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貴州沿河七旬老人陳清明的脫貧故事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9-13 17:06:27

  國際在線貴州頻道消息:走進陳清明老人的家,院壩一塵不染,街陽乾淨整潔、柴火堆放有序,微風吹拂,空氣中飄蕩著淡淡的青草香。

貴州沿河七旬老人陳清明的脫貧故事

陳清明正在晾曬秋天的收穫

  今年71歲的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夾石鎮陳家村陳清明是精準扶貧戶。但他人窮志不短,不等不靠、自主脫貧的信心很足,多次主動要求幫扶幹部將他從貧困戶名單中刪除,並拍著胸脯保證:自己一定能脫貧。

  初見陳清明,他正在家裏晾曬秋天的收穫,金黃的玉米、火紅的辣椒在老人精心侍弄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老人精神矍鑠、衣著整潔,走起路來健步如飛,好像總有使不完的勁。

  “國家政策好是好,但我不想一直攤起手板要,雖然我有70多了,但身體還硬朗,不能老是給政府添負擔,得幹點事,讓自己脫貧啊。”聊起他主動申請摘去貧困戶帽子的事,陳清明爽朗一笑。

  通過村裏産業項目分紅、精準扶貸分紅,加上低保、養老保險等補助,陳清明老兩口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是陳清明下定決心,要通過自己的雙手去脫貧致富,要向貧困説“不”!

  2016年底,由村黨支部領辦的陳家村養殖場發展起黃牛養殖,部分村民也開始在自家養牛。支書陳忠明心頭一動,陳清明有基本養殖常識,勞動強度不大,村裏的環境也具備養牛條件,再加上他為人勤勞、積極性高,一旦成功了,能夠給其他貧困戶帶下頭,做個榜樣。考慮到這些因素,他找到了陳清明……

  説幹就幹!2017年初,陳清明把牲畜圈修繕好,買了兩頭小牛,開始了自己的養牛“事業”。

  每天陳清明都要巡視一遍牛圈,打掃衛生,然後背起背簍,早早出門上山放牛,回來時背回滿滿一筐的青草。

  説起養牛,陳清明有一本“養牛”經:“我的牛春夏放在山上散養,秋冬就吃玉米稈和青草,這種傳統的方式,既保證肉質的營養,又更加有口感。”

  除了養兩頭牛,陳清明還養了四頭豬。豬牛在陳清明的用心養殖下一天天肥壯,去年年底,除了自家留用的“過年豬”,全都賣掉了。陳清明嘗到養殖的甜頭,真正摘掉了“窮帽”。

  談起現在的生活,陳清明很知足。“今年我除了繼續搞養殖,還參加村裏合作社發展辣椒……姑娘(女兒)們對我們老兩口好,常常回來看我們……3月份,我還跟著旅行團去北京看了天安門呢……”陳清明説。

  在陳家村,大多數老人都老而不休,他們一生耕作,一生辛勞,懂得感恩,懂得惜福。如陳清明一樣,依靠自力更生謀求脫貧路徑的老人在全縣有很多,他們不等不靠不要,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走出了一條脫貧路!(文/圖 冉丹 文學)

編輯:楊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