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菜苗正在生長,家養的白鴿在天空飛翔,成群的水鴨在水塘嬉戲,水龍頭裏流著乾淨清澈的水……走進修文縣小箐鄉合興村,一幅幅春意盎然的畫面映入眼簾。然而倒回去一年,是看不到這番景象的。
合興村是修文縣的一個偏僻山村,共有村民3800多人。基礎設施薄弱,生態環境脆弱,産業結構單一,尤其長年來缺水嚴重,成為大家的“心疾”。村民馬大榮説,“洗臉用的水用來洗腳,洗腳後又用來喂豬,抑或用於攪拌冬天取暖的煤球。生活用水都成困難,又談何發展?”
用水難,一度成為制約合興村發展的“硬骨頭”。
村委會主任王成説,“合興村,就是這兩年興起來的。”興村之路就在於一個“合”字——自身奮力拼搏是內力,貴陽農商銀行等單位的幫扶是外力,內外努力形成了小村莊綻放新顏的合力。
落針精準施策修建供水工程
脫貧攻堅,要找準窮根、明確靶向、對症下藥。在精準扶貧的“落針”階段,貴陽農商銀行找準著力點——先將村民的飲水問題解決。
一年前,該行到合興村深入調研,問計問需。當時,村裏需要靠政府用車送水,或者農民自己在幾裏外的地方用車拖水。村支兩委沒有辦公場所,沒有科學的發展規劃,沒有像樣的道路,田野也沒有通暢的溝渠。
要從根本上撥窮根,必須精準發力,把錢用到刀刃上。而解決用水問題,則是當地最急需解決的困難。
“通水”是幫扶組與村委達成的共識。當地縣鄉兩級政府請來相關部門的技術專家進行現場勘測,制定施工方案。貴陽農商銀行全額出資近190萬元,幫助該村修建供水工程。去年4月底,工程動工。去年10月1日,正式建成通水。供水範圍覆蓋了該村紫江田、馬場壩等9個村民組,受益群眾達531戶近2000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如今,馬大榮時常把這句話挂在嘴邊。“以前生活用水都成問題,更別説生産灌溉了。只能種植耐旱的農作物,比如蔬菜就只能種植蓮花白。如今,我們的種植模式有了多樣的選擇。”
眼下的合興村,在“水”的潤澤下,正悄然發生變化。
走線源源“活水”激發群眾幹勁
4月的合興村,處處是村民忙碌的身影。有的忙著建新房,有的忙著培育蔬菜苗,還有的在地裏翻耕,準備栽下剛從大棚裏搬來的烤煙苗……在貴陽農商銀行“銀行+龍頭企業+擔保機構+保險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的支持下,當地群眾迸發出謀發展、盼發展的激情。
在村民鄭九林的大棚裏,一株株番茄幼苗、辣椒苗長勢正好。再過兩個月,這些番茄、辣椒將銷往廣東、廣西等地。“今年因為有水,我們生産都有了幹勁。”鄭九林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村委會主任王成介紹,“由於缺水等因素,以前種植經濟作物産量很低,沒辦法形成規模效應。但今年村裏的獼猴桃已有1700多畝,將會有40多萬元的收入。烤煙種植有800多畝,産值每畝有3000元左右。現在,村民生産積極性高,有了水就有了信心。”
今年,馬大榮除了種植烤煙50畝外,還種了20畝蔬菜,“能種這麼多蔬菜和烤煙,是因為現在水通了,我們就能甩開膀子幹了。”
點睛齊心合力澆開幸福之花
水通了,村容村貌也發生變化,生産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家家戶戶有水衝式廁所,每天干完農活洗個舒舒服服的熱水澡已經不是新鮮事。
村支書周訓品説:“以前村裏到處臟兮兮的,灰塵也很大。現在,環境衛生好太多了。環境變好,心情也自然變好,發展也就跟著順心順暢。”
村民蔣清榮是上下壩組組長,經營著砂石生意。他説,由於村裏交通不便影響了運輸,很早就想著在自家門前修條路。但苦於缺水,一直難以實施。水通後,他立馬組織村民開始修路。蔣清榮説:“貴陽農商銀行拿錢幫村裏修水利,比直接拿錢發給村民有用。水利工程可是長久之計。”
“村裏的道路硬化後,再也不愁蔬菜運不出去。我們有些蔬菜遠銷香港,番茄還賣到了越南和泰國。感謝貴陽農商銀行幫村裏修建供水工程,現在一開水管,水就‘嘩嘩’地流出來,這一切都讓我們感到十分幸福,對未來的信心也更足了。”王成説。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讓老百姓過上美好的生活才是奮鬥目標。貴陽農商銀行的幫扶,突出精準施策,將扶貧扶到老百姓心坎上,幫助山村實現了大變樣。
政府、企業、村民形成合力,昔日貧瘠的合興村,如今幸福花開綻新顏。 (作者 何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