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開陽縣花梨村漁民找到致富新路徑
2018-03-14 13:45:10  |  來源:貴陽晚報  |  編輯:羅奇波

  一片片櫻桃樹,一棟棟漂亮樓房,休閒廣場乾淨寬敞……這是記者近日在開陽縣花梨鎮看到的景象。

  然而,誰都不會想到,這裡曾經是一個依水而生的破舊漁村。

  花梨鎮是貴陽市的“東大門”,烏江支流——清水江川流而過。2006年構皮灘水庫移民搬遷至此,便開始自發開展投入小、收益大的網箱養殖,並逐漸形成規模。截至2017年4月,網箱達到210處,共計420906.13平方米。

  隨著漁民規模的擴大,網箱數量不斷增加,污水垃圾亂排亂放現象增多,致使水資源、水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2017年,為進一步加強貴陽市烏江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減少網箱養殖對水域造成污染,根據《中共貴陽市委、貴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貴陽市貫徹落實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貴州反饋整治方案>的通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貴陽市網箱養殖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花梨鎮開始針對水域內網箱養殖進行整治。

  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安排,花梨鎮成立網箱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和網箱整治工作指揮部,聯合水域環保各相關職能部門組成聯合攻堅行動小組,合力推進網箱養殖整治工作。同時,抽調全鎮骨幹力量,圍繞整治工作實施背景、相關政策及補助獎勵方案等進行解讀,並對養殖戶關心的問題進行回復。此外,組成宣傳小組進行相關宣傳,推進整治工作。

  但是對於漁民來説網箱沒了,該如何養家糊口呢?

  為了打消養殖戶的擔憂,當地幹部挨家挨戶進行調查了解,結合漁民們的自身情況,提供技能培訓、資金扶持等。

  “在開展網箱養殖整治的同時,我們也在思考如何讓漁民上岸發展。”花梨鎮副鎮長程華説,花梨鎮連片土地較多,有關部門便組織村民大力發展經果林種植,帶動“上岸”漁民自主種植。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種植了2000余畝櫻桃,現已投産800余畝,有黑珍珠、瑪瑙紅、水晶等幾個品種。

  程華指著遠處開滿花的山坡説,再過一段時間,櫻桃就結果了。

  “種植櫻桃,不用像養魚那樣起早貪黑、風吹日曬,生活又有盼頭了。”村民穆知林笑著説。

  目前,花梨鎮共拆除網箱及附屬設施面積417262.23平方米,共涉及152戶養殖戶,全鎮網箱已基本拆除,同時對漁民的補償款也全部到位。

  花梨鎮不僅解決了當地上岸漁民的生計問題,還依託富美鄉村建設讓村民住進了漂亮舒適的樓房。

  以富美鄉村建設為契機,花梨鎮大力推進農村村莊改造、道路改造、危舊房改造等項目。完成“組組通”公路建設,完成危房改造、房屋立面整治,還新建了文體活動場所、集體長廊等,繪就了一幅百姓富、生態美的精緻畫卷。

  傍晚時分,走在村裏的公路上,不時能聽到村民們的歡笑聲。“現在,水清了、山綠了、路暢了,村民們臉上的笑容也多了。”程華説。(作者  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