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來臨,普定大地躍動著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的脈動,打造10萬畝韭黃産業帶、種植10萬畝茶産業、發展好18萬畝經果林……一個個産業規劃和上馬,讓這裡充滿發展的激情。
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産業革命,普定縣在行動。普定縣委書記徐德祥説:“推動産業扶貧和農村産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突破,我們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産業扶貧有機結合,把農業結構調整和貧困戶增收致富有機結合,堅持‘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的思路,加速‘三權’促‘三變’改革步伐,全面調減玉米種植,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打造‘接二連三’農業産業體系,重點發展普定特色産業,推動農業産業升級。”
2017年,普定縣著力推進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將全縣25度以上坡耕地、15度以上水源涵養地全部納入退耕還林範圍,完成梭篩桃、冰脆李等經果林種植18.8萬畝;在各鄉鎮(街道)建設1個種植示範基地,累計種植蔬菜24.47萬畝,累計産量40.39萬噸,銷售額8.5億元。立足地方特色,在每個村發展20戶以上貧困戶集中養殖點1個,目前,已新建養殖場128個,新增養禽28.87萬羽、新增養畜1.65萬頭、特色養兔5.2萬隻、養蜂0.72萬箱、小龍蝦936萬隻,覆蓋貧困農戶1.04萬戶3.17萬人。
徐德祥表示:“推動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普定縣確立了韭黃、茶葉、食用菌、生態畜牧業四大主導産業,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産業扶貧利益聯結全覆蓋,村公司發展産業與貧困戶利益緊密聯結,提升群眾對産業調整和脫貧攻堅滿意度,打贏産業扶貧硬仗。”
目前,普定縣正在全力推進縣級核心區水母河流域韭黃為主的蔬菜産業園區,完成種植圖斑和地塊落實10萬畝,並開始育苗。
茶園建設上,累計完成新建茶園2000畝,通過修剪及施肥等生産投入及技術處理,使10余萬畝老茶園得以很好管護,該縣成功申報普定縣朵貝茶産業扶貧基金8000萬元,為壯大産業提供資金保障。發展食用菌方面,流轉土地及平整4000畝,建設食用菌大棚3200棟,已投入生産運營面積450畝,建成了2個菌棒生産中心,生産菌棒250萬棒。肉兔養殖上,按照“10+2”種兔自繁自養生産商品肉兔為主的模式,在全縣扶持貧困戶發展肉兔養殖産業,化處鎮、雞場坡鄉、猴場鄉等核心區村級公司新建大型養殖場12個。
徐德祥説:“農業産業的發展不僅要能調上去,更要産品銷售出去,為此,普定強化産銷對接機制,加快市場體系建設和冷鏈物流建設,並以普潤公司為大數據平臺,連接各鄉鎮村産業信息,對全縣農産品進行匯總,實現産銷大數據實時對接,精準統籌行銷。”現在,普潤公司已與普定縣162個村級公司建立數據連接,各村生産的農特産品直供普潤公司,通過該公司的産銷定向關係走向機關、學校、醫院、超市等,打通綠色農産品銷售通道,讓一個個産業結晶蓬勃發展。(記者 胡麗華 楊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