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了柏油的通組路,讓水坪村滑石組吊橋成為歷史。 (攝影 郭進)
朱家場鎮詹家坳村,村民連夜搶修通組柏油路。(攝影 胡攀學)
“寨子通了硬化路,咱們終於可以大幹一場了。”1月14日,沐浴著冬日暖陽,新店鎮沙水坪村上大衝組村民楊金勝、楊秀均漫步“組組通”公路,謀劃未來,説不出的愜意。
新店鎮沙水坪村上大衝組地理偏僻,早在10年前,幹勁十足的楊秀均就有了養牛致富的念頭,由於交通不便,創業計劃一直未能成真。
2017年9月,“組組通”公路項目啟動,鎮領導來上大衝組開院壩會,宣講“組組通”政策,讓村民激動萬分。涉及修路徵地,村民拍起胸膛表示,只要修通路,佔地不要國家補償。
鎮領導離開後,鄉親們繼續商討涉地補償事宜。村民紛紛提議,自籌錢款補償被佔地村民。次日,292名村民籌集20多萬元用於佔地補償,該組的“組組通”公路得以快速推進。
“組組通”公路項目,事關群眾利益。玉屏積極強化宣傳,鼓勵群眾積極參與,新增下派1700余名幹部駐村,由包村縣領導牽頭,包村部門、駐村幹部配合,通過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村民小組會議等多渠道多途徑宣傳,把組組通公路建設的政策宣傳到老百姓心坎裏,在全縣範圍內掀起建設農村公路的熱潮。
在新店鎮新店村、沙水坪村,群眾自發籌集資金解決“組組通”建設土地問題;在皂角坪街道甕陽村,群眾自願拆除偏房、大門,助“組組通”公路穿行;在田坪鎮田衝村,村民拿出山林、補助費等支持修路……
村民的心齊了,路通暢了,條條“組組通”公路穿越在青山綠水間。在“組組通”公路實施過程中,玉屏圍繞特色小城鎮、美麗鄉村、旅遊産業佈局,採取“整鄉推進、整村推進或重點打造”方式,創建“四好農村路”100公里。
“四好農村路”即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
建好,就是確保通組路路基寬5.5米以上、路面寬4.5米以上,路面鋪瀝青或硬化。該縣嚴格督察確保每一條路均按設計施工,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監督作用,建立通組公路群眾義務監督員制度,調動社會各界參與監督的積極性、主動性。除了縣鄉村各級幹部隨時到施工現場督促工程工期和品質,還要求施工單位儘量請當地村民參與施工——讓村裏自家人辦好自家事。
修好容易,管好護好難。隨著組組通公路的快速推進,道路的養護壓力提升。玉屏強化管護機制保障,對建設好的公路,按照每年每公里2000元的養護資金納入財政預算,確保建好的農村公路得到有效管護。
為管好通組路,玉屏還將“組組通”公路管養納入村規民約,作為村級幹部選用和獲得國家政策支持的主要依據,使公路管護充分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同時建立以貧困戶為主要力量的公路養護管理機制,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增加貧困戶家庭收入。
“愛路護路已成玉屏農村新風尚。”詹家坳村駐村第一書記姚茂雄説,飽受爛路之苦的村民感受到政策溫暖,管路護路意識尤其強烈,雖然村裏聘請有專職路政協管員,但大家都非常愛惜剛鋪好的瀝青路,經常有村民自發清掃路上的落葉和散落的砂石。
建好管好護好,還要運行好。目前,全縣建制村通村公路硬化率、農村公路養護率、重點路段安全隱患治理率均達100%,實現100%行政村通客運班車(公交車)。
建設“組組通”公路,盤活了資源。玉屏整合林業、水利、國土、扶貧等部門各類項目資金5000萬元用於公路建設;縣財政按照每公里建設里程2000元的標準,保障“組組通”工作經費;財政、住建等部門統一與建材供應商協商沙石、水泥等建材價格和供應途徑,堅決抵制哄抬物價,保障“組組通”建材供給。
“組組通”公路建設還加快了區域聯動互助。玉屏與黔東南州岑鞏縣建立邊際“組組通”協商機制,各鄉鎮(街道)、村成立組組通專班,相鄰鄉鎮(街道)、村組建立土地調整協調機制,相互支持,主動協調化解矛盾糾紛。
聚人心,活資源。行走在玉屏的村寨公路上,筆者明顯感受到“組組通”公路帶來的變化,條條“毛細血管”連接著國道省道交通大動脈,孕育著鄉村的美麗蝶變。(作者 郭進 孔令娟 楊群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