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曼德爾森:中企走出去應耐心融入當地市場
2018-03-05 09:31:32  |  來源:一財網  |  編輯:許煬

  針對吉利收購奔馳母公司戴姆勒的事件,英國前副首相、歐盟前貿易委員,現任全球諮詢公司主席彼得·曼德爾森(Peter Mandelson)在近日亞布力論壇上對第一財經表示,德國政府在修改規則,讓未來類似的中國投資更難以收購德國企業。

  曼德爾森表示,西方社會收入不平等引起公眾對外國投資的擔憂,所以德國政治家反對一家中國公司去收購他們國家的技術企業,但是德國政府發現自己沒有權力去阻止這樣的事情後,訴諸改變規則。

  2月24日,吉利集團宣佈,已通過旗下子公司以約90億美元收購奔馳母公司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決權的股份,此次收購完成後,吉利集團將成為戴姆勒最大的股東,並承諾長期持有其股權。

  德國媒體曾報道,德國政府將徹底調查這一併購案。不過,德國政府隨後進行否認,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目前並未發現吉利收購戴姆勒股權一事存在違規行為。

  曼德爾森認為,西方國家收入不平等現象加劇,這會會影響公眾和政策決策者對外國投資者的態度。所以中國企業家海外投資,就必須針對每個國家有一個定制的方法,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耐心去理解當地的人和當地的市場。

  “中國的企業家必須要明白,世界其他的地方如何看待中國?這種看法發生哪些變化?”曼德爾森説,“在歐洲,在美國不平等的現象都在加劇,造成了人們的一些怨恨、不穩定、不可預測性,當然也會影響政策。”

  他指出,西方社會裏,財富越來越集中在那些已經最富有的人群當中,在美國和加拿大,1%的人獲得了全國三分之二的收入增長,在歐洲,最頂層2%的人獲得了絕大部分的收入。隨著經濟增長放緩,結果可能是社會更多的悲觀和焦慮情緒。

  “81%的中國人認為他們的子女會在經濟上比他們更好,而美國只有37%的人這樣認為。在法國,這個比例只有9%。加上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發展,人們對就業有很大的焦慮。”曼德爾森表示。

  他認為,這種焦慮會影響人們在政治上的訴求,影響他們看待外國資本和外國資産,會擔心外國企業的收購會吞掉他們的午餐,讓他們變得更窮,加速他們的失業,所以人們希望拿回控制權,這也就是“特朗普現象”。

  “在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社會氛圍對外商直接投資更加敵意,政治家對於外商投資,不管是中國的到其他國家,政策都發生了變化。”曼德爾森稱。

  不過,他認為,競爭和開放才是創造和創新的來源,西方和中國都應該向競爭對手開放市場。

  2016年7月,日本軟銀以240億英鎊收購英國處理器設計公司ARM。英國民眾擔憂,本國最為成功的科技公司將失去它的獨立性。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表示,自己不反對英國公司被海外公司收購,但是要以國家利益為前提。

  曼德爾森指出,這個案例中,儘管在法律上沒有問題,但是日本軟銀仍然跟英國決策者花費了很長的時間對話、溝通,最終取得了公眾和決策者的許可。

  他建議,中國的企業走出去的同時,要花時間和耐心去了解和預測當地的政治環境,不管是亞洲的鄰居還是西方,都要懂得當地政治的敏感性,並且積極參與,積極響應,並且主動對話。只有作為一個合作夥伴出現,才不會被看作是敵人。

  他認為,企業家可能需要犧牲一部分利益,以融入國際和當地的規則當中,而不是單方面追求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