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貴州頻道消息(楊麗芳):“我現在一個月要帶10多個旅行團,年收入基本在8萬元以上,不過我想一邊學習一邊工作,在這個專業上繼續深造下去。”赤水市中等職業學校旅遊管理專業三年級的學生甘小鳳説道。在甘小鳳父親腦部受傷、家中無經濟來源後,從未想過自己的生活會有這樣大的改變。
貴州省赤水市位於貴州最西北部,在2017年10月底,成為貴州省首個脫貧摘帽縣。赤水市在2013年提出“兩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上臺階”的教育發展目標,目前共投入教育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1.2億元,投入教師成長和學生資助資金3億元,資助學生14.03萬次,並實行職業化教育,每年培訓扶貧産業專業技術人才2000多人,實現“職教一人、脫貧一戶、帶動一方”的目標。
正在學校操場繪畫的赤水三中學生(攝影 楊麗芳)
2013年以來,隨著赤水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人口大量向城區集中,造成了城區學位擁擠的現象。
為此,赤水市投資8億元建設規模為 800 畝的基礎教育園區,園區劃涵蓋各學段共 5 所學校解決學生上學問題。
而像甘小鳳這樣的學生在赤水市還有很多,家庭的貧困成為了他們上學的阻礙,精準扶貧的政策打開了他們學習的新大門。
赤水三中學生資助備忘卡(攝影 周禮)
“我從高二開始享受精準扶貧的政策,一年不僅可以免學費還可以拿到助學金,學校也有勤工儉學的機會,平時幫忙整理會場,我們就可以有助學金。”赤水三中高三的學生向仲秀在高一時經歷了父親因病去世、母親改嫁的事故,因為家庭的原因差點輟學,學校在了解到她家的情況後,建立了學生資助備忘卡。精準扶貧中免學費、住宿費和書本費,兩項助學金的政策讓她有了堅持下去的念頭,她一直記得父親臨走時的那句“要好好讀書”。
學生最基本的上學問題解決了,赤水市開始探索新的發展思路。如何使孩子在享受到最基礎教育上能得到更加人性化和科學化的教學呢?
“我們與重慶培訓機構建立三年合作機制,以學校出大部分資金為主,學生支出最低的教師課時費來學習美術,讓學習較為薄弱的學生也可以通過藝考的方式圓夢大學。”赤水三中的校長王琳琳介紹道。
正在上舞蹈課的旺隆小學學生(攝影 楊麗芳)
赤水市實行品質化辦學和個性化育人,不僅圍繞“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目標,打造了一批內涵豐富、主題突出、品質一流的品質學校;還圍繞“自主學習、個性發展”的教育理念,在高中階段強化藝體特長培養,讓300多名精準扶貧戶子女圓了大學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