭,主流電影必須有新的突破,而進步的能量有一部分恰恰蘊藏在傳統電影之中。趙寧宇坦言,一些年輕時候還沒有那麼深切感觸的影片,現在看來值得反復咀嚼,比如《開天闢地》中既有宏大的歷史畫卷,也有豐富飽滿的人物性格,而且電影工藝非常考究。(本報首席記者  黃啟哲)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娛樂微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