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貴州盤江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盤江集團的母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34億元,同比增長37%;利潤11億元,同比增長215%;稅收18.5億元,同比增長37%。這一年盤江交出了靚麗的成績單。數據是令人振奮的,每一個百分點的增長都展示了這家成立了50多年的國有企業在困境中涅槃重生的努力以及敢為人先的眼界。
“眼光決定未來”,這句話是黃壽卿回顧盤江集團此前走過的機械化之路時,發出的由衷感嘆。他剛以盤江資本公司總工程師身份出任盤江資本公司旗下“五加二”版圖之一的貴州盤江採礦工程技術中心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這個技術中心雖然成立不久,但是盤江集團對技術引領發展,尤其在智慧機械化引領煤炭行業發展的探索實踐卻是持之以恒的。
近日,記者採訪黃壽卿時他説,盤江礦區1970年12月投産,兩年後便在其平二採區使用MLQ—80型採煤機組,這是成為當時的貴州省礦區中第一家採用先進機械的礦區;1984年,火鋪礦和月亮田礦先後引進使用DY—150型機組,標誌著當時的盤江礦務局進入了高檔普採階段;1987年,火鋪礦在其北三12121採面裝備綜合採煤機組,開啟整個盤江礦務局的綜採機械化征程,並有力地推動全公司于2007年6月告別了使用40多年的炮採,進入了全部使用綜採的嶄新階段。近年來,貴州省能源局先後在盤江技術公司建立了煤礦智慧機械化技術服務基地,在盤江礦機公司建立了煤礦智慧機械化裝備技術服務基地,在中盤重工公司建立了煤礦智慧機械化裝備製造服務基地,標誌著智慧機械化成為盤江集團靚麗的標簽。
盤江資本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仕和不止一次説過,由於礦井特殊的生産作業環境,以後招用工會越來越難。僅僅從用人這一層面講,煤炭工業也必須脫胎換骨、華麗轉身,才能繼續保持凝聚力。當前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立足礦井安全生産實際,大力推廣運用自動化、智慧機械化開採技術,實現礦井上下機械化換人、智慧化減人。
正是一以貫之的眼光,在發展關鍵節點上抓住了智慧機械化這一核心,並保障盤江集團領先。
記者注意到我省已決定進一步加強能源工業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支撐作用,加大了能源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力度,實現了市場化交易電量全國第一,同時成為全國電價最低的省份。在此背景下,提出堅決淘汰落後産能,推動能源尤其是煤炭工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致力新一輪的轉型升級。其中,智慧機械化是煤炭工業轉型升級的明確方向。
2017年11月24日,貴州省能源局公佈了總投資額574億元的349個能源工業轉型發展項目清單。這些項目中,煤炭轉型升級的有274個。
為了實現這個龐大的計劃,貴州省決定從今年起,每年拿出10億元,連續4年,支持煤炭工業轉型升級。還出資與貴州銀行、貴陽銀行等地方金融機構,設立了規模200億元的能源結構調整基金等等。
黃壽卿介紹,作為貴州能源尤其是煤炭工業的主力軍和尖刀連,在新一輪的智慧機械化征程中,盤江集團已下出“先手棋”,領航貴州煤炭行業智慧機械化。(記者 周燦璧 通訊員 張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