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貴州頻道消息:貴州師範大學信息與科學重點實驗室日前傳出消息,貴州省高速高速公路收費計算技術又有新改進,計算時間由原來的耗時一週縮短為3小時。
貴州師範大學教授、貴州省信息與計算科學省級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劉志傑説:“貴州省高速公路計費原則為最低費額路徑收費,最短路徑拆分。”劉志傑表示,計算出正確的費額公式後,根據公式套入計算原則、計算條件、優惠政策等,才能得出兩個結點之間正確的應收費額。
據了解,每增加一條高速公路,都會與現有路網發生關係,從而改變原有的費額計算方式。截至2015年12月底,隨著望謨至安龍、道真至甕安、沿河至德江等16條高速公路的開通,貴州省實現了縣縣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由2009年9月28日進行聯網收費以來的1057公里增長至5128公里,收費站數量也由82個增長至379個。
劉志傑説:“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初期,制定貴州首條高等級公路——貴黃公路的費額標準,用手持計算器都能完成。但隨著路網建設的網格化發展,人工計算已經無法完成。”
改進演算法,提速增效,也是重點實驗室重要的課題之一。
“採用分佈式計算等先進的計算方式,將原來耗時一週才能完成的計算,縮短至3個小時,有效保證高速公路新增路段的及時並網運營,也為18家業主經營單位拆分結算提供了按最低費額路徑收費和最短路徑拆分原則的標準數據。”劉志傑説。
據悉,在該重點實驗室,高速公路費額計算並非唯一“接地氣”的研究項目,這裡還有基於互聯網的無紙化閱卷系統、貴州茶雲數據平臺、為貴州非遺提供數字化保護的逆向建模成套信息技術等。(文 方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