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造小太陽”關鍵部件投入批量生産
2018-03-02 11:38:32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編輯:羅奇波

  3月1日,記者從貴州航天新力鑄鍛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新力公司)獲悉,該工司日前全面啟動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項目“環向場超導磁體重力支撐”GS部件的批量化生産工作,預計在2019年3月完成産品的製造併發往法國進行聯合安裝。這標誌著“中國製造”又一尖端科技産品登上國際核電舞臺。

  國際熱核聚變反應實驗堆,也稱為“人造小太陽”,主要是模擬太陽及其他星體上發生的核聚變,從而釋放出巨大能量。核聚變所需原料可直接取自海水,産物不污染環境,安全性高,是資源無限的理想能源。

  2014年,新力公司憑藉著行業頂尖技術,成功中標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計劃(ITER),總投資上千億人民幣,由中國、歐盟、俄羅斯、美國等7方共同出資實施的新能源實驗項目,也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參與的最大的多邊國際大科學合作項目。

  在該項目中,新力公司得到了近6個億的“中國製造”訂單,主要承擔應用於實驗反應堆內部全部18套環向場線圈支撐GS部件和全部72套極向場線圈支撐PFCS部件的研製任務。

  新力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副總工程師張自生介紹到,“我們通過核工業西南核物理研究院的驗證,得到了國際組織的認可。”

  上個世紀60年代,新力公司的前身國營3257廠由上海內遷貴州遵義,逐步發展成為貴州省唯一一家從事核能裝備製造的國家核一級企業。

  如今,每隔幾週就會有外國專家來到新力公司,交流製造技術和經驗。特別是在2016年3月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磁體支撐開工會上,“來自IETR項目國際組織的四名外國專家在實地查看産品研發和生産能力後,都豎起了大拇指。”張自生説。

  按照中國綠色新能源的發展規劃,中國將持續推進核聚變實驗堆的設計與建設,並將於2020年啟動中國核聚變工程實驗堆(CFETR),新力公司作為建設生産的主力軍,將為中國新能源行業發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冷桂玉)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