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貴州頻道消息(楊雲):9月,貴州秋茶的採摘季節,茶山一派忙碌景象。9月29日,貴州銅仁思南庫區移民白彩文一家也在茶山搶收秋茶。在高原陽光的映照下,白彩文黝黑的臉上劃過的汗珠閃爍著亮光,從脖頸而下衝出一道道汗印,浸濕前胸後背的一大片汗衫。
白彩文在茶山忙碌的同時,他這一家子都沒有閒著。太太李明春在304省道旁自營小店零售茶葉;大兒子白亞淩帶著大兒媳陽彥琴在外開拓茶市場;二兒子白亞江在加工廠房裏指導生産,二兒媳譚小梅整理企業資料;三兒子白智力忙著結算茶農工錢。
思南茶山上的奮鬥者白彩文 (攝影 楊雲)
白彩文,1963年出生,貴州銅仁思南縣三道水鄉徐家坳村白家寨組人。1995年白彩文作為庫區移民搬遷來到思南許家壩鎮,2009年4月參與創建了思南縣常青種養專業合作社,不但自己一家脫貧致富,還帶動當地300多戶農民茶山就業,讓昔日荒山變今日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從來不養懶漢,勤勞擺脫貧困,奮鬥帶來辛福。”每次家庭聚會,白彩文總要對兒女們叮囑一番,“要‘憶苦思甜’,記住昨天的貧困才有奮鬥幸福明天的動力;要‘知恩感恩’,不忘黨和國家對農民的關心,不忘父老鄉親的扶持友愛;要‘勤勞本分’,要感恩養育的土地保持農民本色。”
“協助公公創業,是義務更是孝心。”長相清秀,溫文爾雅的川妹子陽彥琴一邊指導茶農雙手採摘技巧一邊説。1981年出生於四川省資陽市農村的大兒媳陽彥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2014年,婚嫁到白家成為白亞淩的媳婦。2015年,陽彥琴加入思南縣常青種養專業合作社,憑藉新科技、新理念、新規劃、新策略,讓一個陷入困境的茶企業鳳凰涅盤,帶動當地茶農走上增收致富路徑。對於離開都市返回鄉村創業,陽彥琴有自己的思考,“農村蘊含鄉土商機。”
這位生於天府之國,嫁于烏江岸邊,創業于武陵山區的“80後”陽彥琴,面對陌生的茶産業,硬是憑著一股拼勁,虛心向茶農學習種植常識,向技術人員學習生産技能,茶葉栽培、管理、加工、行銷知識一點點積累,從“菜鳥”變成行家裏手。2016年7月,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陽彥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018年1月當選為貴州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
白彩文的家人在茶山採摘秋茶 (攝影 楊雲)
二兒子白亞江始終堅持打造貴州茶“乾淨”品牌意識,抓住“多彩貴州”綠色生態環境,抓住“桃源銅仁”茶“乾淨”本質,抓住“思南晏茶”營養豐富特性,把“乾淨”一詞賦予綠色、養身、健康、環保含義,融入企業“百家沁”品牌之中。
建立從茶園到茶杯的追溯系統,對茶園的空氣品質、農時活動、生産加工、包裝銷售進行適時監控,讓茶葉生産的全過程透明,讓消費者喝茶喝得放心,白彩文和兒女們在為奉獻一杯“乾淨茶”不遺餘力。
2009年至今,經過7年的發展,思南縣常青種養專業合作社從無到有,從弱小到壯大,在各級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積極探索農民專業合作發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子,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成就了多個思南縣“之首”和“唯一”。
在白彩文一家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思南縣首個以移民為主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思南縣首家被農業部表彰為“全國示範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思南縣目前唯一掛牌“國家級現代農業技術體系示範基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思南縣唯一引入“自然農法”生産概念的農民種養專業合作社,銅仁市獲得有機認證茶園面積最大的農民合作社,銅仁市唯一引進大學生共同創業並出讓股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一個個榮譽挂滿茶山。
思南縣常青種養專業合作社之“百家沁”品牌在2015年入選2014年-2015年中國合作經濟年度成就獎,成為中國50佳合作社産品品牌之一。2015年思南縣常青種養專業合作社及貴州百福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獲得自助出口相關資質。2016年4月,思南常青種養專業合作社已經完善從“茶園”到“茶杯”的整體追溯系統。
白彩文家的茶山 (攝影 楊雲)
走進許家壩鎮楊家山村,騾子頂上的幾個嫩綠山頭十分顯眼,這正是思南縣常青種養專業合作社的茶園。“10年前,這一塊還是一片荒山,我們因為移民來到了這裡,成立了第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流轉荒山來規模種茶,山地也變成了綠地寶地。”白彩文指著茶園笑著説,“作為新茶區,思南的茶葉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茶葉市場立足,未來必須解決好機制、人才、加工、品牌、市場等問題。”
從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漢到一個企業掌門人;從一個已過半百的中年男人到一個敢於拼搏、創新、追求進步的業界精英,平凡的白彩文用二十多年的奮鬥經歷成就了非凡的事業,實現了人生的價值,演繹了一段白手起家的創業勵志故事。