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貴州頻道消息(楊麗芳 楊曉月):3月16日至18日,2018都勻毛尖( 國際)茶人會啟動儀式暨第三屆“都勻毛尖•平塘甲茶——貴州春茶第一壺”開採品鑒活動在平塘縣舉行。此次活動以“品‘都勻毛尖·平塘甲茶 ’觀‘大國重器·中國天眼’”為主題,旨在全面展示平塘茶産業發展成果,大力宣傳“平塘甲茶”茶葉品牌,擴大平塘茶葉的知名度、美譽度。
平塘縣茶園(攝影 楊麗芳)
平塘縣自古就有“玉水之鄉.金盆寶地”的美稱,作為都勻毛尖茶品牌的核心産區,獨特的氣候和優良的生態環境,讓平塘春茶每年最早在農曆正月期間就可以採摘,比貴州省內其他地方提前10余天,因此有“貴州春茶第一壺”的美譽。
“平塘縣具有海拔高、緯度低及寡日照多雲霧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優勢,十分適宜大力發展茶葉種植業。”談及平塘縣發展茶産業的優勢,平塘縣委副書記蔣小祥説。“以前,我們這邊都是老百姓分散性種植。7年前起,平塘縣開始轉變發展方式,以‘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進行茶葉規模化種植,力求將平塘甲茶産業化、品牌化。”
平塘縣茶園一角(供圖 平塘縣外宣辦)
近年來,平塘縣先後出臺關於加快全縣茶産業發展的一系列相關文件,在政策扶持、茶葉加工、品牌宣傳、市場銷售等方面下功夫,致力培植和發展茶葉産業,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目前,平塘縣茶園面積已達到20.86萬畝,投産面積10.68萬畝,全縣從事茶葉種植、加工農戶7000多戶,涉茶人員10萬餘人,其中包含3萬餘人貧困人口,茶農人均年收入達4300多元。茶産業已成為平塘縣區域經濟發展、山區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産業。
正在採茶的“茶仙子”(攝影 楊麗芳)
採茶現場,一首首布依族山歌傳來,當地百姓群眾、“茶仙子”等同場競技,在茶山上上演了一場精彩的指尖上的“爭霸賽”。“我們唱的就是平塘好山好水好風光,歡迎大家來這喝茶、旅遊。”領頭唱山歌的採茶人楊明英穿著布依族服飾,她説,“我們一般熟練採茶的人一天可以採3斤茶,也就是120元錢,比以前種玉米和水稻掙錢。”
一名女子正在茶園中做瑜伽(攝影 楊麗芳)
據悉,平塘縣近年來借助“中國天眼”的世界級名片和“中國十大名茶”之一“都勻毛尖”品牌效應,大力推進“茶旅”融合發展,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帶茶、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發揮出了同頻共振的巨大名片效應,有效推動了平塘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茶學系副教授司輝清對於平塘的荒山變成了茶山,表示很驚喜,他説:“貴州在發展茶産業上,不僅擁有悠久的歷史,在近幾年更是體現出超強的生命力。這樣的生命力體現在對茶葉的提質升級上,不僅是茶産業與旅遊和精準扶貧結合的綜合發展,還引進了很多新型設備,加強産業自動化發展,對茶葉的安全和文化品質都有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